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刘建国:不能“就垃圾论垃圾 为分类而分类”
刘建国:不能“就垃圾论垃圾 为分类而分类”固废网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下,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从点到面,由表及里,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近日,习近平总书记
固废网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着力推动下,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从点到面,由表及里,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初步成效。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进一步阐明了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在于提升社会文明,带动绿色发展,核心问题在于促进全民参与,养成良好习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应进一步端正、提升和深化对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真总结过去2年多以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新形势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攻坚方向,保证垃圾分类工作能够朝着科学、正确的目标行稳致远。
提高认识,明确方向。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认识的深度决定工作的精度。垃圾分类虽是小事,却关系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大局。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政府谋划制造出来的,需要全民的广泛参与和不懈努力。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城乡治理、环境治理需要推动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是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垃圾分类一样能够将政府、民众、企业、媒体、公益组织等如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也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垃圾分类一样能够成为“美丽中国,我们都是行动者”的生动实践。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推动公民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可以提升个人文明水平。以垃圾分类为载体,推动城乡“法治”、“精治”、“共治”,促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可以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以垃圾分类为载体,带动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发展,可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垃圾分类是个人文明的培养基、社会文明的试金石、生态文明的助推器。
夯实基础,严格执法。垃圾分类是一项细致入微的社会治理工作,其成效高低和进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通过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中,首次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46个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城市中大部分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垃圾分类相关条例或管理办法,使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立法易,执法难。由于垃圾分类主体多、链条长,分散性、隐蔽性强,初期必然存在违法取证难,执法成本高等问题。如果法律中相关规定不合理、监督取证不周延,或者因“法不责众”而选择性执法、随机性执法,将使相关法律条例沦为“纸老虎”,丧失其应有的严肃性、权威性。已经出台了相关条例的城市,应建立与执法要求相匹配的分类标准、收运模式与监管体系,在探索中推动严格执法,精准执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为其他城市立法和执法提供借鉴。
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垃圾分类是一个分工合作的责任体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处于最前端的分类投放是作为垃圾产生者的居民应尽的责任,而中间的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后端的分类处理是政府以及受政府委托提供市场化服务的企业的责任,居民应尽的责任与政府和企业应尽的责任之间应有清晰的边界,不能混淆和模糊。当前我国推动垃圾分类过程中,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参与率低、准确性差和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同时存在,各个城市应“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硬”,一方面扎扎实实深入基层社区做好群众工作,落实居民源头分类投放的责任,另一方面下大力气谋划布局建设多元化、现代化的分类处理设施,落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收运处理企业的责任,根治群众诟病最多的“先分后混”顽疾。只有政府、居民、企业等不同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才能走出目前居民以企业“先分后混”为理由不参与分类,企业以居民“参与率低、准确性差”为理由不分类收运的死循环。
补齐短板,打通链条。设施是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硬件核心。201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8.2%,卫生填埋和焚烧发电并举的技术格局基本形成,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奠定了基本的硬件基础。我国过去推行垃圾分类成效不彰的事实以及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后发达国家分类好的垃圾堆积如山无处可去的窘境提示我们,离开了分类处理设施这个坚实的硬件基础,垃圾分类对处理系统的减量、提质、增效作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对标垃圾分类先进国家,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还存在突出短板,主要在于高标准的焚烧发电、规范化的回收利用与全链条的生物处理能力不足、结构欠优。各个城市应基于各自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垃圾量质特点,在强化监管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支持焚烧发电设施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并逐步与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实现融合发展,并以综合环境效益最优化为目标规划建设规模适度、出路通畅、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设施。
总之,新形势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应站在个人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高度,而不是“就垃圾论垃圾,为分类而分类”。各级政府应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来抓落实,不宜抱着“应急”或“应试”思维,采用“运动式”或“表演式”的方式来推动。每个居民都应该履行公民的法定责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真正成为垃圾分类的行动者、建设者,而不是旁观者、批评者。社会各界应该充分理解垃圾分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我们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钉钉子的精神投身其中,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加以推动。
原标题:垃圾分类:攻坚克难,行稳致远
-
推进垃圾分类没有捷径可走2019-06-18
-
垃圾分类将带来哪些投资机会?2019-06-18
-
垃圾分类新增设备购置及装置建设空间约1600亿元2019-06-18
-
行业动态:垃圾分类获政策大力支持 关注餐厨垃圾及环卫装备2019-06-18
-
垃圾分类:别再纠结怎么扔了 该看看市场有什么变化2019-06-18
-
刘建国:离开现代化、多元化的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分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2019-06-16
-
创投看上“垃圾分类” 环保行业“钱景”乐观2019-06-16
-
垃圾分类进行时| 国际借鉴和中国路径2019-06-15
-
垃圾分类观察系列之一:政策密集出台 垃圾分类推进超预期2019-06-15
-
2019年中国垃圾分类工作再度升级 东部地区率先纳入法治框架[图]2019-06-15
-
杭州垃圾分类走过19年 记者多路探访情况究竟如何2019-06-14
-
朋友圈热传垃圾分类列表 官方发声:错的!权威指南在这里2019-06-14
-
到2020年 重庆将建250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019-06-13
-
上海市人民政府等4单位推进垃圾分类“上海经验”2019-06-12
-
垃圾分类 公共场所不能拖后腿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