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步增长在碳中和?

来源:
时间:2024-08-22 22:16:03
热度:

2024年08月22日关于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步增长在碳中和?的最新消息:杰里米·里夫金曾在《零碳社会》中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终结,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将发生巨变。”自从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

杰里米·里夫金曾在《零碳社会》中预测“碳泡沫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泡沫,化石能源文明终结,新生态文明时代到来,世界政治和经济秩序将发生巨变。”

自从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之后,爆火的碳中和概念似乎已经在互联网上“卷”了起来,很多互联网科技企业开始思考碳中和背景下企业的未来。

可以确定的是,碳中和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已经悄悄奏响,它将会极大改变我国的产业结构,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

那么它将如何影响互联网企业的发展进程,互联网企业又该怎样利用碳中和带来的发展机遇呢?

机遇 or 挑战?

2020年9月22日,我国领导人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讲话上正式提出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其中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那么碳排放主要集中在那些领域呢?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新书《如何避免气候灾难——已有的解决方案和尚需的技术突破》中,将碳排放主要来源分为五大类电力(25%)、农业(24%)、制造业(21%)、交通(14%)和建筑(6%),其他各类来源占10%。

高速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高碳排放,欧美国家已经走过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进程,如今很多碳排放较大的制造环节都设在发展中国家。

因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碳中和也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但作为负责的大国,中国还是定下了这样的目标,这也意味着政府将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政策框架清晰后,逐步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而互联网企业的碳排放主要体现在电力能源的消耗上,数据中心是互联网的心脏,同样也是互联网企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在今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马化腾在朋友圈表示,预计未来最大占比的是原生清洁能源支持的数据中心的实现。很难,但总要努力。

百度在助力碳中和方面的举措一方面是建立绿色数据中心,其2020年自建的全部数据中心PUE为1.14,已明显低于2020年行业平均PUE 1.59;另一方面是清洁低碳能源的使用,如签约风电。

实际上,根据Eric Masanet教授等人在《科学》杂志的论文(2020)——2018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为205太瓦时(TWh),占电力总需求的1%。

斯坦福大学教授乔纳森·库梅曾提出库梅定律(Koomey's Law)计算机的能源效率大约每18个月翻一番,即计算设备的耗电量每18个月就会下降一半。

未来随着数据中心由计算实例向节能型云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转移,数据中心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电源容量、优化散热、利用高能效服务器并提高服务器利用率,节省能源消耗。

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想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在美国五大互联网公司FAAMG中,谷歌和微软已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实现碳中和。当然,自2019年以来,五大公司也纷纷作出新的、更为严格的承诺。

微软在追溯性碳中和方面做出第一个承诺到2050年,抵消掉该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来的所有碳排放。

亚马逊表示,它将在204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将西雅图的钥匙球馆(Key Arena)重新命名为“气候承诺球馆”(Climate Pledge Arena)。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碳中和确实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但这或许更可以视作一场机遇,带来增长的第二曲线。


互联网红利消失,下一步增长在碳中和?

英国节碳基金在一份《气候变化掀起商业革命》的报告中称

发展低碳经济与排斥低碳经济之间约有1万亿美元价值波动幅度。准备充分、主动出击的前瞻性企业有希望把企业价值提升80%,而定位不准、因循守旧的企业,则可能面临淘汰的风险。

众所周知,如今互联网用户增长已经陷入瓶颈,互联网流量红利接近尾声,无论是用户基数还是用户使用时长,我们都很难看到结构性增长的机会,想要复制过去的增速可能性很小。

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任何停滞都有可能面临淘汰出局的结果,最可怕的便是失去发展的方向,而碳中和指向了一个明确的未来。

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是碳中和绝对的拥趸,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加速碳中和进程,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目前可以说是碳中和领域的典型赢家。

债券投资研究公司Bond Angle的创始人维基·布莱恩(Vicki Bryan)指出,特斯拉在历史上积累了约16亿美元的碳排放积分,主要是零排放汽车信用。出售碳排放积分帮助特斯拉连续四个季度盈利,使特斯拉有资格加入标准普尔500指数。

如今在造车热潮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也迎来了百度、华为、小米、滴滴等一堆跨界巨头,未来也很可能会拥有相应的碳中和政策优势。

