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文字实录|国新办举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答记者问

来源: 网
时间:2021-08-18 11:00:57
热度:

文字实录|国新办举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答记者问大气污染防治 水环境质量 大气治理大气网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上

大气污染防治 水环境质量 大气治理

大气网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8月18日(星期三)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首先,有请黄部长作情况介绍。

黄润秋(徐想 摄)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相关情况,我重点介绍一下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情况。长期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新闻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生态环境部向今天到会的记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总书记说,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边生态环境质量仍然很差,这样人民不会认可,也经不起历史检验。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以及各种重要会议,到各地调研、考察时都反复强调,要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黄润秋: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阶段性目标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我可以跟各位记者朋友报个账。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87%,比2015年增长了5.8个百分点,超过“十三五”目标2.5个百分点。PM2.5,也就是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达到了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也超过“十三五”目标10.8个百分点。在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66%提高到了2020年的83.4%,超过“十三五”目标13.4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了2020年的0.6%,超过“十三五”目标4.4个百分点。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双双超过90%,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目标。在生态环境状况方面,全国森林覆盖率2020年达到了23.04%,自然保护区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另外,在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方面,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也顺利完成了“十三五”目标任务。

黄润秋:

2020年国家统计局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了89.5%,比2017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这也充分说明,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成效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

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呈持续改善态势。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9%,优良水体比例同比增长了1.1个百分点。

当然,我们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按照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下面,我很愿意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邢慧娜:

谢谢黄部长的介绍。下面各位媒体朋友可以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黄部长,您刚刚介绍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想请问您对于“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样的体会?积累了哪些经验?谢谢!

黄润秋: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说到“十三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体会,我体会,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一个快车道的时期。这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我自己有四个方面的深刻体会,可以用“四个前所未有”来概括。

第一点体会就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人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增强。我想,这些都凝聚了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的广泛思想共识。这样一个思想共识是我们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根本的思想保证,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

第二点体会就是措施之实前所未有。大家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持续实施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我们称的三个“十条”。在这个基础上,2018年启动了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蓝天保卫战方面,我们大力推动了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比如说,我们对9.5亿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进行了改造,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我们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开展了冬季清洁取暖的散煤替代,完成了2500多万户。我们还开展了蓝天保卫战重点地区的监督帮扶,共交办地方各类问题27.2万个。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的消除比例达到了98.2%。我们完成了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1万多个问题的整改,也完成了1万多个农村水源地的保护区划定。我们还完成了15万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在推进净土保卫战方面,我们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并且推动了成果的应用,也就是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我们还开展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的风险得到了基本管控。

第三点体会就是制度之严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得到了显著加强。2014年,我们修订了《环境保护法》,这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这个法律的修订也被社会称为史上最严的、“长了牙齿”的《环境保护法》。这之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25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制定和修订,这其中包括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固废法、环评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还有核安全法,以及近期出台的长江保护法、排污许可条例等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了执法检查的力度。在制度改革创新方面,我们陆续出台了几十项创新的制度和改革方案。比如说,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垂直管理制度的改革,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制的改革,我们还基本实现了全国污染源排污许可的全覆盖。应该说,一套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尤其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这项制度的改革成为我们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利剑”。

第四点体会就是成效之好前所未有。这一点我在开场白里面已经给大家做过介绍,就不重复了。总体上来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大的五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这五年,我们也探索和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第一,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每在关键时刻总是亲自为我们撑腰鼓劲、加油打气、指点迷津,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第二,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好不好,关键还是要看质量,看百姓对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我们常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正是“十三五”我们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所始终坚持的。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认为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要义。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路径。

第四点体会就是坚持形成大环保的工作格局。这个大格局的基本特征,就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格局。

第五点体会就是要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让制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和刚性约束。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提问(刘健 摄)

中国新闻社记者:

蓝天保卫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明显感觉到蓝天白云变多了。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蓝天保卫战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面临哪些挑战?谢谢!

