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江苏已发放3.5万张排污许可证 环保监管告别“猫捉老鼠”

来源: 网
时间:2021-03-03 09:04:21
热度:

江苏已发放3.5万张排污许可证 环保监管告别“猫捉老鼠”排污许可 环保监管 江苏大气网讯:不按规定排污,要承担什么后果?自行监测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最近江苏几十万家企业都在关心一

排污许可 环保监管 江苏

大气网讯:不按规定排污,要承担什么后果?自行监测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最近江苏几十万家企业都在关心一件事——排污许可证。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国务院发布的《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从3月1日起,所有排污单位都要持证排污,并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

《条例》实施后,对排污单位有何影响?江苏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记者进行了调查。

“一张证”,明确各方责任

有异味的废水、刺鼻的废气、含重金属元素的废渣……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不加以限制,会给环境带来巨大负担。

排污许可证是指排污单位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排污单位颁发的允许排放一定量污染物的凭证。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一级主任科员冯程说:“排污许可证相当于给排污行为‘画’出了一条清晰可见的红线,有利于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此前,不少人将环境执法与守法比喻为“猫捉老鼠”,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实施将终结“猫捉老鼠”式的环保监管模式。冯程告诉记者,《条例》的一大亮点是,厘清了政府部门和市场主体在许可证核发、执法环节的责任边界,落实企业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

《条例》对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作出明确要求。比如,排污单位要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运行和维护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规范化污染物排放口,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原始监测记录与环境管理台账保存期限均不得少于5年。

“环评、水、气、土壤……涉及环保的规定、技术文件很多,有时候企业搞环保找不到抓手,也有些困惑。”南京华润电厂安环部环保专工渠攀攀告诉记者,《条例》的出台,明晰了企业的环保责任,“如果执行到位,反倒轻松了”。

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蛋氨酸生产商。“排污许可证对守法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支持。”该公司环保经理李萌认为,那些环境违法企业拿不到排污许可证,有利于遏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恶性竞争。

排污许可制度,是一场被寄予厚望的制度改革。“以前是环保多部门各管一块,未来所有对排污企业的环境管理,都将落到排污许可证上,也称为‘一证式’管理。以后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到现场看得最多的,应该是这张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处长毕晓玲介绍,排污许可证统一、衔接了各种环保基础制度,执法人员有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有利于规范环境执法,减少自由裁量权。

我国将用重典惩治无证排污行为。记者发现,《条例》对无证排污以及超标排污等违法排污行为的罚款处罚力度大幅提高。

先行先试,江苏率先完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

江苏以全国1%的土地,养育了全国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10%的经济总量。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环境容量小始终是特殊省情,从污染物总量管理的角度来说,江苏减排压力较大。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省就已开始在常州、扬州等地试点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工作。2019年9月,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19年排污许可证申领工作的补充通告》,明确了尽早实现我省固定污染源“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环境管理目标。

“截至去年8月,我省已基本完成全省排污许可管理的全覆盖,完成进度和覆盖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相关工作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处长戴明忠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发放排污许可证3.5万张,下达2200张排污限期整改通知书,帮助25万家企业完成了排污登记。其中,南京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1300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并率先开始对许可证复核。

“为了发证,有时候一家企业我们就要跑几趟。”毕晓玲说,许可证核发规范复杂,涉及许多技术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把证发掉,有时还要和专家开会探讨。

“相关部门制作了企业排污许可知识手册,我们可以分享给没有参加过培训的同事,让他们也了解相关规范。”梅钢公司能环部环保管理室主任周纪平回忆说,公司于2017年获批排污许可证,原先有7张证,现在全都整合到了一张排污许可证上,非常详细,副本有399页,记载了企业跟环保有关的绝大部分信息。

戴明忠介绍,我省将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江苏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联动管理,探索环评管理、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总量控制、环境监察等与排污许可联动;二是加强排污许可证与排污权交易工作的衔接,通过排污权交易,鼓励治污成效好的企业腾出排污指标,通过排污指标的转让,支持环境友好的重大项目建设。

制度落实落好,有待多方发力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实施“一证式”管理,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打扰。但要将制度落实好,并不容易。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试点排污许可制度。但由于之前排污许可制度核心地位低、重证轻管、制度设计欠缺等问题,一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证式’改革如果真能实行,可以让企业减少重复申报,我们举双手欢迎。但是,我们也有担心,如果推行不彻底,工作量可能反而增多。”周纪平说,原本需要填报的信息系统就不少,现在又新增了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短期内工作人员填报压力会增大。

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许可证内容过于复杂,有的企业的许可证副本达到几百页。大企业一般设有专门的环保部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只能去找第三方,为后续执行留下隐患。

“排污许可证是一根线,各项制度是散落的珠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串起来。”毕晓玲认为,首先需要打通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内部各个环节及分工,把制度衔接起来。以环评及排污许可为例,环评单位在编制环评时,应当考虑排污许可证的行业技术规范,在环评中体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需要更大力量来推动,单靠发证部门协调难以取得成效。

在核发排污许可证过程中,许可证管理部门发现,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专业环保人员和专业环保知识,不了解自身产排污情况,对相关排放标准的适用性、技术规范理解不到位。毕晓玲说,“我们将加大培训力度,让企业、执法人员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与其他工作衔接。”

制度落实效果与发证后监管力度息息相关。“今年计划开展一批专项执法行动,同时推进登记管理排污主体的复核。”毕晓玲说,南京目前约有近1万家企业属于登记管理,这些企业虽然不属于排污管理的重点,但平时投诉量也不少。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