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鸡西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来源: 网
时间:2022-07-01 11:00:54
热度:

鸡西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四大行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弱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政府印发《鸡西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实施减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剑护绿、科技赋能“四大行动”,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弱项,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环境风险防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安排17项水污染防治工程,27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14项污水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项目。

鸡西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为持续改善鸡西市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鸡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施生态强市战略,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黑政规〔2021〕18号)和《鸡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和形势

(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以来,鸡西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国家、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自我加压,跳起摸高,紧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统筹推进生态环保、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风险防范和能力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市生态质量稳中有升,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深化,环保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虎林市荣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列入考核的7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Ⅲ类比例为42.9%,好于目标比例14.3%,消除了国考断面劣V类水体。超额完成“十三五”主要水污染物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分别削减4837.56吨、551.59吨、240.83吨,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2.92%、17.06%和32.21%。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全市地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综合评估等级为优秀。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完成鸡冠区两西明渠和冠城蓝湖湾2处黑臭水体治理,国家住建部认定达到长制久清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2020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5.9%。全市累计淘汰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 10 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135台。深入推进“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强化在用车排放管理,推进老旧车辆淘汰,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大气污染排放总量逐年下降,全面完成“十三五”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任务。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相继淘汰北方制钢、北方水泥、赛龙水泥等5家共430万吨落后产能。

土壤环境质量阶段改善。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管控稳准起步。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划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面积29574.52亩和严格管控面积437.71亩。核查重点行业企业68家,调整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6家,确定疑似污染地块3块,排查涉镉重金属行业企业2家,依法严格监管。争取 317万元中央土壤专项资金开展重金属超标点位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分析评估重金属污染因子,有的放矢防控农用地环境风险。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编制发布《鸡西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完成100家加油站、401个防渗加油罐改造任务,有效防控地下水污染。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监管逐步强化。截至2020年年底,规范转移处置危险废物2394.5吨,累计安全处置医疗废物971.81吨,其中疫情医疗废物83.12吨。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逐步完善。新建改建垃圾转运站40座,总转运能力达1192吨/日。新增各类垃圾转运车辆64辆,总收集能力达1851吨/日。建成投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处理总规模为1953吨/日;新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1座,处理规模为100吨/日,基本实现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生态建设与修复能力不断加强。开展“绿盾”行动,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整改完成绿盾点位460处,整改完成率99.4%。制定实施《鸡西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方案》,投入治理资金3.25亿元,完成兴凯湖退耕还湿552公顷、湖岗植被恢复30公顷、恢复退化湿地1.8万公顷。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66602.92公顷,森林面积23351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9%。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8.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约975万株,参与人次达214万人次。现有义务植树基地12处,面积737亩。绿色生产持续推动,大唐二热等5户高耗水行业企业符合工业节水型企业要求,节水型工业企业建成率为100%。

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开展巡山清套、联合执法、收容救护、疫源疫病监测等野生动物保护专项工作,有效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违法行为。采取以线上宣传为主、线下宣传为辅的宣传模式,增强全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村环境污染有效控制。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项目19个、5065万元,完成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69个,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451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8台套,改建室内水冲厕所39622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有效衔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显著增强。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4个类别103个,总面积2678.34平方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1.91%。推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环保型现代化畜牧业。全市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7.8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全面落实农业“三减”,全市化肥亩均施用量34.98公斤,同比减少3.9%;化学农药亩均施用量312.15克,同比减少3.98%。严格落实农膜回收政策,农膜回收率达到80%。生态养殖水面达到48万亩。

