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有了河长制 不等于河“长治”

来源: 网
时间:2021-09-09 09:00:21
热度:

有了河长制 不等于河“长治”河长制 河湖生态 流域生态治理环境修复网讯:曾经白色的“牛奶河”,气味刺鼻,鱼虾几乎绝迹,如今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曾经土黄色的“流沙河”,如今变为“水清、

河长制 河湖生态 流域生态治理

环境修复网讯:曾经白色的“牛奶河”,气味刺鼻,鱼虾几乎绝迹,如今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曾经土黄色的“流沙河”,如今变为“水清、岸绿、河畅、村美”的幸福河;曾因铁矿无序开采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的河流,如今已变身成为“秀美河湖”……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后,不少地方河湖生态迎来彻底性改变,从污到清、从差到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对党委政府认可度、满意度提升。

成效喜人,更需将河长制长期坚持,扎实运行。当前,一些地方的人、财、物等治理资源处于“喊渴”状态,河长制的运行机制不畅,治理效能打折,直接影响流域生态治理的最终成果。针对“管得住干流,管不住支流”的生态保护困境,现行河长制呼唤河长治。

6月2日,记者沿着南方某河流走访发现,有不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在岸边

上篇:管得住干流,管不住支流?

在大江大河干流保护机制成熟、效果显现的情况下,与群众生活距离更近的支流河道、沟渠对河长制有效运行提出了考验。记者调研发现,一些支流河道、沟渠比较靠近居民区,容易出现垃圾堆积等情况。这与基层河长制链条中一些环节出现问题有密切关系。

垃圾频现危及支流河道、沟渠环境

在北方某镇,记者采访时发现镇内一河道内垃圾成堆,并有异味。有居民随意向河内丢弃垃圾,河道附近也无垃圾箱及警示牌。当地居民说,镇内垃圾箱数量少,一条街几百米内仅有一个。记者反映情况后,当地已进行清理整治。据了解,该河道是季节性河道,并未纳入河长制覆盖范围。

记者查阅河长制相关文件发现,201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依法治水管水。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推动全域范围内的河道河长制管理全覆盖。

有网民表示:“河道埋汰,老多这种情况了。”记者发现,即使有河长制覆盖,有些地方的河道也未能避免垃圾成堆现象。

记者近期沿着南方某市辖区内一支流发现,在某村河段,有不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堆积在岸边。附近一名村民说,这处垃圾已堆积了近两个月。

堆积点位于当地3个村子的交界处。记者分别向这3个村的河长反映了这一堆积点的情况,他们均表示,该点不属于自己负责的范围,也缺少经费进行处理。

河长忙、经费短缺、联动不畅

河道和沟道管护重点和难点在基层。记者了解到,当前基层河长制的运行模式是:安排河长定期巡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相关App上传,等待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在沟道日常管护中,除了政府购买服务由保洁公司负责沟道管护,每个村大都有公益性岗位巡河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一旦其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河长制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我们的工作主要困难在于经费和人力。”南方某村河长丁兵(化名)说,自己所在的村负责当地5个河流段的河长工作,“每个星期至少要巡查一条河流”。

丁兵除了担任村河长,还同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职务。“现在日常工作增多,时间上‘精打细算’,一周能完成巡查河流一次的任务。”丁兵说,如果河道、河岸两边出现垃圾,往往需要他自己去清理。

面对河道及两岸较为分散的垃圾,丁兵十分头疼,“自己一个‘光杆司令’有时真忙不过来”。他也尝试过组织村民集中清理,但因为没有经费,没有人工,仅靠大家的义务劳动,很难维持。

经费紧张使得部分村镇难以聘请专门的河道清理人员。

据了解,南方某镇在2019年至2020年曾聘请河道保洁员进行河道清洁维护,但这项工作仅持续约4个月。而且,多个村屯缺少河道保洁员。

“经费确实比较紧张。”该镇所属区的水政监察部门干部说,除河道的长效保洁外,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也存在一定困难。“比如治理项目,上级补助资金是每公里300万元到500万元,其余资金由地方配套,如果整治河岸产生征地拆迁费用,其中的95%由地方承担。”

同时,上下联通机制也存在问题。部分基层河长表示,乡镇发现的问题上报后,上级部门存在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问题解决进度,这使得乡镇往往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尽量不上报。一些地方河长信息更新不及时,遇到处理问题时会出现找不到人的情况。