黄润秋: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都有与这位记者朋友相同的感受。最近这几年,我们头顶上天空的“颜值”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好看了。我们呼吸的空气,一年比一年清新了。老百姓对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强了。我想,这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十条”,2017年“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完成。紧接着,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抓了一些行动计划里提出的关键举措的落实。有一些举措,我在前面一个问题里已经提到了。比如说,大气方面的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散煤替代等。

我还想再点几项。比如,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方面也打了一场攻坚战,我们和交通运输部门一起对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国III及以下的柴油货车淘汰了100多万辆。我们加快了“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全国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比重由2016年的7.6%提高到了2020年的9.4%。我们还强化了区域联防联控,建立了常态化大气污染治理协同工作机制,对重点行业企业按照环保绩效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等。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大气治理的基础能力建设,包括监测体系建设、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科技攻关,还创立了“一市一策”机制。我想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具体举措,我们今天的蓝天保卫战才取得一些扎扎实实的成果。

具体说成效怎么样呢?从全国情况来看,我前面已经谈到了,全国2020年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87%等。我再说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北京市,今天在座的各位可能在北京生活的时间比较长,应该说是深有感受。大家知道北京去年PM2.5浓度是多少?是38,我说的单位都是微克/立方米。回过头来看,2015年是多少?是80。接下来,2016年降到73,2017年降到58,顺利实现大气治理第一阶段目标“京60”。接着,2018年降到51,2019年降到42,到2020年降到38。从2015年的80降到2020年的38,降低幅度达52.9%。再说重污染天气,北京2015年的重污染天气是43天,去年是多少天?是10天,下降近80%。我们说“北京蓝”又在逐渐成为常态了。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刘健 摄)

澎湃新闻记者: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启动以来,社会关注度很高,请问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下一步有哪些安排和打算?谢谢!

黄润秋: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大家知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我们从2015年开始试点,2016年至2018年完成了第一轮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督察全覆盖,以及20个省的督察“回头看”。从2019年开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入第二轮。我们把中央企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纳入到了督察范围中。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第三批的督察。

刚才这位记者朋友说到的督察成效,我想可以用四组词来概括,那就是落实要求、压实责任、解决问题、助推发展。

第一是落实要求,就是督察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各个地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的情况作为督察工作的重点,紧盯各地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说,祁连山的生态破坏问题、秦岭北麓的违建别墅、长白山违建高尔夫球场和别墅、木里矿区违法开采导致生态破坏等等,我们都坚持督到位、盯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被督察对象也都以督察工作为契机,狠抓整改,形成了“督”与“被督”同频共振、相向而行的好效果,共同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第二是压实责任,就是压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政治责任。这一点各位记者朋友都有体会,你们走到地方可能都已经体会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这几年都得到了明显增强。许多领导干部反映,督察使他们思想深处受到震撼,特别是通过加强边督边改、典型案例曝光,很多干部受到了警醒,压力得到了有效传导。今年上半年,第二轮第三批督察,我们就曝光了云南昆明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等40个典型案例,发挥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第三是解决问题,就是推动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我认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关键之一就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发现问题,推动问题整改,确保解决问题。一方面是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督察开始以来,我们设立了各种举报。群众举报身边的环境问题总共有23.7万件,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办结或阶段性办结。另外一方面就是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一轮督察以及“回头看”,我们交办地方各类典型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3294件,90%以上已经整改完成,我们解决了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深圳的茅洲河以前被称为“墨水河”“下水道”,通过督察解决问题,扎实整改,现在已经形成了水清岸绿,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我想借此机会再强调一点,督察问题整改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规,要求地方不搞“一刀切”、“一阵风”这样的运动式整改,确保整改工作实事求是、落地见效。

第四是助推发展,就是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助推高质量发展。最近这几年,通过督察,一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被叫停,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传统产业得到了优化升级,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比如说,一些地方贯彻新发展理念,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的态度不够坚决。今年我们的督察就把这方面作为督察工作的重点。这个地方我也要强调一点,督察不是不让项目上马、不让发展,而是要通过遏制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走绿色低碳、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我们将给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整改时间,指导地方坚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转弯”。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特别是继续将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碳达峰目标等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到督察范围中。谢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