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稳定。开展专项检查,管控闲置放射源,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辐射事故发生;加强放射性物品运输活动安全检查,提高放射性物品运输装置安全防护水平,强化运输过程中安全保障措施;及时修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实施程序;加强辐射事故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开展市级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推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将核安全文化建设纳入日常辐射安全管理范畴,强化主体责任,增强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全面落实安全责任;组织开展监测运维质量专项检查,会同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年度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检查,推动形成“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新局面。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成效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日益健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考评机制、生态环境执法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15项制度,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扎实推进。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生态环境监管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资源管控利用制度逐渐完善,推进完善自然资源产权、资源有偿使用、资源总量管理节约、生态补偿、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等制度,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废弃资源逐步实现合理利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渐成体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市生态优势更加明显;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落实更加有力。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公益诉讼等制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重奖重罚、真抓严管、严格执法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

(二)存在主要问题

“十四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仍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与建设美丽鸡西要求相比,还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

水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十三五”期间,在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中我市有7个水功能区列入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率应达到71.4%。截至2020年年底,我市虎林河虎林市源头水保护区(按照《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关于黑龙江省水功能区背景值研究阶段性成果审核意见的函》(松辽水资保〔2017〕286号)规定,扣除背景值)、七虎林河虎林市开发利用区、穆棱河鸡西市开发利用区—穆棱河鸡西市饮用农业用水区和穆棱河鸡西市开发利用区—穆棱河鸡西市过渡区等4个水功能区达到考核要求,达标率为57.1%,尚未达到水功能区改善目标,水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

生态环境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鸡西依煤而建,生态环境问题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未得到缓解,污染排放和生态环境保护严峻形势尚未根本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特殊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冬季燃煤污染,采暖期重污染天气多发,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尚未到来。

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有待巩固提升。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突出,“三减”压力较大,传统农药、化肥施用习惯和废弃包装物随意丢弃现象依然存在,土壤污染环境隐患风险防控任务艰巨,黑土地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任重道远。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薄弱,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不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机制尚未建立,资金筹措和市场化运作体系不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生态建设与修复工作仍需加强。土地所有者造林积极性不高,落实造林地块难度大,国家对林草重点建设工程投资标准低,用地矛盾突出。县(市)区政府对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专业人才缺乏。生态移民、退耕等工作由于资金缺口大,很难达到效果。水土保持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足。

资源保护和违法问题处理方面相对薄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多无现成经验可参考借鉴,只能“边干边学边探索”。同时,由于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分布太广,资源保护和违法问题处理方面相对薄弱。

(三)面临主要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挖掘黑龙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鸡西市将开启美丽鸡西建设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为“十四五”时期我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速生态优势转化,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解决矿产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日益显现的矛盾,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十三次党代会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鸡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和生态强市建设目标,把握“减污降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要求,以人为本,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防范生态环境风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提升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突破,为推进鸡西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鸡西打下坚实环境基础,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坚持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体要求,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促进倒逼作用,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坚持精准治污、协同增效。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增强各项举措关联性和耦合性,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坚持亮剑护绿、人民至上。依法加强环境治理,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坚决向污染宣战。加快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高度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

坚持科技赋能、完善体系。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体系,推进科技赋能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夯实科技支撑体系。

(三)总体目标

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基础上,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3321工程,3是指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3是指做好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2是指实施中国石墨之都和生态宜居之城两大战略,实现矿业资源城市绿色发展,绿水长流、青山永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1是指一个样板先行,虎林市作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必然是先行区。

到2025年,城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得到有效治理,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监管机制和行政执法体制等生态环保制度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进展,在“十四五”结束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筑牢“美丽鸡西”的环境基础,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步适应美丽中国的目标。

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鸡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本满足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鸡西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指标

注:①[]内为五年累计值;②标*的指标统计口径和“十三五”期间有所调整;③湿地保护率:按照现行黑龙江省湿地名录保护区数据计算,全市2020年湿地保护率为77%。国土三调数据公布后,原湿地名录内包含的湖泊、河流、库塘、输水河等均不再属于湿地,湿地保护率的计算范围有很大变化。黑龙江省湿地名录正在依据国土三调数据进行融合调整,暂时不掌握调整后的保护区湿地数据,故无法预估2025年湿地保护率。建议2025年湿地保护率暂用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率预期数50%。

1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