首页 > 智能网

终止阿里云上存储数据交易,字节跳动有何苦衷?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6-03 16:02:38
热度:49

终止阿里云上存储数据交易,字节跳动有何苦衷?云计算,一种超越硬件的比拼,正在以一种全新形态提供着生产力。业内普遍认同,“云计算已改变了天空的颜色”。在国内市场,阿里云一直稳坐云计算

云计算,一种超越硬件的比拼,正在以一种全新形态提供着生产力。业内普遍认同,“云计算已改变了天空的颜色”。

在国内市场,阿里云一直稳坐云计算的钓鱼台,就在最近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还表示,阿里云确实已在近期完成新一轮组织升级,而且其自研的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正全面兼容X86、ARM等多种芯片架构,实现“一云多芯”。

阿里云发展的如火如荼,但也要小心低头,王冠易掉。据阿里巴巴发布的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第四财季及2021财年未经审核业绩报告显示,阿里云的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单一头部客户收入下降。

同时,有消息称字节跳动终止了在阿里巴巴云上存储数据的交易,显然这个大客户很可能是字节跳动了。

阿里云的云计算实力是毋庸置疑的,满足字节跳动的需求没太大问题。因此,有媒体猜测字节云是否要来了,但这真的是字节脱离阿里云怀抱的原因吗?

字节跳动的苦衷

可以确定的是,字节跳动的云服务需求并不算小,作为主力的短视频业务就存在大量的数据上传存储需求,不然阿里云的增速不会从上年同期的58%降到37%。

但是,字节跳动全面加入“云战局”的可能性仍然有点小。

一方面,字节跳动脱离阿里云很可能是迫不得已,这与字节跳动的出海策略有关。

此次字节跳动终止在阿里巴巴云上存储数据的交易是关于TikTok的,也就是说,很大部分因素可能是受美国的制裁影响。

据彭博社报道,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称TikTok对美国构成所谓“信息安全威胁”。

美国商务部在备忘录也曾声称,TikTok从位于新加坡的阿里云和位于美国的中国联通美洲分公司(CUA)那里租赁服务器,由此构成了「重大风险」。

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字节跳动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妥协。包括将TikTok所有的高管都换成了美国人,所有的运营和审核工作都交给美国人处理。为证明自己对美国的安全性,存储数据自然也无法选择阿里云了。

另一方面,字节跳动亲自做云计算仍然有一定难度。

首先,云计算行业是TO B市场,需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形成针对行业的完整解决方案。而字节跳动以运营C端流量为核心能力,难以适应云计算市场逻辑。

2006年,时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概念。因此,谷歌可以说是最早开发云计技术的公司。

但是谷歌并没有获得先发者优势,因为从踏入云计算开始,谷歌选择只为Google Docs等自家应用服务,方向本身就走错了。

埃里克·施密特在2016年的一次会议上表示,“我们没有把正确的踏脚石打入云层”。

对比之下,亚马逊的打法是直接从公有云市场切入,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以全面、严谨的业务设计,挖掘企业的效率、成本的痛点,并打造满足企业需求集合的产品。

而这并不是字节跳动所擅长的。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字节跳动主要切入了教育、文娱、游戏、智能硬件、企业服务等领域。

在企业服务方面,字节跳动选择将服务于公司内部的企业办公软件Lark和服务产品灵驹(ByteAir)对外开放,但这两款是SaaS层面的企业服务,和当初的谷歌类似,只是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生态而已。

其次,字节跳动也很难在很短时间内突破云计算市场的规模壁垒。

云计算注定是一个寡头市场,能在这里切下蛋糕的玩家,都是经历过“大出血”的。

比如,在2015年,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阿里云60亿人民币,宣布与AWS展开竞争。随后,腾讯云高调跟进,宣布“未来5年投入100亿发展腾讯云、追赶阿里云”。

这个市场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远超许多人一开始的想象,而阿里云、腾讯云等玩家已经构建出了规模壁垒,字节跳动即便进入市场也难以竞争。

最后,从字节跳动的投资布局来看,公有云仍然不是重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快速圈地投资也不失为一个先下手的好办法。

字节跳动投资企业覆盖云服务、行业信息、创业服务和办公OA等多个赛道。其中投资办公OA的占比近半,典型如飞书。

而且,虽然字节跳动在企业办公领域投资数量不少,但大多是体量估值不高,小而美的企业,这与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律显然相悖。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B面”

如果字节跳动未来想要发展云计算的话,参考美国的云计算市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两个地区的云计算发展路径有着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由电商企业率先打开云计算市场的先河。

