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动物园:灰犀牛正在从商业形态上完全取代传统制造
细思极恐的动物园:灰犀牛正在从商业形态上完全取代传统制造图片来源:阿里巴巴官方微博2020年的云栖大会又是在一个黄道吉日如约而至,不同以往的是搬到了线上。为什么要搬到线上,明明中国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官方微博
2020年的云栖大会又是在一个黄道吉日如约而至,不同以往的是搬到了线上。为什么要搬到线上,明明中国区域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线下会议不香么?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深谋远虑,这个动作在记忆点上叫强化学习。先有腾讯全球数字大会掀开线上超大规模会议的序幕,紧接着各大公司纷纷跟进,百度、华为、阿里,都在一个极为巧合的9月下旬开启了线上会议的模式,一方面是响应防疫号召,一方面未尝不是在下一盘数字化的大棋。
01
强化业务在线、数字化上云的绝佳时机
人的记忆曲线是21天,而对组织来说这个时间周期又会拉长,在上半年的疫情影响下,长达8个月的特殊时期,足以让许多企业对云、数字化、线上业务从懵懂到熟练应用。当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是不是社会、企业、个人的正常运转就能完全回到过去呢?答案是可以的。但为什么要回去?互联网在这一刻再次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把很多传统的作业方式全部搬到线上,在逐渐模糊的记忆点上再次强化“业务在线”的场景,万人大会全在线就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化记忆点”。
02
阿里的高明在于更形象化的记忆——动物园
千篇一律的线上会议其实挺无聊的,尽管有各路大咖的鼎力支持,但让枯燥的会议变得生动除了精彩的内容之外,还需要有引发求知和好奇的爆点。在这一点上,阿里作为互联网公司当中的营销高手深谙其精髓。猫狗大战,不仅让两大电商品牌的热度名噪一时,同时也让阿里获悉了中国消费群体对“蠢萌”动物形象的无抵抗力。盒马、菜鸟、蚂蚁、闲鱼、飞猪的一系列成功形象再次验证了这个特征,并且也给阿里带来了“动物园”的新“趣点”。
云栖大会办了很多年,但大家对云栖大会的好奇一直保持在兴奋高阈值,动物园的存在功不可没。去年的平头哥,今年的黑犀牛与小蛮驴,这都是引发大众对云栖大会关注的第一兴趣点,继而会引发大众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代表什么,然后形成了评论和分享,又反过来加强了大众对动物园的感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SICAS模型,阿里是真的把互联网营销的基因注入到每一个商业行为中去。
03
细思极恐的动物园
阿里动物园就干了两件大事——个人生活服务平台,底层的产业结构调整。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更便捷、更懒、更容易的获得服务,企业组织获取更高性能、业务更优化的服务支持。对ToC业务而言,阿里作为平台,表现非常优异,衣、食、行的便捷性几乎获得全民好评。在ToB的业务中,或许阿里确实不够擅长取得这个平衡点,对产业带去巨大升级的同时也带去了雷。比如这一次的犀牛工厂——新智造。潜伏三年的犀牛工厂一亮相,就给制造业带来了不一样的气象,高度数字化、机械化的制造实验室,似乎全都是在践行未来制造的样板间。而犀牛工厂明确指向10万小企业,要颠覆小企业的制造格局。在马云提出的五新当中,新金融、新技术、新零售都已经被阿里巴巴实践,新能源目前尚无定论,但新制造现在有了犀牛工厂,可以说阿里巴巴正在把自己吹过的牛再次落地。与熄灯工厂、无人工厂只是取代作业岗位不同,犀牛工厂是从设计、生产、制造、销售的商业形态上完全取代传统制造,这比前几年提出的F2C(前店后厂)更加彻底,在线零售的形态衍生出了一个全新业态——直播带货(我个人认为这与很早之前的电视购物的商业逻辑是完全一样的),不过这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零售形态,产品、评价、价格、库存、补货、物流等信息完全的数字化、透明化。但现在的直播带货依然是一个有限游戏,玩的是销库存的套路。如果犀牛工厂加入这个供应链之中,这就可能变成一个可以拓展的无限游戏,因为犀牛工厂不仅解决了响应数字驱动生产的问题,还同时解决了一个制造业大规模定制化的难题,前直播后制造(manufacture to live)的组合就可以成形,其受到生产数量限制的门槛大幅降低,这就不再是一个销库存的商业模型,而是一个基于个性化设计、生产的商业模型。这将是一个全新零售+制造的业态。犀牛工厂带来震撼的同时,也带来了整个产业链上的隐忧。从种种迹象上来看,它对规模很小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并不友好。犀牛瞄准的10万企业说白了还是品牌商,品牌商肯定是欢欣鼓舞。而对中小制造业企业来说,相当于一个巨无霸冲进了小池塘,本就在信息、管理、效率方面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又来了一个在各个能力值方面都爆表的高端玩家,对这些小企业而言不是降维打击,而是跨次元毁灭。而犀牛想要把自己的这种数字化能力赋能这些小制造企业的难度也极大,国内的低端制造,要么处于通过信息差来获取市场空间的阶段,要么是家庭作坊式的简单生产线规模化阶段,远远达不到半自动或信息化管理的水准,犀牛工厂要想赋能这样的小企业几无可能。所以犀牛工厂如果大规模扩张,对产业链末端的企业会形成不可抗的挤出效应。生产结构、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升级肯定是好的,但要兼顾传统到创新的平滑过渡也同样重要。灰犀牛好,但如果它是在产业链中向上层挤压就更好,向下挤压或许就不那么好了。
上一篇:出行市场到底有没有第三条路
-
科兴联合阿里健康打造“互联网+疫苗”平台,搭建新冠疫苗接种平台2020-09-18
-
阿里巴巴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2020-09-17
-
阿里巴巴发布第一款机器人“小蛮驴”:每天能送500个快递2020-09-17
-
AI升级!阿里云发布工业大脑3.02020-09-17
-
“骨折价”开卖!上汽大众新款途岳上市2020-09-17
-
阿里发布首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进军机器人赛道2020-09-17
-
智能音箱市场告别肉搏战:小米砌墙、阿里扩编、百度破圈2020-09-17
-
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发布阿里云第一台云电脑“无影”2020-09-17
-
新物种“犀牛制造”入驻阿里动物园,犀牛智造有啥不同?2020-09-17
-
保密三年!阿里“新制造”样板“犀牛工厂”重磅登场 揭开神秘面纱2020-09-17
-
阿里、腾讯、百度,三大互联网巨头迎来新一轮较量!2020-09-17
-
总能找到一款合适你的!大众全系SUV试驾2020-09-17
-
大众途观X将北京车展预售:全系EA888+DCC动态底盘2020-09-17
-
阿里巴巴动物园“一号工程”犀牛制造工厂在杭州正式投产2020-09-17
-
阿里新制造的“一号工程”犀牛:铁汉柔情、猛男绣花20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