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实现健康,需要敬畏健康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1-31 12:01:41
热度:85

实现健康,需要敬畏健康文/陈根医学服务于健康。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增加。现代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疾病、苦难和死亡的联系,也改变了人们对“健康”

文/陈根

医学服务于健康。在现代医学的支持下,人类预期寿命不断增加。

现代医学开创了全新的局面,改变了人与其自身,与疾病、苦难和死亡的联系,也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定义。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诊断和治疗出现了分离。于是,更灵敏的医疗技术设备,不断涌现的诊断理论和术语,对人的身体“深层”所迸发的过去不曾有的科学研究,使得从前不能被诊断的疾病得以诊断。健康,不再是没生病就可以。

然而,尽管人们承认健康和“疾病”不再那么紧密,并且和生活越来越近,却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敬畏它。在愈发复杂的生活环境里,人们对健康付诸的行动似乎依旧简单。嘴上早睡早起,依旧熬夜蹦迪;一边是健康食谱,一边是外卖迭出。

从个人层面来看,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从社会角度来看,健康是社会的根基,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而想要实现健康,或许还要从了解健康开始。

陈根:始于“健康”,不止于“健康”

“健康”,不是没生病就可以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种对健康的定义。但在过去,健康往往与“疾病”紧密联系,一个不生病的人,就是一个健康的人。现代医学的“进步”,带来了更多科学和先进的疾病检测手段,甚至可以在未得病以前,就可以提前预测疾病。

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疾病的“泛化”。一切皆可“生病”,要么现在“生病”,要么有“生病”隐患。同时,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近几年来消费升级大潮的影响也推动社会对健康评判维度的悄然变化。对健康的认识不再如从前。

2020年,《细胞》(Cell)上曾发表了一篇里程碑综述,详细描述了健康的八个核心标志和维度,包括空间上的区隔(屏障完整性和遏制局部干扰)、稳态的维持(回收和更新、系统整合、节律震荡)和对压力的适当反应(稳态复原力、毒物兴奋效应调节以及修复和再生)。这篇综述从整体组织、器官、细胞、亚细胞、分子等多个层面,对健康给出了系统性的新定义。

空间上的区隔分为屏障完整性和遏制局部干扰两个方面。屏障完整是除了皮肤、肠道、呼吸道为人体提供与外界环境相隔的屏障外,人类体内不同尺度的屏障。这些屏障形成了重要的电生理和化学梯度,同时也为气体和渗透压的交换、代谢回路的补充、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以及解毒提供了便利,屏障的完整性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性。

比如,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由神经血管的多种细胞紧密连接而成,限制了血液循环中的细菌或导致炎症的化学物质等进入脑组织。血脑屏障的“渗漏”,就被发现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遏制局部变化是人体中对微小的局部变化,包括外力造成创口,病原体入侵,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种“意外”造成的DNA修复失败、出错的蛋白质堆积等的反应与修复。包括屏障愈合、炎症的自限性、天然和获得性免疫、抗肿瘤免疫逃逸等。通过及时控制小的局部干扰,以实现机体的整体健康。

稳态的维持分为回收和更新、系统整合以及节律震荡。

陈根:始于“健康”,不止于“健康”

回收和更新是指,在组成生物体的每个亚细胞、细胞和超细胞单位都会经历因内源性损伤或外源性压力而导致的修饰时,为了避免退化,大多数细胞成分和大多数细胞类型必须不断地进入死亡、清除和更新的循环,这意味着它们必须经历主动的破坏,然后无误地进行替换。

而维持一个健康的生物体,涉及不同系统之间的“整合”。从细胞内的结构,到组织器官,到人体与微生物群之间,不同的网络相互交织,很多要素在不同层次同时发挥若干作用。

此外,分子和细胞在胚胎发育或再生过程中的精确顺序、时间控制等对生命至关重要。超昼夜、昼夜和次昼夜振荡为生理功能提供了节律性,并有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而节律震荡不规律,比如经常熬夜,就会打破机体稳态,引发健康问题。

最后,压力的适当反应与机体的稳态、毒物兴奋效应调节以及修复和再生紧密相关。机体借助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从而提高自身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稳态回路将无数生物参数,如血液pH值、血清渗透压、动脉血氧和二氧化碳、血糖、血压、体温、体重或激素浓度等,维持在接近恒定的水平。如果调节器的设定点被改变,将导致慢性疾病。

