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固废循环经济园区形象设计的“道”与“术”——以园林设计为例

来源:
时间:2024-08-22 22:12:26
热度:

2024年08月22日关于固废循环经济园区形象设计的“道”与“术”——以园林设计为例的最新消息:来源《CE碳科技》微信公众号作者中城环境第五事业部规划团队中城环境第五事业部规划团队由郭强、任政南、倪娜、王纪晔、孙岩斌等一批青年才俊组成,曾主持参与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

来源《CE碳科技》微信公众号

作者中城环境第五事业部规划团队

中城环境第五事业部规划团队由郭强、任政南、倪娜、王纪晔、孙岩斌等一批青年才俊组成,曾主持参与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内重点区域固废产业园区的选址、咨询、规划、设计等工作。

一、固废循环经济园区形象设计问题

1.传统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形象问题

“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顾名思义,是以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为基础产业的、以园区形式规划建设的、以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理念的工业类园区,现存在我国的各大中小城市中,对城市健康发展和环境品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传统的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社会民生重要的基础保障设施,因其通常占地面积较大,且特殊的处理对象也并非老百姓喜闻乐见之物;其中的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及污水处理厂等较为敏感的所谓“邻避设施”,也易给周边居民造成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的困扰,所以多处于城市边缘地带或城乡结合部。其地理位置独立隔绝,生产属性又偏重功能实用,所以形象容易冰冷呆板或陈旧无序,造成与现代城市生态环境的格格不入。

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普遍重视场站设施的内在工艺、技术流程,对于形象外观方面或套用标准化图纸、或采用较为简化的设计方案,对于从建筑风格到园林景观等形象风貌的思考和追求较少,造成建筑形式呆板、景观环境缺乏,从而忽略了形象风貌对于人群感官体验、环境氛围塑造的引导作用,也间接忽略了其对文化价值取向、时代精神展现的深远意义。

2.形象设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提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又提到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

园区的形象提升,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综合运用自然和人工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破解邻避效应,引入去工业化设计手段

传统的“垃圾围城”、“邻避设施选址难”等困境需要破除,在满足内部工艺流程和外部的排放的标准后,也需要政府和企业在园区形象设计方面积极引入去工业化设计,设计建造和谐共生、环境优美、外观协调、功能多元和社区共享的新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让当地居民有更多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这是提升园区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破解邻避效应、走向和谐共生和邻利共享的重要途径。

(3)增强城市特色文化内涵,创造工业空间美学体验

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保障设施,在发挥实用性,满足实际功能功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其在城市特色文化审美内涵表达、工业空间美学传达媒介方面的作用,在功能需求、城市特色、设计理念、建造手法、工艺材料等方面兼容并蓄,体现城市多元包容内涵、展现园区多元发展体系、塑造功能经久耐用和体验历久弥新兼具的综合设计思路。

3.?形象创新的设计理念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城市各方面的发展建设已经从追求“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基于此,我们为园区形象创新的高质量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传承特色文化、援引诗意画境、构造生态赋能、营造魅力园区”的设计理念,并以此改变固废循环经济园区的固有形象,提升园区的影响力和活力。

下面,本文从“道”和“术”两个方面来对设计理念进行阐述。

二、设计之“道”——为什么要文化营园?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意味着设计师在面临当下的问题和情境时,也会倾向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同时,在观照、思考、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也会聆听内心对当下时代的叩问。

在谈及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它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区域内的居民,还包括工业企业,农业、服务业等一切自然和人文的生态元素。在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下,正如上文提到的,园区规划设计的价值观应是“构造生态赋能、传承特色文化”,企业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共生,才能达到整个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目的,促进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这与历史上文人造园理念中的本质是何其相似——注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文化营园陶铸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精神内核。童寯曾指出“中国历史上任何园林的主人——富绅、暴发户甚至皇帝,都力求模仿文人园林”;“文人,而非园艺学家或风景建筑师,才能善于因势利导地去设计一座古典中国园林”。因此,效法文化营园之于园区,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要的问题。

1.文人“天人合一”理想的人居追求

从中国城市发展的漫长历史来看,文人雅士们根据自身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广泛的参与到园林营造的理论和实践热潮中,他们不仅用文字书写、品鉴园林,以图像记录园林,甚至亲自参与园林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选择等方面的设计。

