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儿科医生慌的矛盾和现实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20-01-09 10:01:17
热度:54

儿科医生慌的矛盾和现实在医学圈里,素来有一句自嘲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小儿科经常是我们形容简单问题的代名词,听多了也就让人感觉,好像当小儿科的医生是一件特容易

在医学圈里,素来有一句自嘲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小儿科经常是我们形容简单问题的代名词,听多了也就让人感觉,好像当小儿科的医生是一件特容易的事一样。但只有当了父母以后,才知道,有时候抱着患病的孩子,要跑遍好几家医院才能看到一个正常运作的小儿科科室,而在这科室外面还会排上让人绝望的长龙。

据一些机构统计,中国儿科医生缺口可能高达20万,而在这个绝大缺口数字之外的是,中国二胎人数的逐渐增加。一面是医院每年招收儿科医生都严重不满员,一面是越来越多的儿童患者,矛盾的背后是近亿的新生儿家庭可能面临无医可就的恐慌。

事实上,儿科医生并不是一个好当的角色。他们面对的是一群连话都说不利索的孩子,询问病情往往需要借助监护人来当翻译。可作为监护人的父母自己不仅对孩子的病情不甚了解,一句话没说对,就可能把对孩子患病的焦虑转化成对医生的敌视。

“孩子不好也不能打医生呀!”

“你没孩子不懂,你有孩子你也这样。”

仿佛只要把话题引道孩子身上,父母就一下子成了世界上最伟光正的形象了。在爱的遮羞布掩盖下,一切恶行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因此,儿科也是医院里面医患纠纷的重灾区。而相比其他的医生,儿科医生的工作量不仅比平均水平高63%,收入水平还只有平均水平的46%。工作重如牛,地位低如狗,在职业的崇高感默默加持之下,剩下的只有自己才品尝过的眼泪味道。所以,每家公立医院几乎每年都会有一两个儿科医生外流也就见怪不怪了。据调查,有34%的儿科医生在两年内有辞职计划,在基层医院,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41%。

大部分儿科医生每天几乎都要满负荷工作16个小时,午饭时间都只能靠外卖勉强凑合。这样的生活大概只有人工智能才能任劳任怨吧。也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在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一个儿科“AI医生”正式开始运作,为患者接诊。据说,这个AI能看300多种儿科疾病,覆盖所有普通内科和常见亚专科。并且AI医生也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通过学习数百万个以往病例,可以在辅助导诊、诊前检查、智能诊断上的准确率均达到90%以上,为患者节省1小时以上就诊时间。

不过,就算是准确率能达到99%,意义也是很小的。因为医学诊断针对的是个体不是群体,对于个体而言,只有对与错两种答案,即使你诊断出99个正确病例,只要有1个病例出现错误,这套系统就不能替代医生来给患者直接诊断。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还远远达不到替代医生的地位。

目前,解决儿科医生的紧缺还得从医生入手,一方面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鼓励发展民营儿科医院。据国家卫计委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0-14岁的儿童约占总人口的20%,而目前儿童专科医院仅有99家,占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0.01%。可以预见,未来有口碑,有技术,又正规的民营儿科医院会越来越多地崛起。不过,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必然是儿童就诊的成本会相应提高。

另外,即使越来越多的民营儿科医院会承接公立医院的职责,但民营儿科医院的发展依然会面临很多的困难。首先,儿科医生不像牙科、外科医生那样容易塑造医生的个人品牌,患者多是看庙不看菩萨。其次,儿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走出公立医院就要建立体系化和市场化的运作,而不能是在个别单一领域单打独斗,因此在管理上对管理者有相应的门槛。

总之,在未来,儿科医生的紧缺依然会长期存在,越来越多的民营儿科医院必然会在市场上冒出,当父母给孩子治病的成本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等新兴医疗科技解决儿科难还前路漫漫。这个困扰着近亿家庭的死循环才刚刚破了个口。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