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搜索引擎正在部落化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11-17 12:07:05
热度:88

搜索引擎正在部落化不知你是否有种感觉,不知不觉间,你的搜索习惯已发生改变,而且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改变。譬如前段时间,我妈跟我说,相比于百度,抖音才是她最好的搜索引擎,是她日常生活的“

不知你是否有种感觉,不知不觉间,你的搜索习惯已发生改变,而且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改变。

譬如前段时间,我妈跟我说,相比于百度,抖音才是她最好的搜索引擎,是她日常生活的“万能小帮手”:同一道菜的几种炒法,同一款茶的几种调法,围巾的几种系法,裤腿的几种改法,收纳的几种叠法,搜啥有啥。

而且用视频的学习方式“很傻瓜”,比图文轻松,易懂,且专业许多,即使有疑问,看看下面的网友评论,也能获得不同的辩论。按她的意思,简直能够归为八字口诀:“遇事不决,抖音来学”。

我妈说,她周围的朋友,很多人都酷爱用抖音搜索,她们也乐于互相分享“优质答案”。

抖音的搜索框,对我暂时没有多大吸引力,但它再次佐证:各大互联网平台与搜索引擎的脱钩,正在愈演愈烈。

很多年前,有业内人士直言,未来真正“完美”的搜索引擎应该是某种“大一统”形态,能够检索到的内容无远弗届。十几年前,时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曾被人问到:你眼中的WEB3.0是什么样?施密特的回答是:APPlications that are pieced together,将碎片化的应用集中在一起。

但十几年后,现实却与此相反,如果你对信息检索这件事怀揣敬意,应该不会否认,今天的搜索引擎的确无远弗届,但“最佳”的内容,往往并不在传统的搜索框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国内搜索引擎用户总数持续上升,但使用率降至81.3%,连续两年呈下滑趋势。

对此业内普遍解释为:搜索引擎使用率下降,并不意味着搜索行为减少,它们分散在各个场景的头部应用里。

这并不难理解,至少在理论上,搜索引擎的底层根基建立在互联网的开放性上(可参见25年前搜索引擎的诞生背景)。但时至今日,数据已被比作黄金,在全球各地,曾被许诺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正恢复成一个个相互割裂的的信息孤岛。

其中,有的岛大,有的岛小,有些岛属于同一主权的“群岛”。

曾几何时,这些被不同头部应用割裂的“岛屿化世界”令人不适,但值得玩味的是,在今天,或许是惯性使然,或许是路径依赖,许多人似乎已慢慢习惯了这些信息孤岛,也慢慢适应了每天“跨岛”,似乎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

甚至或许未来某天,人们不再将“搜索引擎”挂在嘴边,因为它已内嵌在许多应用中。

在中国,抛去微信和支付宝两个超级APP里日渐繁茂的搜索框不谈,随便举几个例子。

譬如除了抖音,同样被不少人当“搜索引擎”用的还有微博。

许多年前,曾有社会学者写道:“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和定制模式与‘信息茧房’生成内在嵌合。”但许多年后,至少在其中一种使用场景里,如今微博的广场效应很大程度上走在信息茧房的反面——在已习惯分众传播的互联网环境,资源似乎在向热门新闻和话题倾斜的微博,更像是在打破每个人的信息茧房,比如作为诸多社会热门新闻的发源地,微博的热搜榜提供了每个人圈层之外了解新鲜资讯的最佳入口,很多时候,它甚至以主动搜索的形式完成。

再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得到”,它就是一个很棒的知识搜索引擎:除了“得到锦囊”这种实用工具,“得到”上有着更多电子书与课程,在这个时间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对于大多数“非知识分子式用户”,用“得到”搜索任何领域的知识都基本够了。

当然,除了“大而全”型平台,你也可以在“小而美”型平台上搜索特定内容:比如用丁香园搜索医学问题,用小红书搜索消费问题,等等。

有句话说,“这个时代所有行业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借用过来或许就是,所有行业应用,都值得拥有自己的搜索框。

现实就是,我们正习惯于想搜索某领域内容时,就去代表这个领域的头部甚至唯一平台。

当然,这会固化头部平台的优势,以数据为血液的互联网产品注定陷入“越多人使用它,它就越好(表现在智能化程度和内容池总量),它越好就会有更多人使用它”的收益递增循环。

也就是说,会有更多从搜索引擎赶来的路人,变成各个头部APP里可量化跟踪的定居者。

因此或悲或喜,互联网正在从开放走向封闭——当然,从商业角度,你也可以说,信息市场总是以自由为起点,以“垄断”为成熟。

也许就像哥伦比亚大学教授Tim Wu所言,通信技术的每一次主要变迁,其实都遵循着相似模式:最先出现的是短暂却足以让人感到兴奋的开放性阶段,随后带有垄断性质的封闭性阶段会逐渐取代前者。

但这种垄断封闭是否真的对未来有利,就属于另一个话题。

李北辰,独立撰稿人,专栏作者,关注技术驱动带来的社会变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