文人式园林可上溯至汉及魏晋,兴起于隋唐,兴盛于两宋,极盛于明清。

汉及魏晋时期

汉代是中国文人造园的起点。当时的文人雅士素有擅长琴棋书画之称,他们对园林的倾慕奉献令人印象深刻。据史书记载,当时著名的文人刘向就曾经在自家园中栽培名贵的植物,修建假山、游廊,并在其中写诗作画。这种追求自然之美的心境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等风流文人“寄情山水,风雅自居”是此时期园林的鲜明特征,本时期初步确立了文人园林的美学思想,奠定了山水园林的基础。

△ 宋 赵伯驹 兰亭修禊图

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或选择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或选择清流激湍,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品茗清谈,行歌赋颂,鉴古读史,长咏短吟;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但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唐时期

唐代文人造园畅游于诗画与自然的环境,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意境,以此寄托精神和陶冶性情,极力彰显他们“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冶性”的清心幽雅的格调。

△ 白居易 洛阳履道里宅园想象平面图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的履道坊宅园处处都能体现出他的文人园林思想。

该园是前宅后园的布局,园和宅共占地17 亩,园林的主体是4个大型水池,池中的3 个岛屿通过拱桥和平桥连接。水池东面建粟廪,池北面建书库,池西侧建琴亭。

除此之外,白居易还有庐山草堂、渭水别墅园、新昌坊宅园等作品。

△《辋川图》元 王蒙

△《辋川图》清 王原祁

辋川别业是唐代诗画家王维的园林,经过多次的改造和完善,最终形成了20个园林景点。

园林空间步移景异,空间转换非常丰富。

透过王维的诗画我们能隐约瞥见辋川别业的美景,它称得上唐代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辋川别业 王维

两宋时期

宋代文人园林发展到最高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良好的审美取向对这个时代的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整个社会自上而下开始追求不同于流俗的生活。

宋代的文人园林与皇家园林不同,是以自然为基本艺术宗旨的。

首先,在园林的空间布局上,一般没有明确的轴线,总是尽量创造出迂回婉转的地形地貌,整体布局开阖多变,山景、水景、建筑居住等不同功能有机分布,精心规划道路、游廊、山谷、溪涧等,将不同的功能和景点联络贯通为一个结构统一又充满景色和空间变化的整体。文人园林追求自然的山水构成园林空间景观的主干,是文人园林的基本造景方法。

其次,在建筑风格上,宋代文人园林建筑区别于皇家园林、寺院园林的富丽堂皇,总是呈现出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情趣的韵味。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艮岳 宋徽宗

艮岳的设计手法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艮岳呈“左山右水”的格局,水体被北、东、南方向的山体包围。

园林水体引自园外,从西北角引入,东南角流出。

艮岳山体造景符合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独乐园 司马光

独乐园是宋代司马光的私家园林,它能反映出当时文人园林的特点。

园中有“弄水轩”“读书堂”“钓鱼庵”“采药圃”“种竹斋”“见山台”“浇花亭”七景。

在独乐园的设计中,园林写意手法也被运用到了极致,极富天然野趣。

明清时期

随着文人雅士身份的提升,明清的文人开始将自己的毕生之力投入到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中,他们进一步继承两宋的传统,塑造了中国造园史上鼎盛时期。明清园林兴建数量之多、造园面貌之丰富、造园热潮持续之久,都超出前代。这其中,文人阶层发挥的作用是主导性的。

这个时期有很多文人亲自参与造园,我们熟知的便有文徵明为王献臣所设计的拙政园和他自己的停云馆、沈周的有竹居、唐寅的桃花坞别业、寄畅园、网师园等等,也因此形成了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文人园林,它们融中国山水花鸟之情趣,寓唐诗宋词之意境。

除此之外,文人园林理论也大力发展,如计成的造园专著《园冶》问世,文震亨《长物志》、林有麟《素园石谱》、李渔《闲情偶寄》都有专论园林的章节,大量散落在文人笔记中也不乏关于造园的精辟论述。

这一时期的文人造园更加注重意境和意象的表现,计成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道出了造园的真谛。天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园林这一小小的壶中天地,最大程度上让它师法自然,接近自然天成的样子,这就是了不起。

△ 拙政园

中部总体以开放的水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

文徵明自正德七年(1512年)至嘉靖三十七年(1558),先后五次绘写了拙政园。

△无锡寄畅园平面图(周维权版)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泉水充沛,自然环境优美;借惠山优美的山形之景,构成远、近、中三个层次的景深。