但“参考”也并不意味着“照抄”,中国与美国的云计算发展路径仍然存在本质性差异。

美国企业服务市场相比国内更加成熟。比如Salesforce的创始人Marc Benioff曾是 Oracle 的高级副总裁,他在1999 年从 Oracle 离职并创立了 Salesforce,在当时还没有SaaS(软件即服务)的概念。

而亚马逊的AWS在2002年就已正式推出,当时它还是一项免费服务。2006年,AWS正式推出简单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这两个基础的IaaS产品。

这在当时可以说发展很早,也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而中国云计算发展路径实际上是被迫前行。

在2010年的中国IT领袖峰会上,就有大佬表示,云计算这个东西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也有人认为云计算这个话题比较技术性,它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概念,需要几百年、一千年后才有可能。

对此说法,马云当时的反应可能只有一声苦笑。

2008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发展高峰,海量的数据爆发,首先撑不住的可能就是阿里。

在当时有篇刷屏的文章对阿里的状况描述是,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半之间,阿里服务器的使用率都会飙升到 98%,离爆棚就差两个百分点。显然,传统的IOE架构已经无法满足阿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需求。

据专业版天眼查APP显示,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恰巧在2008年成立,之后中国的整个云计算行业缓缓驶入正轨,美团云、网易云等玩家都曾来掺上一脚,但最后却无疾而终,市场始终在向头部收缩,如今字节跳动入局想要做成显然更难。

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很多技术此前就已存在,确实容易当局者迷。

但是技术本身是有结构的,任何技术都是一种原有技术的新组合,或者说是自相似。云计算实际上同样是技术之间的组合,量变产生质变,来解决更多的复杂问题。

比如神经网络也并非新兴技术。其概念可以回溯到上世纪 50 年代。但是在将强大的计算力和海量的数据握在手中后,神经网络技术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这也是微软的AlphaGo战胜李世石背后的关键技术。

如果继续深挖的话,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爆发本质上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月之暗面”。

国产智能手机的流行以及4G网络的扩张,带来了互联网用户端红利的井喷式增长,这是能够被大多数人直观察觉到变化。

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用户爆发所带来数据爆炸式增长。如果把用户的增长比作移动互联网的红利A面的话,那么数据的爆炸可以说是移动互联网的红利B面,非常迷惑且延迟性的体现在了云计算上面。

也就是说,中国的云计算产业是被需求一脚踹到了时代的前沿,而那时字节跳动甚至还没有出生。

不管是用户的增长还是数据的爆炸,两者带来的不仅是红利,同样也是对于产业的颠覆,赛道的更换。

在红利A面,我们可以看到诺基亚遗憾的被淘汰出局,而红利B面 ,则是IBM等硬件厂商的落伍。

IBM的CEO罗睿兰在2020年宣布辞职,在她任职的8年中,IBM股价下跌超过25%,而以科技为主的纳斯达克总和指数涨幅约为250%。

在IaaS地基上“盖房子”

近些年全球范围涌现出大量云计算公司,并逐步演化为以亚马逊、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综合云基础设施提供商和以Salesforce为代表的垂直行业云服务提供商两个阵营。

第一种选择从基础架构做起,凭借雄厚的资金、众多的人才、丰富的细分产品和庞大的数据中心占据IaaS云计算市场大量份额,之后在基础设施之上,再慢慢延伸至PaaS乃至SaaS,形成生态。

第二种则是直接从SaaS切入,在各自领域拥有了深刻的行业背景与理解,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是SaaS服务的发源地,从1999年至今,美国企业级 SaaS 产品形态不断升级,如今已经比较成熟。

而国内的云计算市场实际上更适合第一种阵营的发展模式。

国内云计算市场过去十年的发展突飞猛进,已从最初的十几亿增长到现在的千亿规模,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首次超过私有云。

中国信通院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公有云IaaS市场规模达到453亿元,未来受新基建影响将持续攀高,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与全球整体市场的成熟度差距明显,发展空间大。

彼时中国的基础设施云化率比较低,限制了 SaaS的发展。如今可以说IaaS地基已经打好,就差“盖房子”和“装修”了。

企业服务本质上仍然属于服务,而B端服务与C端服务的区别在于:C端服务型思维是通过服务定义用户,而B端服务型思维是用户定义服务。

服务C端,本质上是确定了服务需求与服务范围,再进一步形成标准化的独立成熟体系,以此来定义用户群;服务B端,需要对每一个客户企业的个性需求深入了解,交付周期长,涉及部门多,最重要的是为用户定制服务。

云计算早期客户主要是互联网企业,大部分超级App都是诞生在云计算这样的平台上。

而未来市场更多的增量将来自于政企以及实体企业,他们对云计算的认知和迁移能力都较弱。

对于云厂商来说,这很可能将来发展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但是服务的本质并不会变,TO B服务效率将变得更加重要。

科技自媒体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