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碳达峰”“碳中和”来了 万亿级市场红利令人期待
“碳达峰”“碳中和”来了 万亿级市场红利令人期待碳达峰 碳中和 两会代表声音大气网讯:“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
大气网讯:“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代表委员提交的“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议案和提案同样不少。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加快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让绿色成为最鲜明的底色,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遵循。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和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可以使我国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走上以创新为驱动的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潘碧灵指出,从国际看,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危机的多边合作模式,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的要求,是一个有力度的目标,将对全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国内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我国“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一脉相承,彰显了我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更低的资源、环境消耗支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政治决心。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将倒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低碳转型。”潘碧灵表示。
产业链供应链脱碳化将成未来发展方向
潘碧灵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重塑未来我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未来三四十年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部分化石能源将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居民生活等终端用能的各行各业中逐步退出,取而代之的是以电力为主的能源方式来支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煤炭消费量在逐年减少。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持续降低。2017年至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0.4%下降至57%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8%提高至15.8%。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不久前介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从2020年底的15.8%提高到2030年的25%左右,这意味着接下来能源增量70%以上为非化石能源。
潘碧灵指出,传统的用能技术、工艺、设备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产业链供应链脱碳化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绿色照明、零碳建筑、零碳钢铁、零碳水泥等新型脱碳化技术产品的兴起,将对未来的技术工艺、产业形态、就业方向乃至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而作为我国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交通运输业占比达28%,未来脱碳减排对实现整体目标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建议,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道路与汽车、通信等系统的融合是未来可以突破的新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也认为,应从加速机动车能源结构零碳转型等方面着力,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加强技术创新,抢抓万亿级市场机遇
从发达国家发展进程来看,碳达峰后并非迅速进入下降过程,而是可能在峰值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欧盟从上世纪90年代碳达峰,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差不多需要60年,与之相比,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
潘碧灵表示,中国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当前,我国仍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未来15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发展仍需保持合理增速,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提气、降碳压力十分巨大。
“当前工作重点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十四五’‘十五五’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政策部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好局、起好步。”潘碧灵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中,做好中长期战略谋划。要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达峰目标和路线图。同时,要适时开展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研究,明确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制度安排。
潘碧灵说,全球大趋势是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在这个趋势下,相应的经济、贸易、技术、国际规则都要发生变化。新的低碳技术,特别是深度脱碳、零碳技术、高效用电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等是未来科技的前沿和新的竞争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认为,新兴节能服务领域正在加速向数字化、电气化和清洁化方向转型,综合能源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拥有万亿级市场潜力。
中国投资协会预测,零碳中国将催生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
“谁掌握了先进技术,谁就有竞争力,谁就能抓住广阔市场发展机遇。”潘碧灵表示,要加强技术创新,在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等竞争中争取先机和优势,打造我国专属的核心竞争力。
宋鑫也建议,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企业对碳捕捉、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等。同时,要大力发展气候投融资,强化政策协同、标准体系建设和综合示范,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助推剂。
-
加速能源转型 提升监测能力!这份提案为“碳中和”献策2021-03-07
-
构建多维协同发展路径 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2021-03-07
-
新概念碳中和影响哪些行业?2021-03-07
-
全国人大代表丁士启: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碳中和促进法》2021-03-07
-
“碳中和”风口爆发 环保江湖谁是真龙头?2021-03-07
-
碳中和之碳排放监测逻辑梳理2021-03-05
-
维尔利与上海宝碳签订“碳中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03-05
-
环保股逆势拉升 碳中和目标下迎行业机遇2021-03-05
-
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至全国平均水平的1/5 深圳拟推五大举措力争尽早实现碳达峰2021-03-04
-
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 建议加强二氧化碳资源化产业发展2021-03-04
-
“碳中和”成两会热点!环保工程板块迎来爆发契机2021-03-04
-
马骏:碳中和目标或吸引超百万亿投资需求 需重视转型风险带来的金融问题2021-03-03
-
碳中和战略下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投资机会2021-03-03
-
(图文解读)碳达峰与碳中和解读2021-03-03
-
八大券商主题策略:环保是最低估的碳中和!优质细分赛道曝光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