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

来源: 网
时间:2022-12-09 09:00:47
热度:

《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江苏省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发布《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国家生态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发布《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成为靖江市发展的重要品牌,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详情如下:

泰州市靖江生态环境局关于对《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工作,根据《国家生态文明建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环办生态函〔2021〕146号)要求,市生态环境局起草了《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现将该征求意见稿予以公布,征求公众意见。

征求意见时间: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6日。在此期间,公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出有关意见:

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

(征求意见稿)

前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提出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本次会议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明确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这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苏省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走生态立省之路,建设美丽中国示范省份已成为江苏省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2019年江苏成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份,更为高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21年11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让绿色成为美丽江苏最靓丽的标识,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最鲜明的底色。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作为全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之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设立了全国首家卫星遥感应用基地,在长江全流域开展了“长江大体检”,力争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靖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腹部,东、西、南三面环江,被江苏省列为沿江开发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近年来,靖江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清爽靖江、美丽家园”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健康长江靖江行动”,围绕“清水入江”目标,实施“一二三”治水方略,先后获得了省级生态市、国家生态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荣誉称号,全市共有7个乡镇、5个村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工作,靖江市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为依据,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对推动全市高质量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形势

第一节 建设基础

强化空间管控,生态空间安全格局不断优化。科学划定并优化调整生态空间区域,建成全省首家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坚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序时开展土地违法行为查处,组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复垦“双整治”工作,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在全国率先提出“3个1/3”的沿江生态保护理念,规划构建“一带两廊,三区四片、一岛多点”的长江岸线生态空间格局,深入推动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要求落地落实。全面排查沿江产业项目,腾退生产岸线6.9公里,长江靖江段全面实现禁捕退捕。扎实推进八圩港至罗家桥港生态环境修复任务,卫东港生态湿地工程、滨江生态湿地公园基本建成,共计恢复沿江生态湿地20万平方米。有序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共计打造国家级森林生态示范村3个,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29.23%。编制并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确保区域内生物多样性趋于稳定。完成省级重要湿地和湿地保护小区标识标志,恢复城市阳台湿地面积402亩,2020年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湿地保有总量稳中有升。2020年底,三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推动产业转型,生态经济绿色发展持续推进。不断推进船舶、汽配、工程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高新化,大力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主导的新兴产业,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6%,省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位居泰州第一。有序推进化工关停整治,化工退出率达85%,位居泰州第一。持续推动钢铁、有色冶金、船舶等行业过剩产能淘汰,大力发展天然气、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靖江国林木业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绿色工厂,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中型和重型柴油货车全部淘汰。2020年高标准农田比重达79.5%,获评全国第五批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一核、一带、多园”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三江现代物流园区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华为云数据中心成功落户,创成“中国四季美食名城”,沿江物流业、城市商贸业齐头并进。逐年加大清洁生产工作力度,按时完成各年度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任务。

深入污染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不断完善“市镇村”三级监管网,构建全链闭环监管平台。序时开展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餐饮油烟整治“回头看”、重点区域露天烧烤“清零”、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汽修行业VOCs和秸秆禁烧等6个专项治理行动,着力解决大气污染突出问题。系统排查全市长江干流4公里范围内入江入河排口,全面落实“河长制”,共计整治河道“两违”“三乱”1274处,疏浚整治河道2237条,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蟛蜞港水源地、明湖应急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大气和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削减量圆满完成市下达任务要求。严格落实“两管控一降低”措施,在全省率先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专家纠编。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编制并印发《靖江市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努力构建分类管控、动态监管、修复示范、技术支撑“四创”模式。序时开展废铅酸蓄电池专项整治,“清废行动”中排查出的45个固体废物环境隐患点位全部完成销号,“健康长江”行动中无人机拍摄的1490个固废点位全部整改到位。

狠抓环境整治,生态宜居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全面建成8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共计铺设雨污管网198.45公里,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1%。成功入选省级海绵试点城市,完成人民桥小游园、万科一期、公兴河景观带等48个海绵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公厕127座。建立城乡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广创新环卫保洁物业管理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与供销系统可回收物、有毒有害收集体系“两网融合”经验。基本建成沿江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固废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研究编制《生态宜居靖江建设规划(2019-2035年)》,为全市生态宜居地建设提供目标、措施和保障。改造提升沿江生态风光带、小桥港景观廊道、公兴河休闲景观带和南天生港景观带,共计新增水体面积25.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84.3万平方米。新建江山路北侧、新洲路南侧、人民桥东侧等一批小游园、小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增长至43.55%和53.5平方米/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国家验收,2020年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154个行政村,共计创建省级绿美村庄6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66个。

