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betway88

兰州蓝正在成为“常态蓝”

来源: 网
时间:2018-12-06 09:08:43
热度:

兰州蓝正在成为“常态蓝”大气网讯:曾记否那些年?山秃秃,荒山枯岭难心欢;天灰灰,心问暮霭沉沉到何年?时过境迁,当年的你能否想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后,现在的兰州也可以“天蓝蓝,白云悠哉笑

大气网讯:曾记否那些年?山秃秃,荒山枯岭难心欢;天灰灰,心问暮霭沉沉到何年?时过境迁,当年的你能否想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后,现在的兰州也可以“天蓝蓝,白云悠哉笑开颜;山绿绿,青山常碧如桃源!”兰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让许多人深知“治污何其难”。为了减轻大气污染,我们制定了一个又一个对策,“蓝天计划”、“123”计划、特殊工程、治污风暴……从造成兰州大气污染的成因出发,重点采取增容、减排、压煤、立法、除尘、控车等措施,最终兰州退出了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闯出了一条重污染城市的治污新路子。截至今年10月底,兰州PM10、PM2.5指数同比分别下降10.7%和8.9%,连续六年持续下降,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兰州蓝”正成为新常态,在朋友圈里“晒蓝天”也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

燃煤锅炉改造抓住了兰州治污的“牛鼻子”

“兰州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也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节点城市。受两山夹一河、冬季无风、以重化工产业为主的‘先天痼疾’影响,过去十年间兰州一直都在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之列。”在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对于兰州治污的调研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论述。

“因为先天不足,兰州的污染防治必须先人一步,治污底子薄,条件差,决定了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跟环保打了半辈子交道、退休前任兰州市环保局副调研员的吕昭文见证了兰州环保发展走过的每一步。

“上世纪80年代初,兰州的环保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由于能源结构单一,冬季取暖全靠燃煤,每年采暖期大街小巷的烟囱‘吞云吐雾’,整个城市弥漫着浓重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兰州开始改造锅炉,安装简易除尘设备,推进城市集中联片供热。”吕昭文说,“现在来看当时的治理手段虽显单一,但是为兰州治污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兰州在全国较早颁布实施了《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历届市委、市政府先后实施了“蓝天计划”、清洁能源改造“123”计划、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殊工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行动计划等专项治理行动。

2012年5月兰州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治污风暴行动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城区800多台5000多蒸吨燃煤锅炉实施治理改造”,兰州市燃煤锅炉改造计划正式实施。燃煤锅炉改造抓住了兰州治污的“牛鼻子”,顺应了能源结构改变的大趋势。“供热企业属于保本微利,改造资金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资金问题,按期完成锅炉改造,采取职工入股、社会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经过近两个月的多方奔走,剩余资金筹措到位。改造工作开始后基本上没回过家。”回想起改造的情形,十里店供热站张站长十分感慨。

2013年,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兰州提前一年完成了市区440家、767台、4347蒸吨燃煤锅炉治理改造,原煤散烧供热锅炉基本退出兰州主城区;这一年,兰州收获了299个好天气,摘掉了污染城市的帽子。

全年常态抓冬季重点抓

从简单的锅炉改造到集中联片供热再到能源清洁化,出租车、公交车油改汽,燃煤退出主城区供暖历史舞台,改革开放40年也是兰州能源结构调整变化的40年。

如果说改变能源结构打开了兰州治污的突破口,那么以人为本、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则把兰州污染防治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兰州市积极寻求高层次智力和技术支持,与中国环科院合作进行兰州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开展大气污染治理“院士行”等活动,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污染治理把脉会诊,分类排出攻坚重点和具体治理措施,明确资金筹措计划和重点项目建设时序,确保任务到位、责任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执法到位。明确每年污染治理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治污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为将各项治污措施落到实处,兰州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快依法治污进程,为科学治污保驾护航。2013年以来先后修订和制定了《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11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环保法律法规。

“确定了环境立法、工业减排、燃煤减量、尾气达标、扬尘管控、林业生态、清新空气和能力提升等八大治污工程,先后实施了916个重点治污项目。”市环保局局长芮文刚说。

此外,近年来,兰州市坚持“反弹琵琶、冬病夏治”。针对重污染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季采暖期的现状,采取治管并举,对城区燃煤供热锅炉进行“换血式”的煤改气治理,减少生活用煤260万吨,消减全市煤炭消耗总量的20%左右,冬季污染显著减轻。同时,制定更为严格细致的冬防方案,连续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别行动,营造全市行动、全民参与的“冬防氛围”,形成了全年常态抓、冬季重点抓、年年持续抓的机制。

治污成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

在治污工作中,兰州市实行“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模式,成立了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下设五个专项治理工作组,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参与,建立了“一周一调度、一周一考核、一周一通报”的工作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倒排时间,挂图作业,使大气污染治理成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打消“大企业难管、不好管”的顾虑,坚持依法治污,严格执法,措施上力求硬中加硬,要求上力求严中有严,先后实施了210项重点工业治污项目,启动实施了100家重点企业出城入园。把顶层谋划的“最先一公里”和具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结合起来,按照“一格多用”的思路,全面推行了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楼院、小区),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

此外,通过明察暗访、延伸督查和跟踪问效,形成督促落实的“组合拳”,对部门和县区工作起到一种倒逼作用,让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在整体战攻坚战中得以解决,成为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开创大气污染治理“兰州模式”

有监测数据统计以来,“十五”期间兰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185天(按照API评价标准),“十一五”以来,兰州市继续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期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241天,比“十五”时期增加了56天;城区空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2.78%和20.83%;年均空气污染综合指数降幅达17.4%。

实践证明,治理污染“治”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成为促进开放和发展的催化剂、凝聚社会共识和民意民心的助推器。

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治理成效,2013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来兰学习治污经验,2015年在巴黎国际气候大会上兰州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2017年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获得省政府质量奖。

国家环保部对于兰州治污的评价是:“突破性地摘掉了长期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黑帽子’,开创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模式’。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效,关键在于狠抓干部作风转变,把过去那些停留在纸上的措施变成了行动,落到了实处。”


原标题:“黑帽子”成回忆朋友圈“晒蓝天” 兰州蓝正在成为“常态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