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陕西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启动!化工整体产业正在由南向北聚集

来源: 网
时间:2019-04-17 09:02:02
热度:

陕西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启动!化工整体产业正在由南向北聚集固废网讯:4月,陕西省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陕西省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化

固废网讯:4月,陕西省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陕西省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化工园区评价标准》和第一批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化工园区认定名单,标志着化工园区评价有了依据,同时即将异地迁建的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有了选择余地。至此陕西省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正式启动。

可承载化企搬迁园区评价标准和第一批名单公布

园区评价:60分合格

《陕西省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化工园区评价标准》由陕西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制定。通过论证和专家评审,以客观评价园区的实际发展水平,准确评估园区承载危险化学品搬迁企业的能力。该《标准》分为必要条件和评分项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必要条件”共4项,包括园区已编制总体规划,并获得主管部门批复;编制有规划环评并获主管部门批复;当年度没有受环保限批、挂牌督办,以及限期整改未完成等事项;园区与周边环境敏感点(学校、医院、居民区等)满足安全及卫生防护距离。主要是对园区合法合规性的基本要求,申报认定的园区有任意一项未符合要求的将被直接列为不予认定园区。

第二部分“评分项”根据侧重点不同,分为总体布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及节能情况共五个部分,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原〔2015〕433号)中的核心要点相对应。每一个部分细分为多项具体的评价内容,五个部分合计共35项评价内容。根据各部分的重要性、与园区承载危险化学品搬迁企业能力的关联性以及所包含的具体评价内容,在评分项中对于上述五个部分标准赋予不同的权重以及相应的分值。其中,总体布局方面30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方面各22分,基础设施方面16分,经济发展水平及节能情况共10分,总计100分。

按照《陕西省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化工园区评价标准》,园区必须同时满足四项必要条件,并且园区的总体布局、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及节能情况五个方面的总体评分需在60分及以上,方可认定为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的化工园区。

首批承接:21园区入围

去年8月,陕西省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全省化工园区现场督导检查,并根据此《标准》,评估认定了第一批可承载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的化工园区共21个。

这些园区包括,凤翔县长青工业园区、兴平市工业园区、渭北煤化工业园区、延长工业园区、富县工业园区、洛川工业园区、榆横工业区、榆神工业区、榆佳工业园区等,推荐可承接化工项目涉及C1化工及下游产品、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聚烯烃深加工及化工新材料、无机化工、医药化工、清洁能源等。

21个化工园区中宝鸡市1个、咸阳市3个、渭南市4个、延安市5个、榆林市7个、韩城市1个,总占地面积658.18平方千米。但有其他10个涉及化工产业的园区并未入围,包括位于榆林神木已发展十多年的工业园区。

微信图片_20190416091328.jpg

陕西省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透露,他们严格按照《陕西省可承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化工园区评价标准》进行园区认定,神木的这个园区因规划环评项未满足必要条件被否决。这些未入围的化工园区正在加紧整改完善,准备申报第二批可承载危化品企业园区。

搬迁改造:涉及22户企业

1月上旬,陕西省政府下达了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任务,要求各地政府对辖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负总责,按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落实;有关化工园区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做好危化品搬迁改造企业的承接和入园安置;各危化品搬迁改造企业要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搬迁改造方案有序实施;异地迁建企业要选择环境容量许可、通过认定的化工园区。

根据任务安排,陕西涉及搬迁改造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共22户,其中就地改造11户、异地迁建9户、关闭退出2户。异地迁建企业包括西安经建油漆股份有限公司、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陕西宝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宝鸡渭河电石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榆林勤录科污油处理有限公司、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理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韩城旺源再生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等,主要是外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其中除金泰氯碱、榆林勤录科、韩城旺源承接化工园区已确定外,其余异地迁建企业正在落实搬迁入园方案。陕西城化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旬阳大地复肥有限公司则关闭退出,要求2020年底完成。

2.jpg

据了解到,涉及就地改造的危化品生产企业,也主要是因外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这些企业有的正在编制搬迁改造方案,有的准备实施技术改造,有的政策性补偿待落实。陕西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成时间表,最晚节点是2025年底。

