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吉利拿下smart,长城手握mini,合资国产谁先下一城?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1-09 12:04:19
热度:99

吉利拿下smart,长城手握mini,合资国产谁先下一城?吉利钟情戴姆勒多年是公开的秘密,现在两者在牵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结晶。1月8日,吉利和戴姆勒成立的smart合资公司宣布正

吉利钟情戴姆勒多年是公开的秘密,现在两者在牵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结晶。

1月8日,吉利和戴姆勒成立的smart合资公司宣布正式落地宁波。

新smart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双方各持股50%,smart全球总部项目落户宁波,位于具备研发创新基础的杭州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另外,smart新车型也将在中国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董事会成员组成同样势均,6名合资公司董事会成员由双方各委派3名代表组成。戴姆勒方代表为唐仕凯(Hubertus Troska)、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Britta seeger)及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及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前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表示,此次合作“是smart品牌发展历史上全新篇章的开始,新篇章将记载新的车型、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开启业务增长的新阶段。”

此事并非突然。2019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股份公司便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主要将在全球范围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如今二者的共识终于落地了。

为什么是smart?

近三年来,吉利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自主品牌。李书福疯狂“买买买”的全球购行为赚足眼球,吉利没有放过任何一个良机,遍寻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合作。近期引人瞩目的是,在2018年年初,李书福大笔一挥,豪掷70亿欧元,一举购得戴姆勒集团近10%股份,吉利控股也因此成为戴姆勒的新晋最大股东。

smart是戴姆勒旗下的豪华微型车品牌,却因常年拖累整个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部门的利润表现,被逐步边缘化,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自2000年为戴姆勒集团100%控股以来,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陷入生存危机。

产品性价比与竞争力不足是smart败北的主要原因。

搭载0.9T三缸发动机的smart forfour,匹配6速双离合变速器,百公里加速11.9秒,最高售价却达17万元,在同等价位消费者拥有更多动力更强、空间更大的紧凑型、中型轿车车型备选。车型小巧和低油耗是smart的最大亮点,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开始走向电气化,smart的仅存优势也丧失殆尽。

2018年,smart在美销量跌至1276辆的历史低点,同年在欧洲销量约为9.7万辆,但品牌仍处于持续亏损的窘境。况且,欧盟排放新规落地实施将近,燃油车将逐渐退出舞台中央,留给众多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剩余时间已经不多了。戴姆勒已自顾不暇,何况是亏损良久的smart。

加之品牌定位、产品质量、商业模式等方面转型乏力,smart从2019年意图加速发力高端电动智能领域,因此在其最大销售市场之一的中国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真正实现商业模式转型和品牌复苏。

吉利从经验和技术上来看,都是一位合适的合作伙伴人选。双方合作的落地,或将盘活smart的死局,至少戴姆勒将希望寄托于此。

蔡澈认可的是吉利的电动技术,“期待与在电动车细分市场上具有雄厚实力的吉利控股进行合作, 共同设计、研发下一代smart电动车型。新一代产品将在中国市场及全球进行销售。”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除了过去主攻微型车外,合资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以贴合市场需求并丰富产品矩阵。

“smart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是全球城市出行与时尚交通的领导者。”李书福肯定到,“吉利控股将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主导smart工程研发,吉利真的能打吗?

根据协议,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

在电动汽车以及数字化发展方面,戴姆勒和smart在华突围之路确实需要更强劲的助推力,但已有北汽和比亚迪两个合作伙伴的戴姆勒,为什么偏偏投向了吉利的怀抱呢?

吉利拿下smart,长城手握mini,合资国产谁先下一城?

吉利已是连续三年销量过百万的汽车集团,且在技术研发上颇下苦功。近十年,吉利控股研发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2018年研发投入超过210亿元,占到销售总收入的6.4%,这一研发投入比例可与一流国际车企比肩。

在打造全球创新研发体系上,吉利同样大步流星。至今其已建成了五个工程研发中心、五个造型设计中心体系、约2万名研发设计人员,吉利称其是支撑品牌力的中流砥柱。另外,吉利拥有创新发明专利近2万件,旗下产品全部拥有完整知识产权。

模块化架构是传统车企立于全球竞争的核心优势。吉利的四大基础模块架构布局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完备,已形成BMA、CMA、SPA及PMA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覆盖了从纯电到燃油、从紧凑型到中大型车型的全面产品布局需求,旗下各品牌得以资源共享并实现规模效应。这将为吉利在车联网、新能源、自动驾驶领域的建设提供了护城河。

在市场布局方面,吉利认准未来汽车市场回暖的两大突破口——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这也是戴姆勒尤为看中的一点。2019年,吉利发布纯电动轿车几何A等多款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形成了吉利、领克与几何三大品牌平行均衡发展的格局。吉利新能源和电气化车型2019全年销量11.3万辆,同比增长66.5%,已经成为拉动吉利集团销量增长的新助推器。未来2年,吉利仍将推出30余款纯电动及新能源车型。

从新能源技术体系上来看,吉利提出多元化、多线并进的新能源路径,包含混动技术、纯电技术、替代燃料与燃料电池四大技术路径,拥有300余项新能源领域核心专利,技术的突破使吉利实现100%自主研发,创造属于中国新能源技术解决方案。吉利的这一切给了戴姆勒将smart的研发拱手相让的勇气。

smart会是下一个沃尔沃吗?

