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共享电单车巨头来“袭”,小玩家进入生死倒计时?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5-14 10:00:40
热度:127

共享电单车巨头来“袭”,小玩家进入生死倒计时?4月份共享电单车市场风云再起,巨头纷纷入局,中小玩家处境开始糟糕。4月初,小遛共享在未完成相关部门“备案”的情况下,急忙忙的于合肥市经

共享电单车巨头来“袭”,小玩家进入生死倒计时?

4月份共享电单车市场风云再起,巨头纷纷入局,中小玩家处境开始糟糕。4月初,小遛共享在未完成相关部门“备案”的情况下,急忙忙的于合肥市经开区进行投放,致使城管队员不得不对辖区内的这些“黑车”进行了清空处置。

共享电单车是共享单车的一个分支,经过几年的厮杀,相关制度已非常成熟,取得所在地备案后,再进行车辆投放是一个常识,小遛为何会如此的“焦虑”?天浩猜想,近几个月巨头开始加码共享电单车布局,类似小遛这样的中小玩家,在重压之下无奈的做出了“出格”的举动。

就在不久前,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完成了超过10亿美元的首轮融资,今年3月18日哈啰出行对外透露,已在去年底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拿到“钱”的两家单车平台都在加码共享电单车的布局。除此之外,有关媒体透露,美团单车今年也计划将采购超过200万辆共享电单车。

在一二线城市流量红利“消亡”的当下,巨头们纷纷入场,看重的的是共享电单车在下沉市场的潜力。过去几年,在二线以下的城市,中小玩家趁巨头“无暇东顾”的档口缓慢发展。不过,缺乏资本的助力,技术和品牌双面的短板,使得这些抢了一时红利的中小玩家,或已进入了生死倒计时。

为何成小镇青年的“最爱”

2018年Trustdata发布的数据显示,共享单车市场主要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三四线以下城市或者是偏远的小县城则是以共享电单车为主。

共享电单车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前几年在中国市场中可以说一直不温不火,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巨头们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单车大战”上,忽略了共享电单车的发展。随着ofo濒临破产,摩拜被美团收购并更名美团单车,经过两年的洗牌,虽时不时的有新品牌“冒头”,可共享单车整体格局已基本确定下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政策,相比于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对于共享电单车的接纳程度不够,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相继发布文件,表示对共享电单车“暂不发展”或者“不鼓励发展”,一些大城市甚至直接明文叫停共享电单车。

巨头的焦点不在共享电单车上,政策原因也让整个市场向三线及以下城市转移,经过几年的发展,共享电单车在下沉市场缓慢生长。

比起单车,下沉用户更青睐电动车。单车巨头在下沉市场发力共享单车受阻后,逐渐认知到共享电单车的“魅力”,包括青桔、哈啰、美团等巨头阵营的共享电单车正在悄然入驻到三、四线城市。

生活在三四五线城市的年轻人是共享电单车的主流用户,为什么“小镇”青年会喜欢共享电单车呢?天浩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三五线城市的公共交通上,缺乏一二线城市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覆盖,中短途出行非常不方便。公交车无论是密度还是频次,都无法满足用户出行要。出租车又存在数量不足,价格高昂的问题。相比于大城市共享单车大多为1公里范围的出行,三四线城市中三五公里的中短距离出行是主流,在这个出行半径中,人力驱动的共享单车体验,显然远低于共享电单车。

因此在下沉市场,共享单车发展一般,却催生了旺盛的共享电单车需求。

二是价格低,近年来,共享单车在成本压力下不断上调价格,目前美团和哈啰的单车起步价格提高到了1.5元/30分钟,部分城市甚至1.5元/15分钟,高过了很多共享电单车,1公里的短途骑行很划算,若是5公里上下的中短途出行,成本就不如共享电单车。

超过1公里的出行需求中,共享电单车的性价比优势就很明显了。以北京、杭州等城市为例,3公里半径下骑行共享单车需要一小时左右时间,整体花费或达到4元,而同样的里程下共享电单车只需要2-3元。

三是便捷,在三五线城市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跟不上私家车暴涨的速度,导致出行效率过低,日常堵车成习惯,拥挤的道路中,更能体现出共享电单车的优势来。

一公里内的短途出行,共享单车是优选。若超过一公里,人们肯定愿意选择更省时间和力气的共享电单车,尤其是炎炎夏日,随骑随停的共享电单车优势更为凸显。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