厚植生态根脉,生态文明宣教形式不断创新。率先建成全省第一家互动体验类环保体验馆,成功举办全国环境教育基地现场交流会,国内外各界人士参观考察共计100余场次、15000多人次。率先在全省确立以品牌建设引领志愿服务模式,提炼出“香橼花”环保志愿服务品牌,共计成立18支环保志愿服务分队,带动5千多名志愿者共同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组织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保护、长江湿地保护、环保“五进”等一系列环保宣教活动,示范引领社会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的环保生活方式。率先在全省县级市建立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咬定“智汇生态文明,创见清爽靖江”奋斗目标,秉持“主题集约化、汇智集成化,运作实体化、成果实用化”的工作理念,精细汇集“金点子”,精心谋划“好路子”,精准开具“真方子”,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短板和群众期待的研究,发现、总结、提炼、推介靖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为全市生态宜居地建设贡献力量。

聚焦改革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逐渐健全。顺利创成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市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规划均已通过验收。严格落实绿色信贷、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等环境政策,共计申报环保示范企业3家,5家企业申报完成绿色奖补资金,引导18家企业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对1059家企业完成环境信用评价。在全省率先创建“绿色保姆”线上线下服务企业平台,创设“互联网+环保”互动新平台和构架“互联网+环保”共享新桥梁,搭建起生态环境局和企业之间的良好沟通和服务平台,被《中国环境报》头版以《靖江有了“绿色保姆”》为题报道。不断探索“四三一+3”环境监管新模式,研究制定“四查三访一评”环境监管模式及责任落实、双提升、考核监督3个配套专项方案,重构监管流程,提升监管实效,着力打造环境监管执法升级版。截至2020年底,全市中央、省级环保督察以及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

第二节 存在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巩固。近年来,靖江虽然在生态环境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区域多年来积累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0.6%)与周边城市如皋市(84.4%)、张家港市(84.7%)相比仍有明显差距,船舶制造、工业涂装、涂布不干胶等行业VOCs减排压力仍较大。水环境质量较不稳定,“十四五”期间新增蟛蜞港(左岸)国考断面和上六圩港省考断面水质达标压力较大,43%的入江河道不能稳定达到Ⅲ类标准,蟛蜞港饮用水水源地受外源输入性风险影响较大。城镇污水管网错接漏接混接、排污口失序、雨污分流不到位、截污纳管不彻底问题比较突出,新建的生祠、季市、新桥等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收集率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口较大。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不足,依托周边地区处置成本高。此外,过去关注不够的环境问题,如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环境安全和健康风险、地下水污染、持久性化学品排放等,随着技术手段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这些问题将日益凸显,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

环境资源承载约束日益趋紧。从人口密度看,2020年靖江市单位国土面积人口密度为1011人/km2,是泰州市平均水平的1.3倍。从土地资源看,城镇空间主要分布在市域中部及东南部沿江岸线,全市剩余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空间不足,到2020年底,全市土地开发强度已达26.92%。从岸线资源看,全市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岸线61.78公里(干流岸线52.4公里、洲岛岸线9.38公里),其中35公里深水岸线已使用近半,岸线开发强度大。局部江段岸线利用效率低,仍存在乱占滥用、占而不用、多占少用等现象。从能源消费看,靖江市能源消费主要还是以原煤和焦炭为主,能源结构较重,2020年靖江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355吨标煤/万元,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特色亮点不够突出。近年来,靖江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经济发展的稳固性亟待加强,高质量发展仍存在诸多难题。生态农业规模效应不够明显,品牌知名度较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产业链条有待优化延伸,生态农业的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应。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船舶、汽车零部件、电机电器等传统主导产业诸多细分领域具有全国领先优势,但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70%以上,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充分。现代服务业整体层次不高,整体质态较为传统,户均规模依然相对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缺少足够的发展后劲。技术创新是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的关键,但全市目前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需进一步探索。近年来,靖江市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完善,但是总体上依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地位不够高、环境管理机制不够顺、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探索不充足、污染者付费制度落实不够快、污染治理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环境监管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固定源排污许可制度、“河湖长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等实施尚停留在表面,“全市一盘棋”的系统思维有待深化,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集成度不高。条块及条条之间联动联防落实不深,叠加优势不强,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亟待完善。公众对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需求越来越强烈,公众生态环境意识的提升,更多体现在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上,但离真正环境意识的觉醒,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第三节 发展机遇

重大战略保持高定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要求。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提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乡人居品质,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打造“水韵江苏”人文品牌,争创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省份。泰州市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的总体方向,深入推进“美丽泰州”建设。国家、省、市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高度、实践深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为靖江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思想内涵和战略方向。