在成功整合运营全球汽车品牌方面,吉利颇有心得。

2010年,吉利集团从福特汽车手中以18亿美元收购深陷亏损泥潭的沃尔沃。一年后,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44.9万量,同比增长20.3%。在最大单一市场美国,销量同样上升24.7%到6.7万辆;在中国市场,沃尔沃的同比增幅则达到了54.4%。2019年沃尔沃年销量达70万,在吉利手中十年间实现了销量翻倍。

收购不仅使沃尔沃“起死回生”,吉利也在自主品牌转身为跨国车企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戴姆勒自然对合作满怀期待,期盼吉利能像引领沃尔沃一样,让smart得到转型,深耕中国以重获生机。可smart会是下一个沃尔沃吗?

在亿欧汽车看来,这并非没有可能。吉利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本土化运营经验以及市场优势,有望助力smart在中国市场稳步发展。对戴姆勒来说,采用中国工厂代替戴姆勒现有两座在法国汉巴赫工厂(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smart EQ forfour),预计将大幅削减生产smart的劳动力成本,为戴姆勒减轻成本压力。

吉利的加入也将助力smart完善中国经销网络,使其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以中国市场为抓手力挽狂澜。此外,戴姆勒还可以利用smart品牌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销售网络,共享经销资源,实现高效运营。

因此,smart合资公司将开启“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商业模式,双方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在高端电动智能汽车领域发展。双方携手,发挥各自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全球优质资源,建立全新smart品牌运营体系,通过协同实现规模效应。

吉利在合作中有机会全面参与合资公司全球管理运营,扮演输出综合体系能力的关键角色,为其全球化的发展中再多一份支撑。股权层面的合作落实到具体的制造业项目,也将成为吉利与戴姆勒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对未来吉利和戴姆勒在资本、汽车制造、营销渠道及科技出行等领域的多元合作提供更多可能。

南吉利PK北长城,合资谁更胜一筹?

南有吉利,北有长城,这两家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民营自主品牌。“走出去”与“引进来”,是自主品牌赢得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一步,这边吉利与戴姆勒两情相悦,那边长城和宝马也确认过眼神。而戴姆勒与宝马本就是豪华车领域的老对手。这两个组合,颇有看头。

2019年11月29日,宝马宣布与长城的合作尘埃落定,其合资项目光束汽车在江苏张家港正式启动。项目规划年产能16万辆,包括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两条生产线,主要将用于生产MINI以及新品牌电动车。这也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首个纯电动车合资项目。

据亿欧汽车了解,光束汽车的注册资金为17亿元,总投资约51亿元,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各占50%股份。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表示:“光束汽车合资项目将会是中国汽车发展史上质量最高、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中外合作。”光束汽车生产的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面世。

光束汽车在产品质量、影响力和创新力方面的竞争优势尤未可知,但在创新形式上,走在了众多合资车企前面——不设独立销售渠道、合资双方共同研发生产、自创立起便定位全球市场。

电动化、高端化和全球化是魏建军为长城汽车谋定的发展策略。在研发和运营成本高企的形势下,仅凭单打独斗难以实现宏观目标。与长城和宝马侧重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研发和制造环节不同,吉利与戴姆勒更侧重于“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合作模式。

吉利拿下smart,长城手握mini,合资国产谁先下一城?

亿欧汽车认为,吉利与长城的合资项目现在难论高下,但二者正在摸索成为现代化的跨国车企,对中国自主品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意味着世界一流车企开始认同中国的智能电动化供应链和自主创新能力。

联姻豪华品牌,自主品牌的转机到了?

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汽车市场,中国有实力深刻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和行业格局。据麦肯锡报告,2018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销量已占全球该领域的35%。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动汽车年销量将达200万辆;到2025年,将达到500万辆左右,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这是自主品牌走出去的绝好契机。

在汽车细分产业转型升级浪潮中,中外合资车企里中方的角色正在改变,用市场换技术的“黄金时代”正在褪去。中国正在逐步掌握主导话语权,逐步占据优势地位。在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力量孱弱的过去,合资企业中的外方,在产品的研发制造,品牌的运营销售上都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新四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国自主车企迎来与跨国巨头车企平起平坐,彼此尊重、深化认同的转机。

如吉利多次强调入股戴姆勒的初衷,是在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兼顾各合作方利益的前提下,寻求更广泛的合作机会,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其中的关键词是“兼顾利益”和“协同分享”,在尊重的前提下相互借力,优势互补。

李书福表示将充分尊重smart的品牌主张,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入股戴姆勒之时,李书福同样表明不会通过收购戴姆勒具有表决权的股份而去获得监事会的席位,坚持不影响或干涉戴姆勒的发展战略。

现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同样表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吉利控股具有雄厚实力。期待与吉利控股的持续合作,共同将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推向全球市场。”

中外合资双方互相依存的生态关系已经形成。

合资本身并非破局的关键,规模效益、品牌效益、产品力的提升,相互借助优势资源与优势技术才是合资的主要目的。对自主品牌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化自身技术硬实力是走出去的前提。其次,灵活采用适用的合资模式,才能实现双方利益共赢、优势共享。随着产业的转型发展,更多深入合作必将源源不断涌现。

联结中国制造业与全球产业,为全球市场输出中国创造,是中国合资车企的重要价值所在。

作者丨钱漪

编辑丨郝秋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