化工园区是我们经过对化学工业发展规律的长期研究、总结而于上世纪90年代末采取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园区化可实现集中管理、上下游一体化,是一种更加安全环保、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许多化工园区的发展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国家领导人去年在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不能搞破坏性开发。通过立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适合的产业,实现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

因此,不能因一次特别重大事故而否定园区内的其他化企,更不能以此否定化工的园区化发展乃至整个化学工业。

产业大迁移

中国产业大迁移并没有发生在传统产业,而是发生在新兴产业。传统制造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地区集聚。新兴制造向地理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群逐渐崛起。中国产业大迁移不仅是产业布局的变化,也对房价、人口流动、区域消费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过去一百年,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两次规模宏大的产业迁移。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避免民族工业毁于战火,沿海和沿江下游的工厂企业集体内迁。第二次是1964年到70年代末的三线建设,当时出于战备需要将国防科工企业迁往西北西南地区。之后的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打破了商品市场的地理分割,在区域地理特征的支配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整体表现出“东强西弱,南升北降”的特点。最近几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仅体现在产业资本开支的新旧分化上,也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和大迁移上。

中国正在进入产业迁移和产业转型的协调阶段。过去三年,一线城市高房价对制造业持续挤出,促使产业结构向更高附加值的中高端服务业聚集。目前北上广深的第三产业占比均已突破60%,中国一线城市的最终产业发展形态可能类似于纽约和东京,成为一个服务型和消费型社会。过去三年,传统产业并没有发生迁移,而是在出清过程中向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区集聚。过去三年,中高端制造业(半导体、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向地理纵深发展,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从沿海向中部区域的核心城市迁移的特征。产业迁移促使中部核心二线城市崛起,形成以新兴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基础,比如合肥的中科系,郑州的富士康系,武汉的光谷系,西安、成都、贵阳的半导体、电子、光电产业等。

产业迁移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提升,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正在发生的产业大迁移类似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制造业南迁和南部“阳光地带”崛起。中国中西部核心地区依托特定的工业基础和日益通达的高速交通网络,承接东部的产业迁移,使得就业本地化和人口流动率下降成为长期趋势,并带动本地房价和消费基数的成长,从而吸引更多人口和相关产业链迁移至本地,形成“产业迁移—人口流动—经济发展”的良性闭环。

传统制造:不是转移而是出清,区域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

首先观察汽车制造、化肥与农用化工、多元化工、钢铁、煤炭、化纤、纺织等传统制造业,整体来看,这些行业经历的不是迁移,而是出清。一方面,传统制造的区域集中度提升,向着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的地区集聚,强者恒强。另一方面,那种“低端制造从沿海向内陆转移”的说法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推断,沿海地区也有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不高的地区,这些并不是产业迁移的必要因素,产业迁移的发生是多方面的结果。向内陆迁移的产业不是低端产业,而是中高端产业。

汽车制造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汽车制造的中心仍然在上海,上海的汽车制造上市企业收入占全国将近一半,其他区域的汽车制造集中度也进一步提升。北部区域从东三省(主要是长春、沈阳)向河北、北京集聚,中部区域向湖北、重庆集聚,南部区域向广东集聚。目前汽车制造已经跃升至湖北第一大产业(东风),也是河北(长城)、广东(广汽)的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车属于新兴制造,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即将改变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本结构和供应格局,但是整车制造这个传统产业仍然是强者恒强,向优势区域集聚。

图1:2014-16,汽车制造的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11.jpg

化工(化肥与农用化工、多元化工)整体上是由南向北聚集。东部沿海的山东、河北、江苏,以及西部的青海是化肥与农用化工的主要生产地,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多元化工集中分布在山东、湖南、长三角地区,也展现出区域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的特点。

图2:2014-16,化肥与农用化工的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22.jpg

图3:2014-16,多元化工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33.jpg

钢铁的产能分布很明显受到了去产能和环保限产的影响,环京一带的河北、山西、山东和成本较高的西南、华南地区经历了产能出清,钢铁行业整体向生产效率较高的江苏(沙钢)和中部腹地(马钢、华菱、新余钢铁)聚集。煤炭经历了和钢铁类似的去产能,从环京一带向以煤炭为支柱的内蒙古、山西集聚。

