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李毅中:能源装备制造要为“双碳”目标提供保障

来源: 网
时间:2021-08-24 17:00:46
热度:

李毅中:能源装备制造要为“双碳”目标提供保障碳达峰 碳中和 装备制造大气网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先生,在出席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上表示:“减

碳达峰 碳中和 装备制造

大气网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先生,在出席第二届四川装备智造国际博览会上表示:“减碳减排,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灾难,已是全球的共识和行动。”

一、实现“双碳”目标要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减碳减排,实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防止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灾难,已是全球的共识和行动。2015年年底,习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20年9月以来,习总书记再次强调提升各项自我贡献的目标要求,并在2060年之前力争碳中和。

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活动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另一方面是人以及动物、植物生命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是自然规律。生产活动中,化学能源以及生物能源燃烧,或者作为原料在化学变化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了绝大多数。

我国现在生产活动年排放二氧化碳100亿吨,占全世界331亿吨的30%,年递增率大约1.5%,形势严峻。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看,从2012年到2020年,煤炭占比年均降1.3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年均增0.7个百分点,天然气占比增加明显,石油占比稳中有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为15.9%。

在这个基础上,2030年要求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5%,比2020年增加9.1个百分点。相应煤炭占比必须再降10个百分点,压力很大。另外,天然气氢含量比较高,发电是利用燃气轮机,效率高、排放少,未来十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占比可能会增加。

至于原油用量,根据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即原油加工量减掉成品油净出口折成的原油量),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增长3.9%,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增长约2.5%。成品油2020年的消费量增长1.3%,预计2021年为1.6%。在这个基础上,业界预测“十四五”成品油消费量年均增长1.3%,2026年达峰;综合分析估算原油消费量2030年前应达峰。

二、优化匹配电力资源、发展非化石能源对电力装备提出新要求

我国发电的电源与用电市场相距遥远。四个直辖市,加上东部中部七个大省,这11个省市都是外供电接受区。比如北京57%的电要靠外供,上海45%的电要靠外供。因此要加快特高压、超高压输电建设,加大“西电东送”。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跨区的输电能力大约是1.56亿千瓦,跨区输电6474亿度,比上一年增长了13.3%,发展特高压输电优化匹配电力资源,减少弃水、弃风、弃光,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电力装备制造业应该满足设备和材料的要求。

发展非化石能源,包括水能,核能、风能和光能等,主要以发电来发挥作用。去年全国发电量是7.63万亿度,其中非化石能源的占比达到了32.1%,预计到2030年占比要过半。

在非化石能源中,核电比较稳定,水电相对稳定,但是也有丰水和枯水的季节差。而风电和光伏发电因为气候变化起落很大。从一般测算,风电是一年2000小时,光伏发电是一年1200小时。必须加快构建智慧电网,大力推动“储能+新能源”来平抑风、光的间歇性和水电的季节差,火电仍起着支撑和“兜底”作用。2020年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超22亿千瓦,较上年增长9.6%,其中天然气发电增长了10.5%,风电增长了34.7%,光电增长了24.1%。

根据上述情况,对各类发电、电力装备提出了更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

一是煤电。煤电要提高锅炉热效率和发电效率,降低发电单耗。一般来说,煤电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不高,基数是35%。但是采用了超超临界和双水内冷发电机组,综合能源利用率可以提高至45.4%。目前在这方面的应用,广东华夏梁西电厂五、六号机组,是全国最大的机组,达到124万千瓦。安徽淮北平山电厂,它的煤单耗251g标煤/度,是世界最好水平。

二是天然气发电。天然气含氢较高,且发电方式是采用燃气轮机,余热可以产生蒸汽。目前,天然气发电综合能源利用率高达80.5%,比煤电效率几乎高出一倍;同时比煤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55%。所以未来天然气的发展前景良好。

三是水电。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刚刚通用的四川凉山白鹤滩水电站,其中百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机组是全球首创,转化效率能够达到96%以上。

四是核电。中国自主创新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其最大的特点是高安全性。目前该核电既能够积极有序地发展,也对核电装备的需求稳步增长。福建福清核电五号机组今年1月底投产。

