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以后怎么罚?
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以后怎么罚?环境执法监管 生态环境轻微违法 生态环境部门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积极主动服务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优化营商环境,生
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积极主动服务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全国多个省市均建立了《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颁布后,要在环境执法监管中正确实施这项制度,有4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1. 哪些情形下适用不予处罚?
2. 不予处罚是否需要在立案后作出?
3. 不予处罚是否要制作不予处罚决定书?
4. 不予处罚如何规范实施?
哪些情形下适用不予处罚?
2021年1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该法将于2021年7月15日起施行。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关于“不予处罚”的规定有新变化。
该法第三十条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第三十一条:“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第三十三条:“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十七条第三项:“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
从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来看,关于“不予处罚”的适用情形有所扩展,特别是增加了“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以及“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的规定。
鉴于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不予处罚”的适用情形有所扩展,有必要依据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对已出台的《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做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不予处罚是否需要在立案后作出?
随着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可以预计的是各地接下来将出现一批不予处罚的案件线索。此类案件线索适用何种查处程序将成为摆在办案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不予处罚的案件线索是否需要立案?
对此,修订前的《行政处罚法》以及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均未作出规定。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行为,应当进行初步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经审查,符合下列四项条件的,予以立案:(一)有涉嫌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二)依法应当或者可以给予行政处罚;(三)属于本机关管辖;(四)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到被发现之日止未超过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违法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的四个立案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依据该条规定,如果案件线索如果在立案前经调查被认定为不予处罚事项,就可能不再符合立案条件。因此,不予处罚决定不必一定要在立案后作出。
在执法实践中,如果立案后经过调查认定符合不予处罚的情形,该如何处理?笔者建议,如果立案后经调查发现符合不予处罚的情形,做撤销立案处理。
不予处罚是否需要制作不予处罚决定书?
不予处罚的适用情形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相对人有违法行为,但因有法定事由存在,对本应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人免除对其适用行政处罚。二是行政相对人违法事实不能成立,对其不予处罚。
对这两种情形而言,行政相对人虽然不必适用行政处罚,但仍可能信用受到影响,或者在相关民商事权利义务中处于不利地位。比如有些上市公司涉嫌违法被执法机构调查就必须公告,对其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不予处罚决定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其所受的不利影响。
所以,从规范案件办理以及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建议制作并向行政相对人送达《不予处罚决定书》。鉴于不予处罚本身也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将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所以在《不予处罚决定书》中还应赋予行政相对人提起复议或诉讼的权利。
不予处罚如何规范实施?
不予处罚既涉及生态环境部门依法行政问题,也涉及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行政处罚法》和《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虽然均未具体规定不予处罚的实施流程,但笔者认为,不予处罚的实施一定要规范,如果随意实施不予处罚,将给办案人员带来一定的履职风险。
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规范实施?应当把“不予处罚”所针对行为的调查与“要处罚”所针对行为的调查同等对待。这种同等对待是指案件调查的各项规范性要求也适用于“不予处罚”的实施。
第一,不予处罚需要有证据支撑。
生态环境部门一定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某项行为属于不予处罚事项。处罚要有处罚的证据,不予处罚也要有不予处罚的证据。特别是已经颁布了《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事项清单》的地方,应对照细化后的认定条件,用扎实的证据材料支撑案件线索为何属于不予处罚事项。
第二,不予处罚需要配套建立相关实施细则。
生态环境部门应建立不予处罚实施流程。明确不予处罚由哪个部门启动,内部审批流程、不予处罚决定如何作出以及是否公示等问题。
第三,不予处罚需要立卷存档。
不予处罚也是案件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处理决定,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证据以及形成的文书材料也需立卷存档,这既是规范执法的要求,也是减少办案人员履职风险的必要步骤。
原标题:环境轻微违法“不予处罚”以后怎么罚?
-
(聚焦疫情防控)哄抬物价卖口罩遭罚 天津向价格违法行为亮剑2024-08-19
-
女子吵架后报警谎称男友有新型肺炎,被行政处罚!在如今这个状况下2024-08-19
-
湖南省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将制度化2021-08-31
-
《嘉兴市级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发布!2021-08-31
-
《嘉兴市生态环境从重、从轻与减轻行政处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2021-08-31
-
关于征求《甘肃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2021-08-26
-
行政处罚决定因采样过程未记录导致认定违法事实证据不足 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销2021-08-26
-
《南昌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印发2021-08-23
-
某公司污水处理厂存在违法行为 环保行政处罚竟上演 “李代桃僵”2021-08-19
-
典型案例 | 行政处罚未经集体讨论 法院依法撤销处罚决定2021-08-04
-
以案说法 | 在线监测数据能否作为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的依据?2021-08-03
-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数据是否可以作为行政处罚证据?2021-07-23
-
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责任主体应当如何认定?2021-07-09
-
大连市首个生态环境《免罚清单》施行 5个领域12项轻微违法行为可免罚2021-06-25
-
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机关如何处理《固废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的违法行为?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