图4:2014-16,钢铁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44.jpg

图5:2014-16,煤炭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55.jpg

化纤也出现了明显的区域集中度提升。东三省的化纤向辽宁集聚,辽宁是东三省重要的化纤生产基地,化纤也是其十大产业之一。中东部地区,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区的化纤产出占比下降,产出向占比最高的浙江集聚。化纤是浙江前五大产业,强者恒强的特征明显。纺织也是向优势地区如浙江、江苏、河北等集聚。长三角地区在化工化纤、纺织等领域的产业链完备,具有全面优势。

图6:2014-16,化纤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66.jpg

图7:2014-16,纺织行业迁移路径(右图为行业分布)

77.jpg

产业迁移对房产、人口流动和区域消费影响深远

产业迁移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制造的地理分布,也对中国的人口流动、区域消费力和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产业迁移的第一个影响体现在了房价上。过去三年,那些承接了高附加值产业迁入的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房价增速更高。我们列举了七个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和七个东部沿海二线城市在2014-17年的房价涨幅,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的整体涨幅更高。沿着这个趋势,未来有高附加值产业迁入优势的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可能与一线和东部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持续分化。

图8:2014-17房价增速:中部二线(蓝)VS沿海二线(橙)

88.jpg

产业迁移的第二个影响体现在了流动人口下降和就业本地化这两个变化上。中国劳动力流向的基本格局都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和沿海地区流动。从2014年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开始下滑,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本地就业。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部分弥补了劳动人口下降的不足,中西部地区承接了来自东部和沿海地区的中高端产业迁移和劳动人口回流,中西部核心二线城市的经济增长进一步吸引劳动力本地化就业。

产业迁移的第三个影响体现在了二线城市群的整体消费提升上。人口回流和就业本地化的直接结果是中部二线城市群的消费主体扩大了,并且随着高附加产业在这些地区的占比提升,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也在慢慢提高,消费主体的扩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是我们观察到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服务业和零售业发展迅速的原因之一。2013年至今,虽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逐年下降,但中部核心二线城市的社零增速从2016年以来是回升的。

今天中国正在进入区域发展再平衡、产业布局优化、产业链集聚的新阶段,这也是产业迁移和产业转型的彼此协调的过程。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把旧产业从东转到西,实际上旧产业并没有转移,只是在出清过程中向高效率低成本地区集聚。真正发生了产业迁移的是新兴产业里的中高端制造,这也是各地再创业的过程。

产业迁移的发生是多方面的结果,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产业迁移的必要因素。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科研教育政策等特定资源禀赋更加重要,一旦时机配合,产业布局的再平衡就会出现。中国产业大迁移,始于制造业,必然带来劳动力、资本、税收、基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进而对人口流动、房价、区域消费等产生深远影响。70年代美国开始从北到南的产业大迁移后,美国的新兴制造业、消费零售和服务业在80年代前后出现了爆发式增长。随着中国新兴产业持续向地理纵深发展,未来十年的中国在消费、服务、中高端制造上的潜力不可估量。

产业收入占比

东三省:振兴之路

·1.jpg

▲东三省行业收入占比(前十)

黑龙江的产业结构相对平衡,在动态发展上仍能保持原有优势,吉林和辽宁的支柱产业的优势在迅速消失(辽宁的钢铁和石化、吉林的汽车和建材),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也没有发展出来。

环渤海:环京一体化

·2.jpg

▲环渤海地区行业收入占比(前十)

河北承接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任务,过去三年在基建和地产等大处着墨。山东微微转向了技术密集度相对较高的电子制造。从高科技领域上市公司收入来看,相比北京广东,上海对互联网、生物科技企业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最强城市群PK:长三角vs珠三角

·3.jpg

▲长三角、珠三角行业收入占比(前十)