毒物兴奋效应,指的是暴露于低剂量毒素可引起保护反应,以免在暴露于较高剂量的同种毒素时遭受损伤。而对于威胁健康的各种损伤,则必须做出修复。这些损伤和修复涉及DNA和蛋白质分子,也涉及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可能的情况下,还需要让受损或丢失的功能原件再生,以实现完全恢复。

可见,健康,早已不是不生病就可以。建立新的健康观念,为健康赋予现代医学的标准,是回应现代健康生活的必经之路。

实现健康,需要敬畏健康

现代社会,尽管没有人否认健康的重要性,却也没有多少人真正敬畏健康。事实上,一直以来,在健康这件事上,人们的理想与现实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距。

可以说,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实在是比较分裂,即便都知道健康饮食应该低糖低盐,但还是忍不住奶茶、火锅、烧烤;都清楚应该早睡早起保证睡眠,但还是拿起手机就玩到了深夜;都明白保持健康体态应该定期运动,但按时打卡却并不容易。

人们有意识、有行动,但难坚持。那些生活习惯最差的人,往往也是那些健康状况最差的人,而这进一步带来健康的恶性循环:习惯差——指数差——难改善——放弃(习惯更差)。

这从饮食的现状就可见一斑。不管自己的体重在什么区间,大家都认可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度。但通常,只有真正保持饮食健康的那部分人,才能保持自己在健康体重区间内。

体重偏轻的人,往往为管理健康付出了更加艰辛的努力,但他们对饮食影响健康的认可度却并不如健康体重者高;体重达到肥胖区间的人,则清醒地承认自己的健康状态较差,认为自己的饮食状态并不健康,也坦承自己为管理健康付出的努力太少。

《丁香医生2021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女性嗜甜,男性贪多。相比女性,男性更能拒绝奶茶的诱惑,但仍有 49% 的人一周至少一杯奶茶,而女性群体里这个数值是62%。人们会在甜度选择上来弥补饮用奶茶的罪恶感,用无糖、少糖来安慰自己,奶茶点三分糖的人比例最高,轻体重的人甚至会更多地选择无糖奶茶。

然而,很遗憾,未见得无糖奶茶、饮料就比含糖奶茶、饮料来的更健康。已经有研究证实,“代糖”(甜味剂)也会刺激肠道菌群做出与面临真糖时类似的反应。此外,无糖饮料普遍包含防腐剂(含糖饮料因为糖的抑菌作用而不必需防腐剂),而防腐剂可能有我们还不知道的长期影响。

“健康饮食”盛行的情况下,人们对“卡路里”早已不陌生。甚至不少人用它计算自己的每日需要、每日消耗和食物标签上的标注。但要知道,卡路里也只是很理想化、很粗暴的换算:某些物质充分燃烧后会释放多少热量。真实的消化当然不是这样。

陈根:始于“健康”,不止于“健康”

不同食材的消化速度、引起的生化过程,以及消化这种食材的过程本身消耗的能量,都是不同的。100千卡鸡胸和100千卡可乐,意义完全不同。

不仅不同成分的食物意义不同,成分基本相同的食物意义也可能很不同。比如纤维素和精加工糕点,笼统而言都是碳水化合物,但前者一定条件下是健康食品,后者却经常不健康。

在丁香医生的调查中,大多数人都想过或正在践行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82%的人都尝试过吃饭计算卡路里,但坚持下来的只有 45%。多吃沙拉、吃菜涮水和不吃主食这三种减肥手段,做过的人都不少,但坚持下来的人都不多。

相比甜食,奶茶可能是更容易戒掉的, 76% 的人戒过有68%的人坚持,而戒甜食61%的人做过只有 44%的人坚持。理想与现实的鸿沟,显而易见。

饮食是健康的一部分,而从饮食就足以看出现代人在执行健康一事上的艰难,更何况更具有挑战的运动和作息。人们承认健康,却也对健康缺少敬畏;人们执行着健康,却往往假装着健康。

了解健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健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社会的整体健康则是社会进步的根基。愿每个人的2021年,都能够健康自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