事实上,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互联网企业强大的跨界生长能力,除了目前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外,互联网企业早已深入到碳中和的方方面面,也已与碳中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典型代表是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通过社交游戏帮助用户远程「云种树」,这是很大一部分用户参与过的个人碳减排活动。

《蚂蚁森林 2016-2020 年造林项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显示,2016 年至今,蚂蚁森林的参与者已超 5.5 亿,累计种植真树超过 2.23 亿棵,预估蚂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 113.06 亿元。

还有转转、闲鱼等二手电商的崛起,让庞大的闲置资源有效流转,促进社会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根据政府机构预测数据显示,2030 年,二手闲置经济可为全国节省 32 万亿人民币,到 2040 年节省的钱达到了惊人的 70 万亿人民币。

再比如共享出行领域,共享两轮车被人为是所有出行方式中最环保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根据哈啰招股书,截至2020年底,哈啰用户通过健康出行方式已累计减少碳排放66.7万吨。

亦或者风靡一时的“互联网养猪”,同样可以对碳中和产生很大助力,毕竟碳排放的第二大来源就是农业。

此前在2009 年,网易就进入生猪养殖业,采用无菌、封闭化管理,通过特别定制的猪粮配方,改变猪新陈代谢、皮质醇水平,提升猪肉品质。

在今年 2 月中旬,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在微博上透露,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即将公布。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是一个 AI 人工智能项目,通过猪脸识别检测个体猪的体重、饮食、运动等日常状态。

相对牛、羊等反刍动物来讲,养猪排放的废气较少。不过,猪的粪便会产生一氧化二氮,这种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65倍,不输于甲烷。

而养殖科学技术、畜群管理能力提升,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饲料质量的改善,也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

巨头的战略指北针?

那么,未来互联网企业在碳中和领域还有哪些可能?

实际上机会还有很多。

目前的互联网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竞争格局最稳定的时期,在未来几年内或许将继续保持下去。

因为增量有限,自身洗牌的结束意味着未来将更多是试图对其他领域进行洗牌,向其他领域要增长,求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正在进入更多落后的、低能效的传统行业,重做行业基础设施。

与这些传统领域相比,碳中和刚刚起步,仍然是崭新的,没有过去发展历史所留下来的桎梏,因此阻力相对更小,也更容易发现“新的大陆”。

首先,碳中和领域的企业服务就是一个不错的赛道。

企业要想实现碳中和,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碳排放行为,对企业的整体碳排放进行计算和监测,同时还要定制化减少排放的建议和方案。

由前Stripe员工成立的Watershed是这一方面发展较快的企业,如今Watershed的技术已经可以帮助公司追踪一级(自身的排放量)和二级的碳排放(公司所购买的能源量),还能够追踪供应商和消费者在生产和使用公司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其次,碳金融领域。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亦撰文指出,未来三十年内,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超百万亿元,甚至可达数百万亿元。

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巨头来说,最不缺的就是钱。

曾有戏言说,腾讯和阿里投出了半个互联网,这一说法当然不算准确,但这也表明互联网企业通过投资深刻影响了商业世界的格局和走向。

还有,随着碳交易的发展,未来是否会出现一个专业的碳交易平台?

所谓碳交易,就是把碳排放量化,变成一个可以买卖的商品,“市场之手”同样可以成为了解决碳中和的有力武器。

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如今包含“碳交易”的公司已高达1808家。

中国自2011年开始,启动了地方碳交易试点工作。在今年2月1日,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式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

如果碳交易平台出现,未来新能源、电动车、环保等相关企业将成为碳交易中的主要卖方,碳排放比较大的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行业将是碳交易市场的主要买家。

中国的碳中和任务艰巨,同样的,如果中国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碳交易,那也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碳中和将带来新的发展周期,机遇不胜枚举,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

实际上,其意义对于互联网巨头或许更为重大,很可能会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战略指北针”。

商人看商业价值,政府看社会价值。

未来互联网巨头对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社会的支柱,其发展与政府密切相关,将越来越多和政府打交道,

因此,如何保证不与政府的决策相冲突,与政府形成协同效应,这既是一种实力,也是智慧的体现,而碳中和为巨头们提供了另一种指引。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碳中和的目标已经定下,企业要做的就是赶上历史的步伐,并且在如今大变革时代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真正的历史进程将比小说更精彩。

科技自媒体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