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我国大气治理路线回顾——大气治理行业专题研究

来源: 网
时间:2018-09-22 09:00:19
热度:

我国大气治理路线回顾——大气治理行业专题研究大气网讯: 本文要点◆路线之变——大气治理半世纪。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起步于1970年,从彼时的“酸雨之殇”,到现在的“穹顶之下”,我国的

大气网讯: 本文要点

◆路线之变——大气治理半世纪。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起步于1970年,从彼时的“酸雨之殇”,到现在的“穹顶之下”,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路线经历了“控制酸雨”—“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的发展,治理措施从火电脱硫到火电脱硝除尘、再到其他行业限产、直至当前的非电提标改造,污染物防治也从单一的二氧化硫扩展到五大空气污染物全面控制,治理手段丰富,技术先进,范围全面,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三十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

◆目标不变——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幸福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始终不变: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增强人民幸福感。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大气治理的下一个阶段性量化目标: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日前发生的PM2.5约束“从5%到3%”,以及部分省市实施差异化错峰生产,并不会改变蓝天保卫战的终极目标,只是在节奏上的适度放缓,同时增强治理的自主和科学性。

◆环保任务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环保趋严和经济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博弈关系。前期壮士断腕似的去产能,一刀切似的调结构的确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长期来看,环保要求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在当前已取得一定环保治理效果的情况下,通过科学、分梯度的环保治理方法,既可以不对经济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也将是未来实现环保目标平稳且正确的路径。

◆限产情况需持续关注。后“大气十条”时代,大气污染治理需求不减,“污染防治”位列三大攻坚战之中,蓝天保卫战更是重中之重,后续非电大气治理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无组织排放颗粒物、VOCs需求将有续开启。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从8月初的征求意见稿到正式发布,大气考核指标已由5%降至3%。日前唐山市正式发布《重点行业秋冬季差异化错峰生产绩效评价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按评价等级实施差异化错峰生产,而其余各省市尚未出台具体的限产方案,需持续关注后续各省市政策发布情况。

◆风险提示:政策发布时间及标准不及预期。

1.jpg

1 酸雨在前,雾霾在后,大气污染治理缺乏明确方向

1.1、“大佛之泪”,天灾还是人祸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起步于1970年,正处于工农业大力发展的时期,当时的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加以粗放的加工消费方式,煤烟型污染较为突出。1973年,我国发布第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其中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烟粉尘等污染物排放的排放量(公斤/小时)做了标准规定,但并未对排放浓度进行进一步约束。

2.jpg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的发布对中国环境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并不显著。当时的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继续增长和能源/资源状况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不会发生质变,而当时相对落后的燃烧设施并未配套脱硫脱硝等排气净化装置,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量逐年阶梯性增加。此态势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酸雨在我国的大面积爆发。截止1995年底,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2370万吨,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多达40%。通过政策引导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png

1987年9月,我国正式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这也是我国第一部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重点针对工业和燃煤污染防治,配以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正式将法律手段应用到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中。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地区加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就是酸雨和二氧化硫问题在特定区域的加剧。为了更好的控制酸雨问题的发展,我国先是在1995年第一次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了酸雨控制区及二氧化硫控制区(以下简称“两控区”)的概念,随后又在2000年对该法进行再次修订,进一步加强对酸雨污染的控制。同时,我国也于1996年制定发布了首个环境保护五年计划—《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其中将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作为控制性指标进行控制,并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五”和“十一五”计划中进一步收紧排放总量。

随着一系列政策、法律以及技术措施的有效实施,全国酸雨情况已得到有效遏制:1999年国控网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质量浓度比1990年下降了41.9%;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数比例也由1990年的39.3%降低到了1999年的28.06%,直至2010年的17.3%;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也由1990年的17.2%降低到了1999年的11.94%,直至2010年的1.8%;到1999年底,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47万吨,“两控区”的排放控制在1114万吨,酸雨区域的范围基本维持稳定。以上数据都表明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蔓延的趋势已得到缓解。

4.jpg

1.2、“穹顶之下”,蓝天在何方

酸雨的余波还未散去,雾霾却已悄然来袭。NASA于2006年发布的2001~2006年全球PM2.5平均浓度地图清楚的表明了我国的PM2.5浓度已多年突破80μg/m3。2008北京奥运会和2010上海世博会先后在我国举办,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问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2011年12月15日《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首次将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纳入控制性指标。2011年末的北京空气严重污染事件及2012年初的全国多地区雾霾事件更是加剧了公众舆论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讨论。2012年3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正式发布,首次将PM2.5浓度限值纳入空气质量指标,并对多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做了新的修订,这也是当时唯一由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后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坚定决心。

5.jpg

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这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这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正发生的三个重大战略性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控制目标由排放总量控制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2)控制对象由主要关注燃煤污染物转变为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由以工业点源为主转变为多种污染源的综合控制;(3)管理模式由属地管理到区域联防联控管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