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文字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文字实录|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工作 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网讯:12月29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将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
大气网讯:12月29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将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总结回顾2020年重要生态环境工作进展,介绍“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整体考虑,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制定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刘友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生态环境部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目前正值年末岁尾,各行各业都在进行年终“盘点”。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徐必久司长,向大家介绍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问题。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采用视频连线方式举行。
下面,我先通报几项我部重点工作。
一、制定《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重大宣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更好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牵头部门职责,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拟于近期印发实施。
《指导意见》从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制度体系、试点示范、国际合作等5个方面,建立健全统筹融合、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统一谋划、统一布置,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为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实现提供支撑保障。
《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后,生态环境部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开展调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今年秋冬季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刘友宾:
二、今年秋冬季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秋冬季以来,截至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区域三大重点区域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共计100天,比2019年同期减少95天,减少幅度达47.8%;比2015年同期减少631天,减少幅度高达86.3%。
同时,三大重点区域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整体增加,今年秋冬季以来优良天数为5306天,比2019年同期增加191天,增加3.7%;比2015年增加974天,增加22.5%,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北京市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还未发生过重污染过程,持续优良天数已经超过40天,为历史同期最优水平。
预计2021年1-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三个区域大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总体均偏差。我部将会同中国气象局及相关省市加强空气质量形势研判,争取做到精准预测预报,对可能发生的重污染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应对。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发布
刘友宾:
三、《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发布
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指导和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并同步发布了7项生态保护红线标准。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聚焦“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监管目标,以人为干扰活动及其生态环境影响为重点,设定8个共性指标和7个特征指标。指标体系兼顾全国通用性、地方差异性,各省(区、市)可结合本地实际,增加特征指标,体现区域差异化特点。
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各省(区、市)对生态保护红线的面积、性质、功能和管理情况开展日常监管、年度和五年成效评估工作。日常监管重点管控人为干扰活动,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日常监管台账,形成生态破坏问题清单和修复计划清单,强化监督执法。年度评估重点评估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强化目标责任制。五年评估重点评估生态功能变化情况,强化建立评估和生态安全预警机制。
中国政府首个赠非洲友好国家卫星工程项目顺利交付
刘友宾:
四、中国政府首个赠非洲友好国家卫星工程项目顺利交付
12月2日,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援埃塞俄比亚卫星项目在京顺利交付。遥感卫星将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为埃方有效应对气候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援埃塞俄比亚卫星是我国和非洲国家合作的第一颗遥感卫星,也是埃塞俄比亚的第一颗卫星。项目援助采取了“交钥匙工程”方式,为埃方提供包括卫星、地面系统、卫星发射、项目培训在内的“一站式交钥匙”系统解决方案,并为埃方同步提供航天技术援助,有力带动埃塞俄比亚航天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目前,卫星在轨运行稳定,已成功获取和生成了大量遥感影像和专题产品。
刘友宾:下面,请徐必久司长介绍情况。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
徐必久: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记得上一次跟大家见面的时候是在今年的2月份,这一次是12月份,今天是12月29号,可以说是有头有尾,有始有终。
在“十三五”规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即将进入“十四五”,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很高兴向大家报告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以及“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考虑。
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一路走来、风雨同舟,迎难而上、共克时艰,艰辛的历程、付出的汗水、取得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值得珍惜、值得自信。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主动服务“六稳”“六保”,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施策、精准施策,改进方式、把握节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明显的成效。
总的来看,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9项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碳排放强度2020年目标提前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实现。
近期中央召开了两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中全会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总体要求、重点任务都作了明确部署,为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就碳达峰、碳中和问题进行了部署,对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的要求。我们都要认真学习领会好,坚决贯彻落实好。
“十四五”时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五年。
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确定“十四五”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抓紧编制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总体考虑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标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具体来说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引领,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三是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五是坚持稳中求进,推动重点领域工作取得新突破。
我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刘友宾:下面,请大家提问。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显著
新华社:大家好!新华社记者提问。党中央做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请问“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能否圆满收官,取得哪些阶段性的成效,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提问。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能否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绿色底色的问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集中力量攻克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于2018年5月份胜利召开,大会最标志性的成果就是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这也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部署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同时实施七大标志性战役。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可以说,圆满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明显增多,人民群众满意度也是大幅提高。
这里给大家重点介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情况。
