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深度解读!2020年我国碳中和推进情况与趋势前景分析 七大领域70亿投资机会被撬动
深度解读!2020年我国碳中和推进情况与趋势前景分析 七大领域70亿投资机会被撬动碳达峰 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大气网讯: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最大的热点。政府工作
大气网讯:两会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最大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代表委员提交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议案和提案同样不少。
2020年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被称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 目标”。此后,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气候雄心峰会及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目标。
“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抵消了人为排放。人为排放即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认为移除即人类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包括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获与封存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实现减排减碳成了国际社会的共识,“碳中和”便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各国政府之间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合理推进全球气候变化盒子里情况。
得益于全球各国的通力协作,虽然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呈现正增长,但排放量增速整理已经成下降趋势。
各国合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从具体地区来看,部分经济体近五年碳排放量的平均增速已经降为负值。而中国近五年碳排放平均增速为1.2%,高于全球0.8%的水平。
从排放量来看,2019年中国在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在第一位,碳排放量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还有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德国、伊朗、印尼和沙特。
而从区域来看,2019年亚太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超过全球的五成,达到51%;欧洲及北美洲地区的排放量占比排在二三位,占比分别为18%和17%。由此来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此地区的人口体量和经济发展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当中,欧洲国家对碳中和的关注程度更高,其中英国和欧盟在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自从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签署以来,全球各国相继出台政策及行政命令,提出碳中和目标,目标日期基本在2050年左右。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格局的构建,全球能源产业将有重大转变。
国内政策相继出台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争取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该承诺体现了中国携手世界努力遏制气候变暖、控制全球升温幅度的长久愿景,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将为此愿景积极投入的无悔决心。
近期,国家各部分密集发生,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新能源方面的发展,稳步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过去的20多年既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成为碳排放大国的历程。2013年之前,中国碳排放增长率长期维持在约8%的水平。2013年后,随着经济增长趋缓,以及节能减排措施力度的加大,碳排量进入平台期。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五大部门。其中能源和工业部门占比最大,合计贡献了超过80%的碳排放。2013年后,这两大部门的碳排放增长也进入平台期,甚至出现负增长。
而在交通、建筑、农业和土地利用等占比较小的领域,碳排放的增速也趋缓至3%左右。全球来看,尽管增速趋缓,但中国依然是世界上碳排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碳排放比例超过20%。因此,中国在减碳方面还存在很大潜力。
根据中国投资协会和落基山研究所在2020年11月发布的《零碳中国 绿色投资蓝皮书》预测,零碳中国将催生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包括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
此外,中国的零碳转型还将创造大量新增就业机会,仅零碳电力、再生资源利用、氢能等新兴行业将带来的新就增业机会就将高达3000万个以上。
与此同时,在2020年到2050年间,将有70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被直接或间接地撬动,包括发电侧大量的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的跨区输电通道、数量在千万量级的5G基站建设、物联网相关基础设施、交通领域加氢站和电动车充电站的加速布局,以及高铁、城际铁路的大规模扩展等。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分析,未来30年,中国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仅在能源相关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元。未来,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逐渐推进,将给相关领域带来长足的发展机会。
-
习近平: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021-03-16
-
国开行将发行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2021-03-16
-
一文读懂:碳达峰、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2021-03-16
-
掘金“碳中和” 环保不该缺席 新能源环卫更不该忽视2021-03-15
-
碳中和时代污水厂如何升级转型? | 荷兰案例分享2021-03-15
-
“碳中和”大背景下 钢铁行业或迎新一轮“供给侧改革”2021-03-15
-
齐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碳市场只是政策工具之一2021-03-15
-
碳中和背景下 污水处理是否已陷入了技术-环境悖论?2021-03-15
-
首家宣布碳中和时间表央企出炉:三峡集团计划2040年实现碳中和2021-03-14
-
河钢集团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年实现碳达峰 2050年实现碳中和2021-03-14
-
碳中和专题研究报告:碳中和的加减机会2021-03-13
-
碳中和”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初探(三)2021-03-12
-
“碳达峰”“碳中和” 环保话题为何备受外媒关注?2021-03-12
-
全国政协委员沈国军: 提升蓝色碳汇在国家 “碳中和”中的战略地位2021-03-12
-
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碳中和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