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以外,还需警惕中风
心梗以外,还需警惕中风文/陈根《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的疑似心梗去世引起了全网唏嘘,心源性猝死已然近年来年轻群体的关注,这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有着紧密联系,包括运动减少、吸烟、饮食结构
文/陈根
《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的疑似心梗去世引起了全网唏嘘,心源性猝死已然近年来年轻群体的关注,这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有着紧密联系,包括运动减少、吸烟、饮食结构不健康、过度疲劳以及生活压力等皆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在感慨心梗年轻化的同时,中风则是另一个亟待关注的健康问题。与心血管堵塞的心梗不同,中风则是脑血管堵塞。
此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全球卒中风险研究,中国人群的中风终生风险全球最高,相当于每5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人在25岁后的一生中会发生中风。中风令人们忌惮,但实际上,许多人并没有建立对中风的基础性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的误解。
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指脑的某一动脉突然阻塞或破裂,因失去供血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死)并产生突发临床症状。
卒中分为缺血性(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大约80%的卒中是缺血性——通常是由于血凝块堵塞血管所致。脑细胞一旦失去了血液供应,就不能获得血液中的糖和氧分。
脑细胞的损害取决于血液被剥夺的时间。如果只是很短暂的时间,细胞功能会抑制,但是有可能恢复。如果脑细胞被剥夺时间较长,则可能会死亡,并可能丧失某些功能,有时是永久性的。
脑细胞在被剥夺供血后多久死亡因人而异。某些脑区的脑细胞仅在数分钟后便死亡,但有些在30分钟或更长时间后也不会死亡。不过在脑细胞死亡后,不同脑区有时可以学习代替受损区域以前的功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时被称为小卒中,通常是即将发生的缺血性卒中的危险信号。是由于特定脑区血流短时间中断所致。因血液供应很快恢复,脑组织并未坏死,如同卒中时,脑功能也很快恢复。
20%的卒中则是出血性——由于脑实质或脑表面出血。这种类型卒中,因血管破裂干扰正常脑血流,且流出的血液可浸入脑组织或脑外周。直接接触脑组织的血液可刺激脑组织,随着时间进展,可以引起脑内形成疤痕组织,有时可导致癫痫发作。
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清楚两种类型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并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阻塞)、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中,动脉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是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当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控制。
但这也形成了一个误解,即中风属于老年疾病,认为只有 60 岁以上、有肥胖问题的人才要担心。但事实上,近年来, 50 岁以下的中风患者逐渐增加,中风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台湾脑中风学会理事长、台大医院神经内科医师郑建兴表示,虽然脑中风好发于 60 至 70岁族群,但 50 岁以下族群也占约 2 成。
现代人的工作型态趋向久坐少动、工时长、压力大、睡不饱,平时的运动量也不够,再加上饮食愈来愈朝向高油、高糖和高热量,富含抗氧物的蔬果摄取量严重不足。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会造成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让血管提早硬化。若又加上抽菸与过量饮酒,那更是火上加油。
年轻生命的消逝也是对社会的提醒,在盛行自由和多样多彩的现代生活里,也不能缺少节制而任意放纵,自律才能带来自由。
上一篇:南京埃斯顿获政府补助近1500万
-
研究开发血液检查,发现早期“隐藏”中风20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