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来源: 网
时间:2017-05-16 11:23:42
热度:

精神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D64;X324A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面临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即环境保护问题。可以说环境保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D64;X324A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面临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即环境保护问题。可以说环境保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固然要着眼于解决诸如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生态平衡、资金投入、环境立法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更要把以培育“四有”新人,提升人的文明程度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精神文明建设来促进和保证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然而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环境状况却在呈下降的趋势。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愈益突出和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沙漠化的速度正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大江大河源头的生态严重恶化。今年春季,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更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扬沙和沙尘暴,距离北京最近的黄沙之源天漠,距离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的直径只有约70公里。每年因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都是相当巨大的。

  于是,我们也在重复着这样一个悲剧:如同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及其在环境保护上付出的沉重代价一样,我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同样也遇到了享受工业文明、现代化文明的辉煌成果和品尝环境恶化的严重苦果与共的矛盾。

  造成如此的环境悲剧因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仔细地审视问题的症结,就不难发现,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于现代化建设。

  我国的环境如此之恶化,固然有天灾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祸。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既背负着人口整体数量多的包褓,又背负着人口整体质量差的包褓中进行的。人口数量多,其物质需求就多,反过来,向自然界开战,向自然界索取资源与财富就多。加之我们要不断满足人们曰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又加速加重了向自然界的开战和索取。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整体素质较低,对自然界的认识,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的认识,尤其是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必然会差一些,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在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上,不能不更多地陷入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索取,不思保护的境况中。

  更加严重的是,随着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一部分人中,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也盛行起来。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竟置一切于不顾,私挖乱采、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无限度索取、掠夺性开发,结果是吃了祖宗的,断了子孙的,更加加剧了环境和生态的恶化。

  而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培育一代“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各项社会发展目标包括环境保护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安先武(1959-),男,山西五台人,中共阳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校副教授。

  李秀花(1962―)女,山西平定人,中共平定县委党校讲师。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放在绝对优先的地位。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来抓。

  首先,要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一种真理性认识,是人类精神境界的净化和提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可以保证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能够正确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相适应,从而有效地反对和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小团体主义等不良风气,为环境保护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保障。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的科学文化教育方面的内容,可以保证我们通过发展教育、科学、文化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自觉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反对和克服不尊重客观规律,不遵循自然规律的冒险和盲干,为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围,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四有”新人实现社会文明。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首先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一代“四有”新人的出现,就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四有“新人,实现社会文明,首先要加强理想教育。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但是,要把人们导向正确的人生里程,还必须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以社会理想来导引个人理想。现阶段我们的社会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个人理想统一于这样一个社会理想,就能够正确地处理局部与整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自觉地贯彻执行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从而开创一个和谐文明的全新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四有“新人,实现社会文明,还要加强科学文化教育,这就要认真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来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够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从而从根本上保证环境问题的解决。

  第三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把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是一国经济建设的附属品,我国的情况亦然。它反映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不适应,是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其根本原因是人的趋利心理所导致的急功近利和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这就要求我们突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中的道德建设,处理好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高度重视道德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抓道德建设,教育和引导人们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开发自然,更要保护自然;既要考虑当代,更要顾及后代,为后人能够很好地乘凉而不辞辛苦地栽树。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永享绿色。要避免人的趋利心理对环境保护带来的危害,除了加强道德建设之外,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人是社会的人,人的道德也不是在真空里培育的,必然要受到社会风气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道德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全体人民中开展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又要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既要坚持教育为主,又要辅之以法律手段作保证。

  同时还要高举批判的武器,坚持批判和抵制一切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影响,批判一切有害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的东西。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好多工作要做。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营造一个天人合一2的和和谐文明的社会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building责任编辑阎献晨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