高质量发展和经济换挡为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契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共识,经济转型和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主流,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靖江市连续10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4.80亿元,常住人口全年人均GDP为15.15万元。尽管受疫情影响,但经济基础仍相对扎实,为推动经济发展从“重视数量”转向“提升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奠定良好基础,为全市在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VOCs精细化治理、农业面源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物质保障。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良好机遇。靖江市位于长三角区域,《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靖江市也位于长江经济带,万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黄金水道贯通东中西,覆盖11个省市。国家层面制定实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体现了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2018)强调指出,“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三大板块的区位优势,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和沿江地区高质量发展”。处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区域,为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契机。

第四节 面临挑战

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靖江市城市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服务接待设施等项目建设正在加速推进完善,城镇化率提升至68.43%。城镇人口的急剧膨胀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挤占了其他生物原本的生存空间,尤其是耕地保护的压力将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形势日趋严峻。同时带来地表径流污染、空气面源污染、光污染、交通噪音、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新问题,人多地少,污染负荷重的情况可能还将进一步恶化。因此在保持经济平稳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承担和化解存量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要尽可能缩小新兴行业和新增人口带来的环境压力,还要确保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较大的现实困难。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多挑战。“十三五”期间,通过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拐点尚未来临,且当前相对容易实施、成本相对较低的污染减排措施大多已完成,污染减排空间收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对加快推进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市大气环境污染日趋复杂,PM2.5与臭氧、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等新老大气环境问题并存;紧邻工业发达地区,面临输入性、流动性空气污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压力大。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不稳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源影响凸显,且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治理手段尚缺乏,在短时间内提升水环境质量难度较大;随着“十四五”时期又新增了国省考断面,考核不达标风险显著增加。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特别是撤并乡镇污染治理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美丽宜居城市的建设任务繁重。

绿色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从生态系统、整体系统和流域系统性出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性科学论断。靖江市作为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为其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后疫情时代,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地方财政收入降低、刚性支出增加,势必影响政府环保投入尤其是对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此外,靖江市依托传统工业经济的外延式扩张性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如何以绿色的发展思维加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推广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形成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更好地落实“碳排放达峰与碳中和”工作,助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确保靖江高质量发展迈出加速度,是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又一挑战。

第二章 规划总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市”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基础,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共抓长江大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步提升,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生态文明建设靖江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两山”理论,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子。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依托靖江市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探索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绿色化发展之路。

统筹城乡,公平发展。坚持城乡平等地位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间、区域间公平协调发展;处理好当代和后代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发展需求,又要高度重视后代人的发展利益。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制度创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和公众协同推进机制,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

第三节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涵盖整个靖江市域,总面积655.58平方公里,包括8个镇:新桥镇、东兴镇、斜桥镇、西来镇、季市镇、孤山镇、生祠镇、马桥镇;1个街道:靖城街道;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以及滨江新城。

第四节 规划时限

规划以202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分为近期和中远期两个期限,近期到2022年,中远期到2025年。

第五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挥面朝长江、拥江入怀的特色禀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全市“一山灵秀、九港水美、百里岸绿”的生态城市格局基本建立,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好转,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群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显著增强,更高水平推进生态宜居靖江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将靖江打造为长三角区域知名的生态宜居幸福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样板。

二、分阶段目标

近期目标(2021~2022年)

到2022年,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标准要求。

——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不断提升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生态文明建设在党政实绩考核中的占比逐步增加,领导干部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编制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三线一单”等配套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PM2.5浓度下降至35.5μg/m3;主要河道水质保持稳定,完成省、市下达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固危废处理处置水平持续提升,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64.5;林木覆盖率达到29.3%,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1%,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

——国土开发格局逐步优化。开展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严守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确保生态空间保护区域保护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主要河道自然岸线比例稳中有升,开发强度满足总规控制要求,区域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用水量完成上级规定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达到4.5%以上;农业生产更加绿色高效,三大粮食化肥农药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分别达到43.5%、43.8%;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6%,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93.5%;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达到99%。

——生态生活氛围更加浓厚。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保持100%;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城乡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绿色消费、节能办公、低碳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全民共建共享不断加强。营造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环境信息公开率始终保持100%,不断加强公众参与,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达93%,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达到92%。

中远期目标(2023~2025年)

到2025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成效得到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基本形成,成为靖江市发展的重要品牌,建设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的示范区。

第六节 建设指标

根据国家和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对靖江市自然经济社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环生态〔2019〕76号)、《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1〕353号)等文件,结合靖江实际,构建了37项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表1),指标主要包括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等6个方面。

表1 靖江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指标

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