长三角的优势是产业链的完备,各种产业在长三角都能找到。珠三角的优势是产业链集中在电子信息化产业。长三角类似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珠三角类似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大湾区。

中部五省:正在崛起

·4.jpg

▲中部地区行业收入占比(前十)

中部地区表现出了产业结构同进同退的协同效应:中部地区的汽车制造、电气部件与设备制造、电子元件、食品加工、航空物流与铁路运输整体上升,而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等传统资源型行业的占比整体下降。

中西部经济带:老三线重生

·11.jpg

▲中西部地区行业收入占比提升排名(前十)

陕西布局航空航天、半导体,四川布局消费电子、物流中心,重庆布局汽车制造、电子制造,云南布局医药、旅游,贵州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电子信息产业。四川、陕西、重庆加速向第三产业转型,云南、贵州除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中药、白酒等产业,也加大了第三产业布局。

能源三省:重装上阵·1111.jpg

▲三大能源省行业收入占比(前十)

山西内蒙古新疆三个能源大省的煤炭、钢铁、建材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占比都有所下降,但工业发展半径主要还是以能源为核心的周边行业。

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从容忍不平衡到均衡发展多点开花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但能够容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原因之一。当初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权宜之计——全国的发展资源不足时,优先发展基础更好的沿海地区,给予更优惠的税收补贴政策、招商引资政策、更开放的经营环境,其本质也是其他地区对沿海地区和外资的税收补贴、劳动力补贴。每年上亿农民工放弃农耕,迁移到沿海地区的工厂里,带来了低廉的劳动力,创造了巨大的外汇储备。人口红利创造了中国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低消费率,也间接带来了超高的存款准备金率、超高的M2增速。

2009年之后,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补贴沿海、补贴外资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不可持续,不平衡发展的代价越来越大时,中国也开始从需要容忍区域不平衡才能跳跃式发展的阶段,走向各地区的均衡发展。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各个地区实际是站在了不同的肩膀上,结果难说孰优孰劣,但现象确实分化明显。

全国自南向北,由东向西,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全面收缩,煤炭、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在各地的收入占比都出现了下降。在这场全面转型中,东三省(黑吉辽)和能源大省(山西内蒙新疆)都表现出力不从心。中部五省(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整体崛起,产业结构同进同退,从传统资源密集型产业集体转向汽车、电子、电气、物流、食品等技术密集型和服务配套型产业,绝对是中国经济的亮点。长珠三角和四个直辖市区域都转向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支柱,但特点各不相同。中西部地区的转型虽然不如中部地区来的震撼,但贵州陕西四川也各有亮点,而云南在产业结构转型中落后。房地产对广东、上海、河北、云贵川的支柱作用尤其明显。

注:化工707编辑整理


原标题:陕西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启动!化工整体产业正在由南向北聚集

  1. 红庙岭循环经济产业园:餐厨垃圾的"绿色之旅"
    2019-04-16
  2. 河北沙河市经济开发区环卫一体化项目招标公告
    2019-04-13
  3. 最高检发布服务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典型案例
    2019-04-12
  4. 总投资约3.6亿!共20年!大龙经济开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中标(成交)公告
    2019-04-12
  5. 农发行通城县支行首笔5000万元PPP项目贷款获批 通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PPP项目
    2019-04-12
  6. 广东省五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资格预审结果公告
    2019-04-10
  7. 广东乐昌市循环经济环保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信息公示(第一次)
    2019-04-10
  8. 项目动态|福建省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明年建成 打通垃圾分类“最后一公里”
    2019-04-10
  9. 广东韶关市循环经济环保园一期工程(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公开招标资格预审公告
    2019-03-27
  10. 吉林公主岭经济开发区 近5000万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2019-03-27
  11. 振奋精神 再鼓干劲 兴办水利服务经济建设 ——访平定县水利局局长冯福星
    2019-03-20
  12. 加快建立纵横结合、协同共治的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2019-03-16
  13. 贵州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城乡环卫一体化服务项目采购公告
    2019-03-16
  14. 一图读懂|临空经济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
    2019-03-15
  15. 广东梅州五华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资格预审公告
    2019-03-1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