五是风电。陆上风电的单机能力已经达到2兆瓦,东方电气生产的海上风电机组能力达到10兆瓦。六是光伏发电。多晶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光电转化率超过了22%,未来还需要进一步降本提效。最后是化学储能。中国现有储能规模有3560万千瓦,比去年增长了9.8%,但总量仍不够。在储能中,抽水储能占了89.3%,电化学储能只占了9.2%,今后电化学储能要大力发展,目前国内最大发电侧化学储能已在山东投用。

三、油气安全事关能源安全和国家安全

在中国能源结构中,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约73.5%,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超过42%,未来可能还会增加。但在这里要澄清一个误区,碳中和并不意味着化石能源的绝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是共存的,关键是调整优化结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实现煤和石油的高效清洁安全利用,而不是说发展不需要煤和石油。

中国的油气资源并不贫乏。2016年相关部门公布了中国当时尚未探明的原油地质储量有885亿吨,天然气尚待探明的地质储量77万亿立方米,从建国以来到现在的探明率,总的原油还不到40%,天然气还不到25%。我们的技术和投资还不够,尚未发现这些资源。这需要加大勘察力度,采用更高质量、高精度的勘探设备,以探明更多的可采储量,从而增加国内的产量,把进口量减下来。但是中国的地质条件苛刻,多是低丰度、低渗透、高致密、深埋藏,对技术装备创新要求高。多年来陆上深井、水平井、丛式井逐渐增多,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也大有作为。比如,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生产的蓝鲸一号,在南海勘探可燃冰有了重大发现。另外,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也很丰富,遗憾的是地质条件比较差,需要更高的压力去压裂,这就需要更高端的专用设备。

从国际上看,我们要注重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多渠道保障中国油气能源安全。“一带一路”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机遇,中国通过合作建设、工程承包的方式,已经获得了权益油气,2020年为2.1亿吨。

比如,中石油与伊朗合作开发帕尔斯油田,中石化与沙特合资建设2000万吨炼油厂,发挥我方技术和工程的优势,进一步推进资源合作,互利双赢可以得到更多的权益油气。目前,中国沿海有37座大型原油码头,21座 LNG接收站,陆上有中俄、中哈、中缅等油气长输管线,这就为中国油气的进口保障了海陆通道,这些设施今后可能还会增加。

石油石化的发展给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要求设备大型化。随着新油气田发现和老油气田集约化开发,炼油单线能力扩大到2000万吨/年、乙烯扩大到150万吨/年。如我国特大型超深钻机可以钻到12000米,达到国际水平。其次是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能控制精准制造,设备运转的在线监测,远程监控,高危和复杂岗位的无人操作等,这就要求我们要提供相应的智能设备。比如智能仪表仪器,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等。再次是绿色低碳环保。这是我们石油石化的永恒要求,因此高效率、低能耗、近零排放,污染治理等设备需求大。最后是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这是石油石化产业的行业特点,大家知道高温高压、低温负压、易燃易爆、容易腐蚀,这就要求动设备、静设备、管线、阀门等要有高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要多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一是提高研发投入的强度(研发费用/营业收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是1.35%。装备制造行业比规模以上企业平均的研发投入强度要高,比如电力行业1.65%,仪器仪表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的研发投入大于5%;工程机械制造、核电设备制造大概是3.7%-4%。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十四五”时期全国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要大于7%。希望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也要按照国家要求,在“十四五”时期,逐年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增加的经费要投入到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上。

二要发挥上下游产业链完整的优势。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中国现在已经有一批先进的头部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还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发电企业、石油石化企业密切合作,共同攻关。要与钢铁、有色密切合作,获得各种高质量新材料。

三要做强做优做精主导产品,合理扩展业务。比如发展通用设备、跨行业设备、绿色氢能设备制造,先进的煤化工设备、节能环保设备、安全应急产业设备制造等。举例来说,国产71米高的云梯消防车替代了进口。另外,还需要采取个性化定制,向服务延伸,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四要改善营商环境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抓住“一带一路”以及东盟10+5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机遇,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等。按照国际规则,扩大进出口,特别是产品出口以及和国外公司的合作,开拓国际市场。这方面,哈电等国内企业,在迪拜承建的一个清洁燃煤电站二号机组今年5月份已经投产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