蓝天保卫战成效持续显现。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有计划、有重点、有实招、有成效。有计划,就是全面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有重点,就是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污染物、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在秋冬季重点治理PM2.5,在夏季重点治理臭氧。有实招,这方面措施很多,重点介绍结构调整优化、散乱污整治、清洁取暖以及监督帮扶等四个方面情况,这里给大家报一组数字,可以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工作的成效,现在已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煤电机组约9亿千瓦,全国约6.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进行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推进清洁取暖,已经完成约2500万户,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监督帮扶共帮助地方发现和解决问题27.2万个,一组组沉甸甸的数字说明了所做的工作。有成效,大家都感受到成效很明显,全国各地的蓝天白云明显增多,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讲的蓝天就是幸福。
碧水保卫战取得重要进展。保好水、治差水,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好水主要是饮用水水源和良好湖泊保护,已累计完成了2804个饮用水水源地10363个生态问题的整改,治差水主要是城市黑臭水体和劣五类水体治理,全国地级及以上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根据最新调度的情况已经超过98%,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渤海入海排污口的排查,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纳入消劣行动的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五类,还有个标志性的成果,今年长江干流全面达到II类水质,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累计完成13.6万个建制村的环境整治。
净土保卫战是稳步扎实推进。确保完成农用地安全利用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两个90%的目标,完成了农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的详查,组织开展了长江经济带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专项行动,同时组织开展了全国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这两个行动对维护环境安全、防范环境风险都非常重要。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2020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经过共同的努力,“十三五”规划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九项约束性指标,在2019年已经有8项提前完成。在环境质量方面是3项,PM2.5未达标城市浓度累计下降23.1%,“十三五”目标是18%;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十三五”目标是70%,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3.4%,“十三五”目标是5%。总量减排方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两累计分别下降22.5%、16.3%、11.5%、11.9%,分别完成了两个15%、两个10%的目标。碳排放强度方面,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了18.2%,“十三五”目标是18%。
今年以来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1-11月份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9%,超额完成84.5%的约束性目标。这里还给大家报告一个标志性的成果,到今年11月份,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4微克每立方米,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是31微克每立方米,达到了世卫组织第一阶段35微克每立方米的目标值,达到这个目标是非常不容易的。现在可以说,九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已经圆满完成、超额完成、全面完成。
谢谢。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
光明日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请问生态环境部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主动服务“六稳”“六保”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地做好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更好地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任务,谢谢。
徐必久:谢谢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今年特别重要,大家都很关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总的考虑和做法是应对挑战,统筹兼顾,精准施策,实现共赢。
我们先后印发两个文件,一个是在疫情非常严重的时候发布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二个是《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通过这两个意见来进行部署安排。
第二个是落实两个100%,就是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和服务100%全覆盖,医疗废物、废水收集处置100%全落实,保障环境安全。
第三个是建立实施两个正面清单,也就是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主动服务“六稳”“六保”任务。
第四个是突出三个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执法治污,特别是精准治污,做到五个精准,即问题精准、时间精准、区位精准、对象精准和措施精准,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圆满收官。具体情况:
一是落实两个100%,抓紧抓实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任务完成的很好,保证了环境安全,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每天6200多吨,比疫情前增加了27%,做到了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二是建立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保障经济平稳运转,截至到11月底,对三万多项目实施告知承诺,对12万个项目豁免环评登记表备案手续,动态更新国家地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台帐,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服务。
今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审批建设项目,涉及投资总额18.5万亿元,同比上升18.5%。
三是建立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全国近8.4万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污染排放量小的,吸纳就业量强的,涉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环境保护水平高的企业免除现场执法监督,对安装监控一年内无环境违法记录的企业减少开展检查,免除现场执法,减少现场执法,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监督执法。
四是加大主动帮扶力度,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加大资金支持,支持筹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规模是885亿。强化技术帮扶,发布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的目录,建设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各地积极创新模式,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例如江苏率先推出了环保贷,累计贷款金额超过了128亿元,上海松江强化环保管家管理和环保中介评估,推动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时间为企业提供服务。
对于明年的工作,我们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要继续抓实抓细抓好疫情防控生态环保工作。紧盯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任务,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处置的短板,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疫情散发的地区,根据地方需要加强指导。
二是推动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制度化。目前社会各界对这两个制度的反映非常好,效果也很突出,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希望制度化和常态化,我们要指导各地完善优化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六保”“六稳”。
三是考虑出台一份新的指导意见。最近三年我们每年都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营商环境需求和地方需要,出台一份指导性意见,地方企业反映都很好。2021年,我们将围绕发挥生态环保作用,积极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自贸区绿色发展,更好服务“六稳”“六保”,出台相关指导意见。
谢谢。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生态环境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环境质量安全 防止疫情次生灾害2024-08-19
-
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如何做?生态环境部这样要求2024-08-19
-
生态环境部:将疫情防治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医疗废物实行分类分流管理2024-08-19
-
生态环境部:今年秋冬季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12-30
-
广东3年投入722亿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12-29
-
部长信箱:关于生态环境部原74个和现168个城市名单问题的回复2020-12-27
-
《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采纳情况2020-12-26
-
重庆:关于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2020-12-26
-
实录|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12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2020-12-26
-
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2020-12-26
-
福建泉州到2022年大数据应用贯穿生态环境监管全领域2020-12-25
-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解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暂行办法》2020-12-25
-
河北衡水市生态循环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获奖!2020-12-25
-
河北省《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2020-12-25
-
生态环境部:我国污染排放和生态保护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