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近零排放技术趋于成熟——访国能中电节能环保董事长白云峰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9 23:25:06
热度:90

近零排放技术趋于成熟——访国能中电节能环保董事长白云峰燃煤电站这个用煤“大户”已经被公认为引发雾霾的“元凶”,污染物治理成为了治霾的关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也成为雾霾频发之下公众最关

燃煤电站这个用煤“大户”已经被公认为引发雾霾的“元凶”,污染物治理成为了治霾的关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也成为雾霾频发之下公众最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近零排放”的概念应运而生,而其所带动的千亿级的环保市场究竟会给我国大气环境乃至经济和民生带来怎样的影响仍然难以预料。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国能中电”)董事长、国家环保部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白云峰先生。

中国能源报:您怎么看待目前“煤改气”、“去煤炭化”等热议话题?

白云峰:从2011年开始,关于中国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话题就没停息过,有人提出通过“煤改气”等手段实现“去煤炭化”,以期通过减少燃煤总量降低燃煤污染物排放。这种观点并不可取,我们认为,应通过节能减排的技术手段降低单位GDP的能耗进行“控煤”,而不该是“去煤炭化”。面对自身一次能源结构的现实,靠“去煤炭化”解决污染物排放的问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其次,国家能源战略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安全问题,通过能源进口等办法试图调整能源结构是不现实的。据我了解,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能耗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控制工业能耗是控制煤炭消耗的重点。其实燃煤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可通过相应的节能改造,设备、技术的更新升级及提高煤炭利用的集中度提高燃煤使用效率。同时利用最先进污染物治理技术使得燃煤污染物排放达到燃气的水平,也就是“近零排放”。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我国燃煤污染物排放治理技术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白云峰: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在于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合理降低煤炭消耗量,并对燃煤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大力治理来降低燃煤大气污染排放总量。目前国内的污染物治理技术手段已经完全能使得燃煤电站达到 “近零排放”标准,但是如何满足国家环保强制要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近零排放”及燃煤企业的自身需求,需要环保企业为之出谋划策。作为环保企业要加大研发的投入,从技术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使得“近零排放”能适应我国复杂多变的燃煤情况及波动较大的锅炉负荷。同时各类污染物治理设施应当系统、协同、高效、可靠设计,以降低环保设施的基建投入。同时要实现环保设施低能耗,低成本运营,尽可能减少环保系统能耗。

目前燃煤电站污染物“近零排放”治理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个误区,“唯指标论”,认为“近零排放”即是对燃煤污染物进行改造,使得SO2、NOx、粉尘达到“近零”要求以简化环保系统配置。其实达到了目前国家强制要求的指标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近零排放”,造成雾霾还有些很关键的污染物,比如重金属、酸性气溶胶、PM2.5等,这些就需要在电站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末端采用“湿式电除尘”技术,确保粉尘排放的同时减少上述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能源报:许多业内专家认为《行动计划》要求的排放标准过于苛刻,按照此排放标准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十分不经济。对此您如何看待?

白云峰:关于国家《行动计划》,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国家能源局是经过多方面调研和科学论证得出的,那些所谓的排放要求过于苛刻的论调其实是不懂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已经受到了来自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政府有关部门极力主张以燃气的排放作为标准,提出了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的新标杆,这是大势所趋,也让我们看到了政府治霾的决心。

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电厂都已经加入了“近零排放”改造的大军,我认为这是发电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成功的案例充分说明了“近零排放”的技术已经完全能满足现实需要,“近零排放”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这是符合我国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的提升固然会引发顾虑,但这些困难我们通过技术创新都一一克服了。例如,国能中电实施了上海外高桥百万机组的脱硫改造,在全国率先达到了“近零排放”的标准,目前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多,这就是最好的实践证明。

有人认为企业“近零改造”资金投入过大,我觉得需要特别阐明一下,所谓的改造,是在原有系统及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不是颠覆性的创造,不是推倒重建。我们在强调“近零排放”的同时,还通过提高环保装置的节能效果,为电厂降低环保装置的运营成本,让环保不再成为企业的经济负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