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网

市场受挫下的集体焦虑,彩电厂商“去彩电化”开启下一个十年

来源:智能网
时间:2019-12-09 20:00:46
热度:56

市场受挫下的集体焦虑,彩电厂商“去彩电化”开启下一个十年彩电厂商们下一个十年该怎么走?“这次更名有利于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战略定位,便于管理品牌和提升影响力”,官方对于海信电器更名

彩电厂商们下一个十年该怎么走?

“这次更名有利于反映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战略定位,便于管理品牌和提升影响力”,官方对于海信电器更名一事如此回复。成立于1969年,到今年海信已经走过了50个风雨春秋。常言道“五十而知天命”,而海信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味的节点上做出了改名的举动。

由“海信电器”变更为“海信视像”,在刚刚结束的董事会上这项议案得到了全票通过。不拘泥在电器硬件单一领域,放眼于多元化产业结构,海信视像将会成为“集视像技术研发应用,全场景云平台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片面单一的整机厂商,这便是海信知悉的“天命”。

技术立企,从薄弱的组装厂成长为国内前三的巨头彩电品牌,再到囊括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品类多方场景,海信电器的道路是国内家电厂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一角缩影。它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当下家电厂商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所能做出的选择。

彩电黄金时代

如同诸多伟大的半导体公司一样,海信的前身也同样是从捣鼓晶体管收音机起家。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做青岛无线电二厂,设厂主营业务就是生产收音机。放在70年代,收音机可是一个稀罕玩意儿,青岛无线电二厂生产的红灯牌收音机便是其中的代表。谁家里要是有这么一台收音机,那他绝对是整条街上最靓的仔。

如果你有了它还不能风靡整条大街,那一定是你的邻居添置了一台电视机。在1970年8月,青岛无线电二厂制作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整机外壳均为木制。生产流程全靠工人组合零件手工打造,那一年“青岛牌电视机”的产量仅为82台,全国排名第三。

虽然国内生产技术起步晚,配套设置不齐全,但海信还是坚定了入局电视的想法,并不断将其推展到主营业务。1979年,“青岛无线电二厂"更名为“青岛电视机总厂”;1982年,青岛电视机总厂停产收音机,全力聚焦电视机产品。为了弥补国内电视制造的空白,青岛电视机总厂在1984年果断引进了一条世界一流彩电生产线,开始转型生产彩电产品。

在青岛电视机总厂全员埋首产线的时候,青岛电视机总厂等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1992年,周厚健出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在看到国内电视生产长期依赖引进产线,停留在组装层面缺乏自主技术的时候,他下定了要以“技术立企”的决心,并随即实行奖金与开发成果的制度,大幅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

这对当时长期奉行的“大锅饭”想法造成了剧烈冲击,但周厚健还是坚决做了下来。企业发展总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贴合,1992年适逢南巡讲话,国家推进改革势在必行。面临即将到来的市场化环境以及技术竞争,周厚健深刻地认知到一点: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潮头上才有可能迎来更广阔的市场。

1993年,青岛电视机厂更名为海信,寓意“海纳百川、信诚无限”,并依旧延续了“技术立企业 稳健经营”的发展战略和“敬人 敬业 创新 高效”的企业精神。由于顺应了市场化的节奏,海信很快在资本化的电视市场崭露头角。在不断加强技术竞争力和推行出海化策略下,海信由原来单一的电视机业务逐渐扩展到了空调、冰箱等大家电领域。

海信是一家既谨慎又大胆的企业。在90年代的电视价格战中,海信颇为小心地宣布不参与降价,并最终渡过了这场令众多品牌元气大伤的危机;而在CRT与液晶平板电视的过渡时期,海信又率先宣布全部转型液晶产品,正好赶上了面板显示技术更迭的这波红利。正是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理念驱动下,海信整体不断壮大。其中海信电器业务在1997年挂牌上市,成为整体集团前进的主要引擎。

海信的成功背后映射的是国产终端制造能力的崛起,也是传统家电厂商从无到有,锐意前进的黄金时代,而在它的背后,一段崭新岁月正在徐徐展开。

彩电厂商的去彩电化

谈到苹果我们首先想起的是什么?当然,这里指的不是能吃的那一种。在此刻你的脑海里或许会想到年年真香的iPhone新机生产力代表的MacBook、或者是iOS完善的应用生态等更多的内容。

但在起初,苹果的公司全称叫做“苹果电脑公司”,是一家聚焦于个人电脑的硬件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后,它推出了Apple II、Lisa、Macintosh等多款产品,收获了市场不少好评。但在80-90年代,由于微软等强力竞争对手的崛起,苹果电脑业务面临了衰退期。直到2000年后,苹果推出MacOS以及iBook等硬件新品开始挽回颓败的电脑业务。

此刻的苹果虽然在工艺设计上别具一格,但它并不能称作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及至2007年1月9日,当乔布斯从裤兜里掏出初代iPhone那一刻,苹果才为科技界带来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风暴。在多元业务、软硬协同下,这场风暴也将苹果推上了首家万亿美元市值美企的高位。

在发布初代iPhone之前,苹果公司的名称由“苹果电脑公司”变更为了“苹果公司”。去掉“电脑”一词犹如打通了苹果的任督二脉,拿掉了那些发展前景下的限制,从而走上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海信何尝不想如此?从“青岛无线电二厂”聚焦到“青岛电视机厂”,再建立品牌为“海信”。而现在挂牌上市的“海信电器”又将变更为“海信视像”,从演变的节奏来看,海信更多想做的是“去电器化”。减弱对单一硬件领域的依赖,海信更想让市场关注点转移到海信基于硬件基础的技术实力上。此前海信整合东芝电视画质芯片业务,提高自身硬件画质壁垒,此外它还切入智能交通等场景,发力云计算、图像显示等领域。

如果按照单一的“电器”来算,海信显然会被限在下游整机制造狭小的房间里,因此海信需要用“视像”涵盖领域更大的语境来描绘自身的生态宏图。对于这一点,资本市场的反应显然要更加直接。在海信电器改名之后,其股票迅速上涨,带动了不少投资者的信心。

一来是自身业务多元化的发展,二是当下投资倾向的风口转变,三是目前面板市场震荡带来的下游利润受限,在这三点合力之下,去彩电化将会成为彩电厂商的常态之举。此前TCL重组剥离出半导体面板业务,改名为TCL华星,专注上游产能;康佳则是提出“科技+产业+园区”长期战略,发力光电半导体研究,水务环保等业务;创维则是全面转向智能家居,实现多元化升级。

在重重焦虑之下,知天命的不只是海信一家,整体彩电行业都亟待升级迭代。对于产品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技术螺旋上升的故事,但对于企业来说,多元且上游的战略才更为重要。

作者:吴建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