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深圳“十三五”水污染治理:“五大思维”引领下的可喜变迁
深圳“十三五”水污染治理:“五大思维”引领下的可喜变迁水污染治理 黑臭水体 深圳水处理网讯: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为了深圳的秀水长清——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纪实图片
水处理网讯:3月22日是第29届“世界水日”,“为了深圳的秀水长清——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纪实图片展”在市民中心开幕。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再次回顾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历程和成就,展望水城融合、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十三五”期间,深圳用4年时间补齐了40年的水环境基础设施欠账,打赢这场水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圳‘十三五’期间治理水污染的实践,都可以找到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亮点,”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王定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同时,也体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辩证统一。”
战略思维: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
今年假期期间,亲水乐水的市民人数明显增加。市水务局局长胡嘉东说,过去的一年,市民对于水环境的改善有很多感受,是获得感比较充实的一年。
深圳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这种时空压缩式的城市发展方式,既彰显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也让“大城市病”等问题集中出现。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水污染一度成为深圳之痛。按照党中央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总体部署,“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水污染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市委书记王伟中要求“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以硬干部、硬作风、硬措施,坚决完成水污染治理硬任务”。
2016年,“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上升为深圳上下共识的战略任务。到了2019年底,深圳全面消除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水环境实现历史性、根本性、整体性好转,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5个城市之一,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十三五”是深圳治理水污染的最高峰时期,曾经最多集结6.5万人、投入1万多台设备治水。5年时间内,深圳新增污水管网6460公里,约占污水管网总长度的60%,新增污水处理规模280万吨/日,在补齐治污基础设施短板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创新思维:体制、机制、法制、技术突破
深圳水污染治理取得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进展、每一项成果,都离不开体制、机制、法制以及技术上的创新。
实施全流域统筹、大兵团作战、“厂网河”全要素一体化治理,建立下沉督办机制、成立流域管理机构,以立法的方式突破小区红线限制,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应用底泥污泥资源化等新技术等,都需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突破长期存在的痛点、堵点和结构性难题。
胡嘉东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在治水的方式方法和科学性、系统性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全流域治理。茅洲河、深圳河、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五大流域及各个海湾水系均按照流域进行分片治理。二是源头治理。如果污水没有妥善收集处理,会通过各种渠道排到河道中,所以要找准污染源,从源头上把好关。三是系统治理。将污水的收集、输送、处理,以及最后的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形成闭环,通过闭环治理形成总体效益。
在管理体系方面,深圳下足“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首先,创新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进小区。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排水条例》,对全市2万多个小区排水设施进行专业化管理。其次,对河流开展精细化、生态化、智能化养护,实现对所有水体的全天候、全覆盖巡查监管。第三,创新涉水面源污染分类治理机制。将涉水面源污染分为13类,分类制定整治标准规范,开展长效治理行动。严格实行排水分类许可备案制度,完成全市37万排水户排查登记。
创新的思维,需要创新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治水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拥有专业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在推进水污染治理中,深圳坚持专业人才挂帅,领导团队中具有水利、环保、工程专业背景的近200人。主抓治水的市、区两级领导,以及两级水务和生态环境部门主要领导,几乎全部具备治水相关专业背景,极大地增强了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参与规划、设计、管理、建设、监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水污染治理人员中,有两院院士和大量的专业博士、硕士等专业人才。突出的人才优势,贡献出水污染治理中一系列创新的管理制度和工程技术,茅洲河流域治理过程中,获143项专利。辩证思维:绿水青山滋养金山银山
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深圳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推动“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践行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抓治水就是抓民生,抓治水就是抓发展”的绿色政绩观,通过打造“河道+产业+城市”综合治理开发的茅洲河样板,探索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
通过将治水与治产、治城紧密联动,深度结合,带动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和经济结构重塑,倒逼“腾笼换鸟”、产业升级,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拓展了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宜居程度,也为产业布局、文化建设等注入了新活力,实现了产业兴城、碧水绕城、生态宜城,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生动例证。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国家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提到了环境保护的“库兹涅茨曲线”。按照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兹涅茨的理论,如果套用到环保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演变呈现渐进性变化,突破“拐点”后再重新改善。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对生态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深圳“十三五”期间水污染治理的过程,就是体现了“绿水青山滋养金山银山”的效应。曾经的绿水青山受到污染之后,耗费“金山银山”去进行治理。获得改善的环境,又转变成为更多的“金山银山”。我们有理由相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可以辩证统一,取得更好的平衡点。法治思维:用好“法治”和“信息化”的工具
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维度,深圳在治水管水全程用好“法治”和“信息化”的工具。不断健全水法治体系,强化行业监管,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大力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创新水务建设管理手段、模式、理念,让水务工作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
生态环境“利剑”系列执法行动,是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利剑”系列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对9897宗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实施查封扣押501宗,限产停产207宗,移送公安行政拘留268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118宗,累计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1.77万家,执法力度位居全国前列。
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违法的企业比较隐蔽。对此,深圳运用科技的手段来加强执法。引入溯源执法系统,采集各个企业基本信息,建立指纹数据库。对于重要河流断面、排污口、工业区总排口进行布点监测,做到全覆盖,根据布点监测结果,通过指纹溯源,对嫌疑非法排污的企业,列出清单、缩小排查范围。
这几年来,深圳在主要污染源各关键节点安装了超过5000个可视化监控设备。在主要河流布设了132套高清摄像头、123个监测微站,对全市310条河流、402个断面实施“一周一测”。运用无人机、无人船对各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进行定期巡查走航拍摄,将200多条重点河流、159个黑臭水体、5510个沿河排水口纳入可视化日常管控。对重点涉水工业污染源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在重点电镀、线路板企业安装301套污泥工况视频监控设”。同时,加大对嫌疑企业执法检查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格监管、顶格处罚。
通过精准执法,减少了对企业干扰和影响。另外,也尽一切可能强化服务,营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改善营商环境的通知》,提出了“计划性执法”“预告式执法”以及“阳光化执法”等10多项措施,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从而减轻企业负担。
底线思维:生态指标任重道远
2020年,深圳全面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效。曾有的所有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五大河流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
胡嘉东指出,目前河流水质已达标,但是生态指标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所有的水体,需要有水生物,比如河里要有鱼要有虾等,才能实现长制久清。对此,深圳水务部门将继续做好污水的收集处理。同时,对所有河湖水体开展生态调查,摸清这些水体原来的本底状况,以及现在通过治理后的恢复、修复情况。在此基础上,多措并举恢复水体生态,并明确人工干预的具体措施。
胡嘉东呼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排水行为,“只要排水行为实现规范化,就管住了根本,生态修复就有希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看到更多的‘水清岸绿、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的美好景象。”
原标题:深圳“十三五”水污染治理:“五大思维”引领下的可喜变迁
-
日污水处理规模提升至20万吨 青岛海泊河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正式通水2020-10-17
-
改扩建加速ing!相城污水处理规模将日增18万吨202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