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预期市场规模3000亿,新旧玩家齐头并进,AI教育如何“减负”?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3-23 16:02:33
热度:78

预期市场规模3000亿,新旧玩家齐头并进,AI教育如何“减负”?AI是否能够在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做到高效率的学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除了医疗之外的其他行业似乎都被按下了暂

AI是否能够在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做到高效率的学习?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除了医疗之外的其他行业似乎都被按下了暂停键,这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

国内第一次全范围出现假期延长、开学延期、统一云上课等现象,与此同时,学子们在家“玩疯了”,家长也“急疯了”,尤其是那些即将即将进行升学考试的家长。而在这期间,懂得家长心思的各教育机构推出了自己的各类产品,其中可以注意到,不少机构都打出了“AI”的口号。

预期市场规模3000亿,新旧玩家齐头并进,AI教育如何“减负”?

教育“减负”口号喊不停

还记得去年,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文章在朋友圈引起了刷屏,其中讨论的重点就是“教育减负”。在这之后没多久,浙江发布的中小学生“减负33条”再次引发新一波舆论,一时间,关于教育减负、应试教育等话题的讨论甚嚣尘上。

2011年,“减负”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落地实施效果如何?以写作业为例,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天课外写作业的时间是2.82小时,将近170分钟,与国家所要求的相差甚远,多出1-2倍。

与此同时,在课外时间奔走于各类补习班之间也成为了中小学生的常态。到如今,“减负”所约束的也不再仅仅是学校,包括课外辅导教育机构也成为了重点关注对象。

预期市场规模3000亿,新旧玩家齐头并进,AI教育如何“减负”?

然而,当学生们的功课压力因为“减负”而降低时,家长们却开始“暴走”了。“好成绩、高分数”一直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最终追求,在大众的意识中,一个好成绩意味着孩子能够考得一所好大学,而一份高学历往往是获取一份高薪工作的敲门砖,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目前的教育模式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辅以创新性教育,这种填鸭式教育和题海战术造成的最终结果——会做的重复做、不会做的依旧不会。

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和老师逐步将“个性化教育”提上日程,提倡学生查缺补漏等。然而现实情况是,学生不知道自己缺在哪里,或者是知道缺什么却不知道怎么补,且老师也做不到一对一针对性辅导或开解,成绩提升依旧是一个难题。

针对以上提到的,以及优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其他的一些问题,有企业意图利用AI赋能教育,帮助学生在减负的同时做到提绩。

AI进入教育,引无数公司“竞折腰”

一直以来,关于“AI替代”的话题讨论层出不穷。

针对这一问题,此前《福布斯》曾联合麦肯锡和合伙人于2016年发起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2000多个工作岗位,目的是研究这些岗位被机器取代的可能性。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教育是最不可能被自动化的行业,因为“教师”这个工作包含了一些深度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人际互动。

如今,4年时间即将走过,教育行业也已经遭到了AI的渗透,这其中的推动力,除了行业本身需求所形成的市场,也有国家层面的指引。

依据美国德勤事务所于去年公布的《2019教育智能化发展报告》,“AI+教育”预计将在今年带来价值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政策方面,以去年为例,国务院、教育部发布了至少3份文件,皆提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等技术推行智能化教育新模式等等。

市场有了,政策也有了,AI教育赛道的公司开始躁动起来。眼下,除了新东方、好未来这类老牌教育机构,AI教育赛道的选手还有BAT、今日头条等科技巨头,以及科大讯飞、松鼠AI、优必选等创新企业。

与之一起关注AI教育赛道的还有各方资本,有数据统计,2018年,AI教育投资案例数占据整体的19%,而这一数值在2016年和2017年仅为4%和7%,可见这一赛道的增长之快。

预期市场规模3000亿,新旧玩家齐头并进,AI教育如何“减负”?

落实到具体的产品和运营模式,AI教育当前已经分化出多个应用方向,包括拍照搜题、双师课堂、教师助手、智适应学习等等。

据悉,曾经有机构比对过AI老师和人类老师在辅导学习方面的成果,实验结果显示,AI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又快又准又细,优于人类老师。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教”这件事情上,AI老师并不逊于人类老师,甚至在某些与AI平台达成合作的学校中,AI老师已经分担了人类老师原本70%的工作。

既然AI的专业能力如此之强,那它是否能够在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做到高效率的学习呢?

AI教育怎么实现“减负”?

在“减负”、“提绩”这件事上,企业所研发的AI产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切入,分别是老师和学生。

站在老师的角度,他们的工作有很多,包括教课、备课、批改作业、课业辅导、常规教育、开会等等,如果碰到考试,更需要费时费力的准备考题、批改试卷。因为时间被各种工作堆满,导致老师并不能照拂到所有学生,帮助他们找出各自的问题并进行指导,最终能否得到辅导全靠学生的主动性。

针对老师“没时间、没精力”的问题,AI教育赛道上的企业试图利用AI为老师“减负”。这方面,企业推出的产品包括AI助教、AI批改软件等,帮助老师从重复性、机械性的事物中解救出来,大大提高备课、批改等日常教学工作的效率,继而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优劣之处,以及补救措施、方向引导等等。

预期市场规模3000亿,新旧玩家齐头并进,AI教育如何“减负”?

而站在学生的角度,AI教育产品可谓多样,论及查缺补漏,注重“教学”的智适应学习平台被认为是主力军。这一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大讯飞、百度、阿里等公司的身影。

简单来讲,通过智适应学习平台,学生能够及时并精准了解到自己学习上所不足的地方,基于评估的数据,系统将生成一个量身定制的知识图谱,继而为学生针对性的打造一套学习方案,做到查缺补漏和因材施教,取代过往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释放压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学习。

仅从描述来看,AI教育对“减负”和“提绩”的作用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至于商业化落地,AI教育产品截至目前的主战场还是在B端,学校、线上线下教育机构对于这类产品接受度较高,据某AI创企所公布的,他们已经与数百所学校及教育机构达成了合作。

而相比于B端市场的热闹,C端市场则显得相对冷清,这其中的因素有家长的不信任,也有产品和市场的不够成熟。

于家长而言,虽然智适应学习平台声称能够给孩子一个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但是该方案的结果评估是否精准是未知的。以考核为例,线下还有老师在旁监考,而线上答题可以有很多途径,最终评估结果难以判定。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去信任陪伴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人类老师,且两者之间更容易进行交流。

而在产品层面,不论是模型搭建还是学习效果分析,皆需大量的数据,作为一个在国内发展并没有几年的新模式,这是当前智适应学习平台所较为欠缺的部分,也为产品的落地推广以及市场用户教育增加了难度。

与此同时,从过往报道也可以了解到,即使大众对于AI已经非常熟悉和习惯,但是面对课堂监控等技术应用带来的伦理等核心问题,人们内心依旧十分敏感。

总结来看,AI教育于“减负”和“提绩”在理论上是有极大作用的,但在现实中,数据积累不足、评估结果准确性易受干扰、隐私伦理忧虑等问题也是亟待完善的问题。

作者:韩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