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垃圾再生|瑞典马尔默的“零废弃”经验
垃圾再生|瑞典马尔默的“零废弃”经验固废网讯:城市废物管理经历了从以卫生健康为目标的地方公共服务,向以降低生产消费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框架的转变过程。近年来兴起的“零
固废网讯:城市废物管理经历了从以卫生健康为目标的地方公共服务,向以降低生产消费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框架的转变过程。近年来兴起的“零废弃”(zero-waste)运动反映了这种转变过程中多主体参与的积极成效。
“零废弃”的概念最早是保罗·帕尔默在1973年成立 “零废弃系统公司”时提出的,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加州新兴的电子产业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品的有效收集和利用。“零废弃”的概念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自主寻求系统化的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的价值创造过程,因而有别于仅将废物作为末端处置问题的传统思路。
1990年代,“零废弃”理念逐渐获得城市管理者的关注。“零废弃”的早期动力来自垃圾填埋场建设中的“邻避问题”。由于社区的普遍抵制,现代城市垃圾填埋场越来越难以选址建设。结果一些国家或地方政府干脆通过了“零填埋”的法律要求,禁止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其结果显著提高了废物处置的成本。人们逐渐发现相比于代价高昂的末端处置方案,促进废物减量和循环利用的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触及工业化生产模式下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问题本质,激发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的源头创新,并创造出新的经济活力和社会价值。
“零废弃”运动形式丰富,涉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不同群体,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由政府主导,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鼓励不同主体减少废弃量。比如爱尔兰政府对每个塑料袋征收税费,减少消费者过多的一次性用品消耗;旧金山市政府对于分别收集有机废弃物的餐饮进行垃圾处理费减免,以推广厨余垃圾的生物堆肥处理。这类零废弃运动以政策引导为主,影响范围虽广,但领域较为单一,多集中在某一个特定方面,比如减塑。
后者多是由环境意识较强的个人或团体在地方发起倡议和实践,比如在意大利,由于卡潘诺里的居民抵制焚烧厂的建设而引发草根零废弃运动;印度由社会活动家发动成立拾荒者联盟及固废收集处理公司。这种运动强调社会及生活方式全方面的转型,内容更为丰富,但影响力有限,依赖人们的主动意愿。
瑞典在“零废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自1970年代开始,瑞典就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政策,其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率从1975年的38%上升到2016年的99%(其中约一半左右为材料循环利用,一半左右为以能量回收为目的的焚烧处置)。
瑞典“零废弃”运动的特点是政府的深度参与,“自上而下”的推动起到主导作用。瑞典采取温和的多党议会制,主张“市场与计划的混合经济”的社会民主党作为第一大党长期在瑞典执政,支持“民主社会主义”和“高福利社会”。
“人人都有责任为保护公共利益而努力”成为举国上下推动垃圾分类的根本动力。这一基本出发点使得社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经济成本收益的考量,为垃圾分类和循环经济发展投入较高的社会资本和支持。
具体措施包括中央政府层面推动全民教育普及,从儿童阶段就开始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明确政策目标——提出“零废弃”的发展目标,并发布废弃物减量化的五年计划;在城市开发项目中强调废弃物管理要求。地方政府层面则从实际操作出发,直接参与废弃物处理制度重构,包括成立区域废弃物管理公司,完善废弃物回收设施等。
本文以瑞典南部城市马尔默两个典型社区为例,探讨城市“零废弃”运动的背景、特征和发展路径,重点介绍三个方面:(1)面向行为建构的社区空间再造;(2)城市废物管理系统演变;(3)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引入。继而结合中国目前城市废物管理系统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借鉴其经验。
马尔默的可持续发展历程
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位于瑞典南部,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隔厄勒海峡相望。在优越的地理条件下,马尔默市自20世纪初开始进入快速的工业化发展时代,造船业和建筑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1970年代,在能源危机爆发及传统制造业从欧美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背景下,当地最大的造船厂考库姆造船所(Kockums)关闭,马尔默经济陷入困境,失业率大幅上升,人口外流。这一困境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仅1990—1994年间,马尔默就有约25%的就业岗位消失。
与此同时,1992年联合国发起“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瑞典国内对环境的关注到达了一个高峰,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行动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1993年瑞典设立环境策略研究基金会来促进学校与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合作,支持各领域的可持续实践。约兰·佩尔松当选瑞典新的首相之后,政府也组建了新的委员会来负责生态可持续发展,拨给市政府约10亿美元(60亿瑞典克朗)以实现21议程的规划目标。1994年伊尔玛·瑞尔帕鲁被选为马尔默市长,马尔默以此为契机,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下实施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城市向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现代综合体转变。1997年马尔默通过了地方“21世纪议程”方案,而“零废弃行动”正是其发展策略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研究选取马尔默市的西港Bo01和奥古斯滕堡两个社区作为开展实地调研和分析的区域。这两个社区在马尔默市城市更新和可持续转型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
研究区位置示意图
西港(Västra Hamnen)曾是马尔默最具代表的传统工业区,1970年代关闭的考库姆造船所就坐落于此。造船所关闭之后,政府曾尝试引进新的工业项目。比如1989年政府补贴引进了“萨博-斯堪尼亚”(Saab-Scania)汽车厂,但这一尝试并不成功,项目两年后关闭,港口工业用地处于废弃状态。1990年代马尔默启动绿色转型时将西港选为第一批改造的区域。通过系统的再开发规划和建设,西港成功转型为马尔默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居住社区之一。Bo01是西港改造的第一个居住项目,其规划与建设包含了诸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
奥古斯滕堡(Augustenborg)是1950年代马尔默建设的第一批公共住房区。最初的居民主要是在当地工业企业上班的工人,构成当时城市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但到了1980年代,随着工厂关闭,经济衰退,社区原来的居民逐步搬离,社区也逐渐衰败。作为城市复兴改造的重点项目,1998年奥古斯滕堡获得了当地投资项目(Local Investment Program)的资金支持,建设奥古斯滕堡生态城,对区域内的老旧住宅进行了系统化的更新改造,其中也引入了许多旨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社区宜居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
这两个社区采用了不同的城市更新改造方式,改造之后的社区居民构成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马尔默本地的高收入人群,而后者则集聚了当地中低收入以及大量新近迁入的外来移民。但通过可持续社区建设的努力,两个社区都实现了很高的住户垃圾分类参与度,因而可以很好地展现马尔默“零废弃”运动的整体效果。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9-06-12
-
上海垃圾分类进行时 你可知未来“垃圾战争”的真相是什么?2019-06-11
-
政协委员谈垃圾分类:看似小问题 实则大民生2019-06-11
-
做好“垃圾分类”需靠“责任分清”2019-06-11
-
日本的垃圾分类真是个“技术活”2019-06-11
-
国外垃圾处理启示:建立奖惩机制 树立科学垃圾分类意识2019-06-10
-
住建部等9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2019-06-09
-
一图读懂|今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2019-06-09
-
粤丰科维环保中标约4.7亿大项目!韶关市循环经济环保园一期工程(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中标公告2019-06-09
-
正式投标人确定!光大国际、三峰环境等企业通过乐昌市循环经济环保园(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资格预审2019-06-09
-
垃圾分类你做对了吗?2019-06-07
-
广州今年将在6个行政区推行整区垃圾分类2019-06-07
-
推进垃圾分类:需在“方便”与“不便”之间找平衡2019-06-06
-
垃圾分类:反映一个人乃至一座城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2019-06-06
-
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今天你垃圾分类了吗?2019-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