锡山及其顶上的龙光塔均被借入园内,园林中心是锦汇漪,东北角做出水尾,水体有源有流。

文人雅士们以画意造园、对园林进行画意化的审美,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逐渐形成了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淡雅、明秀的风格,既不同于民间建筑那样体现人类的基本生活,也不像官方建筑那样是权力与礼制的象征,而是反映了士大夫、名流雅士归隐田园和回归自然的闲情逸致。

他们追求“不出城廓,而能坐享山林之乐;不下堂筵,而能坐穷泉壑之幽”的美好境界;他们意尽林泉之癖,乐于园圃之间,为我们留下了文人园林这一片精神绿洲,也为现代文化建筑奠定了意态天然的审美格调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美学境界。

2.现代高度专业化的“学术之井”限制文人内核的传播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变迁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已然消失,文人造园逐渐减少,文人雅趣成为历史,园林则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学科,学科内部甚至划分出极其专业的细分领域。

这样的现象当然会让园林钻研到非常深的境地,就像是为自己挖了一口学术之井,挖的越深,对这个学科的理解就会越深,但这也会付出代价——抬头再看,井口离自己越来越远,天也显得越来越小;长此以往,甚至会忘记更广阔的天是什么样子。

文人园林的精神内核也深陷这口学术之井,仅存在于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古迹之中,难以向其他行业领域扩展延伸,无法传承历史文脉,成为影响人们的精神内涵,无法彰显中国特有的文化哲理!

3.赓续文人造园历史传承,由以“文”化“人”到以“文”化“产”

文人造园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与我们的园区规划设计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种文化遗产,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文人造园的精神内涵甚至可以由人的生活延伸至社会生产,对我们循环经济园区的规划设计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文人们对自然草木的喜爱,对山水的情结,对理想居所的追求,还有长期在诗、文、书、画方面的熏陶下培养出来的良好品味以及对人生的哲理感悟,统统都可以借鉴融入到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设计之中,于此能够更好的打造新时代美丽中国背景下的美好园区,实现循环经济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为园区勾画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设计之“术”

具体到园区的园林设计本身,我们又如何通过形象的创新和文化的植入实现所谓的设计之道呢?本文通过我院及同行设计的几个案例来做些分享。

1.诗画入魂,设计构形

选取当地文化元素,以诗画为设计内涵,用设计语言结合项目定位来展现诗画外延。

以我院规划的广东东莞海上花循环园区为案例,该项目位于东莞市狮子洋中的海心沙上,占地599.97亩,项目设计理念融合了东莞文化及本项目三大特质

(1)岭南广府文化特色;

(2)岭南园林空间,岭南建筑空间;

(3)循环经济。

项目着力打造国内固废处理行业标杆具有东方风格、中国气派、岭南韵味、水乡风情。结合理念推演,选取东莞市市花白玉兰,设计构思为绽放的白玉兰,打造诗意园区。有诗曰

一叶沙洲海上花,曲径通幽映朝霞。

青砖粉黛摩挲叶,亭台楼阁筑清雅。

凝固高轩舞修竹,因借光影之风华。

咫尺山林绕曲水,遍植芳树落平沙。

△中城环境广东东莞海上花循环园区项目

一叶沙洲海上花,曲径通幽映朝霞。

青砖粉黛摩挲叶,亭台楼阁筑清雅。

一叶沙洲为现状地貌,曲径通幽是园区内借鉴岭南园林空间的起承转折,青砖粉黛浓缩了岭南建筑白墙青瓦镬耳墙等建筑特色,园区景观设计从海上花开三瓣岛,打造十景(瑶林幻境、水田映月等)、四桥(观澜桥、兰溪桥等)、两轩(读云轩、听雨轩)、三水(幽兰碧溪、九曲江流、青罗江带)。

凝固高轩舞修竹,因借光影之风华。

咫尺山林绕曲水,遍植芳树落平沙。

将园区的咫尺山水、修竹芳树、光影风华融入园区景观设计中。在成就了文化元素的同时,将园区内危废、垃圾焚烧、工业固废、餐厨及污水等设施错落有致的放置其间,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再看第二个案例——富阳循环产业园,以画为设计切入点——富春新画卷,环保桃花源。项目位于渌渚镇西南,东距富阳城区约29公里,占地500亩。

