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被AI重塑的输入法:To B是第三方输入法的新方向吗?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1-01-26 20:06:45
热度:129

被AI重塑的输入法:To B是第三方输入法的新方向吗?或许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输入法还属于纯粹的“C端”产品。市场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却在《2020中国第三方手机输入法场景应用专题研究报

或许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输入法还属于纯粹的“C端”产品。

市场调研机构艾媒咨询却在《2020中国第三方手机输入法场景应用专题研究报告》中给出了这样的洞察: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持续释放,输入法功能朝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To B潜能不断释放。

可以给出的解释是,在产业互联网的渲染和熏陶下,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在B端另起炉灶,试图将C端积累的技术和产品力向企业级市场渗透和赋能,To B和To C之间的边界正在逐渐消失。

但第三方输入法似乎有一些特殊。作为互联网世界中最基础的入口,输入法常常被归类为工具类产品,同时市场格局也近乎板结,百度和搜狗组成的双寡头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属于缺少新故事的垂直赛道。

To B当真是第三方输入法的新方向吗?

01 重读输入法

艾媒咨询的报告是否存在刻意造势的嫌疑,需要先厘清输入法当下的产品业态。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2020年的微信之夜上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微信团队将开发一套专属于微信的定制输入法,并将在不久后进行灰度测试。在百度、搜狗和讯飞早已培养了忠实用户习惯的背景下,微信输入法逆势破局的机会并不乐观,却也为平静的输入法市场丢进了一颗石子。

顺着张小龙激起的涟漪重新审视输入法,其实早已不是许多人印象中的输入工具。

根据艾媒咨询在报告中披露的数据:第三方输入法的应用场景主要分布在社交、购物、在线办公、游戏等领域,其中社交场景的占比高达60.1%,涉及语音输入、方言输入、滑行输入、表情包等功能;购物场景的占比达到43.3%,包括智能预测、快速评价以及海淘时的多语言输入和AI翻译……

和大多数工具类产品不同,输入法在“输入”的功能外已经延伸出了多元化的服务,并与互联网应用的高频场景进行了深度绑定。

以办公场景为例,百度输入法推出的多语言输入及混输、长语音转文字、翻译、多语种自由说、语音速记等功能,正是锚定了办公场景中的会议纪要需求;针对用户行为最为高频的社交场景,百度输入法推出了AI助聊功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可以在提高用户输入效率和准确性的同时,提升表达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何况输入法有着典型的排他性,用户通常只会选定一种输入法,很少会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产品,加上输入法在用户连接互联网时的不可或缺,第三方输入法往往有着超精准的用户画像,并且形成了一种微妙地正循环:用户使用某个输入法的时间越久,越能匹配用户的输入习惯,继而形成了牢固的护城河。

确切地说,第三方输入法已经属于有别于传统工具的新物种。特别是智能语音、文字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与输入法融合后,第三方输入法开始扮演起“粘合剂”的角色,帮助用户在特定的场景下有着更好的用户体验,早已跳出了工具类产品的局限性,奔向工具和服务融合的新业态。

遗憾的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媒体和资本市场都低估了第三方输入法的价值,甚至被贴上“缺少想象空间”的标签。尽管微信官方并未辩解推出定制输入法的动机,却成功将外界的注意力吸引到了第三方输入法市场,背后隐藏的商业价值和潜在空间,也在一步步被外界所发现。

02 “战场”在B端

第三方输入法市场可能远没有表面上那么平静,湖面下正在上演新一轮的较量。

正如艾媒咨询在报告中提到的:“随着第三方手机输入法功能不断强大,C端应用发展走向成熟,行业也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平台开始转向B端挖掘和扩展新需求,市场竞争格局也将迎来新的变化。”

一个直接的例子:智能硬件的爆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可能五年前占据我们注意力的还只有电脑、手机等数量有限的终端,当下则呈现出了屏幕无处不在的态势,小到随身佩戴的智能手表,客厅里的智能音箱,出行时的车载屏幕,乃至于为了凸显产品的智能化,冰箱等家电也开始有了屏幕。

同时改变的还有人机交互机制。

就像传统电视的内容是单向传输的,用户只需了解遥控器上的几个简单按键,就能找到想要看的频道。可当电视有了智能化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假如缺少符合用户过往习惯的输入法,一个简单的词组都需要几秒钟的时间,用户体验势必将大打折扣。

好在百度、搜狗等第三方输入法及时作出了行动,比如百度输入法已经适配了Android、iOS、Windows、Mac、Linux等操作系统,覆盖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手表、汽车等应用场景,基本满足了不同终端的输入需求。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