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
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数据出炉 “京津冀”抑制区域性传输持久战还需继续
上半年全国空气质量数据出炉 “京津冀”抑制区域性传输持久战还需继续北极星环保网讯:绿色和平通过对国家环保部的公开信息平台上发布的六项主要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
北极星环保网讯:绿色和平通过对国家环保部的公开信息平台上发布的六项主要空气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的数值变化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从而对2017年上半年全国[1]366座城市[2]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整体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国366座城市2017年上半年PM2.5浓度同比没有明显改善,空气污染治理步伐放缓,不同污染物浓度同比有升有降,其中二氧化氮和臭氧的大幅上升,又为空气污染治理这一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图1.全国366座城市2017年上半年各项污染物浓度与2016年同期比较
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二氧化硫(SO2)同比下降13.5%,PM10同比下降1.9%,一氧化碳(CO)同比下降5.0%,二氧化氮(NO2)同比上升4.5%,臭氧(O3)同比上升12.2%。
具体来看,全国366座城市2017年上半年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项污染物浓度同比有不同幅度的下降。PM2.5平均浓度为48.7微克/立方米,与2016年同期平均数字(49.0微克/立方米)相比基本持平,轻微下降;其中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城市占77.9%,比2016年上半年的74.0%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且其中49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超出国家标准两倍以上,相比于去年同期亦有小幅增加(去年为45个)。
二氧化氮的城市平均浓度三年来首次超过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扬。而臭氧的城市平均浓度上升幅度超过10%,更是走上了上升的快车道。这意味着中国空气污染治理面临着新的课题与挑战,除了确保PM2.5污染治理力度之外,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污染治理问题也刻不容缓,需尽早重视起来。
《大气十条》赛末点
全国空气质量数据立体解读
绿色和平分别对“2+26”个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城市[3]及31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进行了区域上的横向分析比较;并分别通过近三年的上半年同比数据及各个省市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生效时间跨度中的12个月移动平均数据进行了纵向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立体地厘清了《大气十条》发布后全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具体情况,同时更清晰地展示出未来空气污染治理的方向。
区域扩散传输:空气质量改善无法独善其身
为了落实《大气十条》中各项考核目标要求,年初环保部明确了包括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唐山、廊坊等在内的“2+26”城市为京津冀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进一步明确了对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城市区域及区域扩散传输路径。
图2.2017年上半年“2+26”城市PM2.5浓度排名
德州、新乡、晋城、济南、济宁、淄博、焦作、聊城、菏泽和长治等10个城市的PM2.5浓度有明显下降;
保定、太原、安阳、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和阳泉的PM2.5浓度同比上升20%以上,最大浓度涨幅甚至达到了33.1%。
从2017年上半年空气污染监测数据来看,“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7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出现了较大的污染反弹现象。具体来看,德州等10个城市的PM2.5浓度有明显的下降,其余18个城市均有不同幅度的污染反弹。其中太原等8个城市PM2.5浓度同比上升20%以上,最大浓度涨幅甚至达到了33.1%【图2】。
作为京津冀传输通道城市的PM2.5浓度大规模反弹势必导致京津冀整体空气质量情况不容乐观——在各项治霾政策的综合作用和努力下,北京2017年上半年的PM2.5平均浓度依然产生了同比0.4%的微弱反弹,除了企业超标排放等污染源本身的贡献之外,这一结果还与污染物区域性传输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监察结果为京津冀部分地区的污染反弹现象提供了进一步解释。据环保部发布的媒体消息,在最近的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强化督查中发现有80.7%的受检企业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4]。而到目前为止,公开排放数据的范围还仅只限于在国家或省、市级重点控制排污企业名单和高架源企业名单上的企业。人为干扰监测数据、数据造假和不合规的监测手段更是被经常作为典型违法情况向公众公布。工业企业超标排放及企业自身规范化管理的欠缺是导致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尽快推进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及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全面达标不容忽视。
延伸阅读:
听说你的城市PM2.5又升高了?快来看看排第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