多措并举发挥好河长的“探头”作用

首先,河长制的相关机制要落到实处。河道管护责任落实主要在乡级河长,要不断优化乡级河长与上级部门的对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责任,提高问题解决效率。此外,乡镇人事调动比较频繁,要及时更新乡级河长信息,完善各级河长的联动机制,避免出现问题后找不到人、找错人。当然,还要保障河长能够有时间进行高效巡河,避免走马观花,形式巡河。

其次,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积极探索河道管护的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河道管护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基层建议,一方面要组织发动村民参与巡查、养护、保洁,做好河道管理保护;另一方面,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进行保洁的工作方式。

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每人从自己做起,杜绝向河道乱扔垃圾等破坏河道、沟渠生态环境的行为,全面配合河长制工作。村民委员会可将农村河道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自觉保护河道的良好习惯。

下篇:河长制呼唤河“长治”

基层河长缺兵少将,日常河道巡视保洁工作要靠发动村干部和群众志愿者;基层河长的文化水平、业务能力良莠不齐,缺乏专业素养,履责能力受限;一些地方自然灾害多发,河流治理难度加大……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基层河长制的治理效能。

推动“有章可循”转向“有法可依”

记者调研发现,各省份在推进河长制过程中的力度、做法、效果不一。在山东,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联动执法机构、打造信息共享平台等,形成以河长为首的多部门联合治水。2021年年底前要确保所有的市、县(市、区)均建立较为完备的河湖长制系统平台。

甘肃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置省市县三级举报电话,激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建立河湖警长机制,共设置省、市、县、乡四级河湖警长1758名,常态化开展河湖联合执法行动。甘肃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还将河湖治理工作纳入监督和干部考核范围。

水利部门负责人、河长认为,河(湖)长制度目前体系建立起来了,但距离从整条河流上的系统治理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加强流域统筹、部门联动。河长办统筹协调,进行分办督办,督促发挥好“河湖长制”平台的职能职责。

加强人、财、物、技等要素保障

甘肃省陇南市近年来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暴洪泥石流灾害易发频发,坚固的河堤也难以抵挡来势汹汹的洪水。陇南市康县太石乡党委书记黄世说,去年陇南8·12暴洪灾害冲毁了太石乡1/3的重点河堤,沿河村庄农田、道路、房屋等出现不同程度损毁,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修复加固河堤已经成为陇南各级河长的迫切愿望。然而,陇南曾经是深度贫困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地方财政难以支撑流域内河堤的加固修复工程。

黄世介绍,日常河道保洁主要靠发动村干部和群众志愿者,缺少专职岗位。此外,河域保洁和管护与路面保洁不一样,往往在远离村庄和雨季作业时风险较高,若缺乏专业素养,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缺兵少将的河长,难以有效实现“河域无垃圾”常态化保洁。

黄世建议,一是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支持各级河堤建设,各级政府应将河堤建设与沿岸开发治理相结合,开展河域综合治理项目。二是设立公益性岗位,开展相应技能培训,给河长配“兵”,提高常态化保洁能力。

将跨界河流纳入流域综合管理

贵州省黔西市水务局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熊礼富认为,河湖划界工作要求划定保护范围,有的河流经过村庄,老百姓过去修的房子,挨着河肯定存在排污的问题。河湖有保护宽度的要求,但有的老百姓在河边已建房多年,也只能口头去讲,没有实质性地保护起来。原则上保护范围以内不能居住,但产权又是老百姓的,基层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跨界河流问题,除了乡镇跨界,县与县之间的界河,存在上下游、左右岸的问题,河长虽然管,但河段太长,有的无人无路。部分水库、山塘产权不明晰,导致责任人落实不到位,属地管理有名无实。跨界河流应纳入流域综合管理。

地处山东的微山湖地势低洼,承接着苏鲁豫皖4省38县(市)53条河流来水,成为3.17万平方公里流域的“集中纳污区”。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四级调研员王云说,湖区周边排放标准不一样,山东的河流排放标准为三类水,其他省份则为四类水,有的指标相差5倍多。虽然水在河里达标,入湖却都成“污水”。“达标”排放的客水经过一些含盐量原本就高的地表后,进入微山湖时的含盐量更高。

贵州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负责人邓卿说,目前,贵州和邻近省份在跨区域河流地区进行联防联控,在赤水河流域选了5个县市互派副河长,彼此有了沟通的桥梁,此模式应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原标题:有了河长制,不等于河“长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