本项目结合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打造富春新画卷,环保桃花源——富阳循环产业园。富阳的山水与绘画艺术相得益彰,一幅画卷就能构成一个世界。将画卷的横、竖空间意向抽象化,进行三维空间立面复现,即形成园区与山水景观相交融的交叠立面形象。画卷空间以不同频率扩展和波动,局部渗透山景及农田景观,形成丰富活跃的景观带。通过景观渗透,把人的视线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中城环境富阳循环产业园项目

2.自然生态,宛自天开

依托周边自然条件,借由传统设计手法,借景、框景等手法,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生态境界。

以BIG设计公司哥本哈斯焚烧厂为例,焚烧厂造型概念来源于哥本哈根的滑雪传统,设计公司将焚烧厂屋顶变成人造滑雪坡道,供给哥本哈斯的市民使用。

发电厂的内部体量是通过将机器按照高矮顺序的精准定位和组织来划分的,与此同时,也创造出一个有效的、拥有9000平方米滑雪场地的倾斜屋顶。在坡顶,滑雪高手可以滑下长度与奥运会U型滑道相同的人造滑雪坡、尝试自由滑、或参与计时回转滑雪课程。初学者和儿童则可以在较为平缓的斜坡上练习。滑雪者可以选择盘式升降机、地毯式升降机、或搭乘可以看到垃圾焚烧炉内部景观的观光升降梯到达坡顶。

3.提炼符号,渗透入园

提炼当地特有的特色符号,将文化符号植入园区的布局、建筑、景观等各个环节,形成独具当地特色的主题文化园区。

山有木兮木有枝——支晖园,北京亦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规划项目。

规划范围东南西北均至规划路,建设用地面积约47公顷(710亩)。

项目用地内原生林木众多,茂密青翠。利用原有植被设计作为设计本底,保持自然生态环境。

△中城环境北京亦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规划项目

设计理念以三角形场地为山形,同时利用地下水厂挖方土方平衡,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地下挖土地上原地堆山地地形,南侧紧邻凉水河,场地内利用中水回用,做水景观设计。山水同构,形成方案。

△中城环境北京亦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中心规划项目

4.突破认知,别样美学

突破传统认知,挖掘当地条件,在竖向、环境、空间等方面营造别样的美学体验,如矿坑、地形高差、景观生态等。

以雄安新区园区为例,场址位于新区东南方向,雄县龙湾镇马务头村南侧,大广高速公路与大广支线交叉口东侧。本项目采用地下/半地下隐藏式设计,地上部分主要为管理宣教区、休闲景观区;地下部分主要为本项目生产区,主要由垃圾焚烧发电区、飞灰处理区、医疗废物处理区、污泥处理区、有机垃圾综合处理区、炉渣综合利用区、污水处理区、环卫停车调度中心和配套基础设施区。

通过微地形将垃圾处理设施隐藏在自然景观内,地上与郊野公园融为一体,地下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中心下沉广场设计,将生态休闲与采光疏散等功能巧妙结合,实现隐藏式设计的同时降低了工程实施难度。

焚烧发电、有机垃圾处理等设施工艺复杂,车间净空要求较高,采用半地下布置在外围,结合覆土绿化,形成微地形环形山脉。

环卫停车调度中心、配套基础设施等常规设施全地下设置难度低,布置在中央下沉广场下方。

地上景观设计以新区白洋淀特色荷花为设计切入点。

△中城环境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园项目 总平面分析图

△中城环境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园项目 地上地下联动分析图

△中城环境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园项目 鸟瞰图

四、写在最后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一个以“文”化“人”的地方,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城市内涵表达的诉求,就文化赋能方面的“外部性”进行分析,向文人学习营造园林的手法去创新园区的外部形象,也具有极大的“正外部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指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总书记同时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文化营园恰恰是赓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的最好方式,也是传统园区形象创新最好契机。

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随着土地资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突出,园区不应只算自身“小账”,忽略城市“大账”,应积极突破传统形象,从单一的以生产工艺为中心,发展成为以功能性需求为内部核心,以文化形象为外部延伸的复合型园区,在注重生产工艺需求的同时,也注重人对空间环境、赓续文脉的体验和感受,这不但能够消隐园区的负面形象,加强园区与城市的有机联系,创造有沉浸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也能同步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实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需求。

原文标题:固废循环经济园区形象设计的“道”与“术”——以园林设计为例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