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农村为何野花不再烂漫? 滥施化肥滥用农药令人痛心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9 18:01:45
热度:72

农村为何野花不再烂漫? 滥施化肥滥用农药令人痛心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们直言,这些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村污染之痛却令人忧心。河中再无鱼虾记者近期在豫西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们直言,这些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村污染之痛却令人忧心。

河中再无鱼虾

记者近期在豫西一个平原小村庄采访,只见村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大沟,北侧是一条河。村民们告诉记者,十几年来,村里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家户户基本盖起了楼房,水泥路通到门口,小轿车、面包车也多了起来。不过,同时多起来的,还有沟里的垃圾,少了的则是村道两旁盛开的槐花和河中的鱼虾。

村民们对家乡的疏离感首先来自村后那条河。村里一位长者说,那条河名叫蟒河,经历了从清澈到乌黑再到浑黄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清澈的河水里满是鱼虾,村民一晚上能捕一编织袋鱼虾。到2000年左右,河水已经乌黑,散发出一股恶臭,连浇出的地都是油腻的。后来经过治理,乌黑的水变成了浑黄的水,虽然没有了刺鼻的臭味,但也基本没有了鱼虾和青蛙。

垃圾让熟悉的家乡面目不再。一位从村里考出来的大学生小李说,村两旁的沟里原来流淌着小溪,竹林、野花密布,现在小溪早已干涸,竹林被砍伐殆尽,连沟都快被填平,不过,填平沟的不是黄土,而是堆积如山的垃圾。“现在生活好了,吃喝不愁了,产生的垃圾也多了,农村不像城市有专门的清洁工,农村的垃圾就随意堆在村旁的沟里,越堆越多,看着难受,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62岁的村民王宝贵说。

不被正视的污染

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告诉记者,像这个豫西小村一样,除工业外,更多面广量大的污染来自生活垃圾、农药残留等,这些污染不像工业污染那样可见、可闻、可感,一些村民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的隐患,对此熟视无睹甚至麻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白象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忠良说,一些剧毒农药造成严重的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土地污染不同于肉眼可见的水污染,较为隐蔽,且有着治理成本高和周期长等特点。“土地污染危害大,治理起来较为困难,最终危害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

“除了农药,还有化肥使用过量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村医马文芳说,为实现增收,老百姓攀比着给庄稼上化肥,你上一袋,我上两袋,越上越多。

还有一种常常被忽视的污染——农药包装物残留。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农药包装袋或瓶子,在田间地头并不少见,但由于分散未能引起村民足够的重视。一位种粮大户告诉记者,“虽然河流治理了,鱼虾却仍然很少,这与随处乱扔的农药包装物有很大关系。”他说,我国农药生产门槛低,很多农民用的都是低质量、难吸收的农药,这些农药残留物随着沟渠进入河流,鱼虾都被毒死了。

王宝贵说,大概5年前,周边的几个村子被整体搬迁,原因是那里的村民血铅严重超标。那几个村子挨着当地最大的金铅冶炼厂,不少村民在厂里上班,收入也普遍较高。但是,同最大的污染源相伴生活十几年之后,村民们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血铅中毒”,甚至地里的庄稼也早已“中毒”,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接受搬迁的命运。

农村污染必须管起来

门前几棵树,屋后一片塘,野花烂漫,蔬果齐垄……这是许多人心中的乡情乡韵。如今,这些曾经熟悉的景象渐行渐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列出一组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生态县建设中化肥的使用上限为250公斤/公顷,但全国化肥的实际用量平均已超过440公斤/公顷,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我国农药使用量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一年使用175万吨左右的各种农药,其中七成进入土壤、空气和水域中,只有三成直接作用于目标生物体。“这些被大量使用的农药造成目前土壤酸化、耕地质量退化,农村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武隆县委书记何平认为,要更加重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尽快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上升到法治层面,进一步筑牢法律防线,同时加强对生态地区土地面源污染的执法力量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地区集中连片环境整治力度,建议继续加大项目和资金的投入力度;要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升级,鼓励农民推广使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要加大对循环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村规模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粪污转有机肥生产、沼(粪)液沼(粪)渣还田机械化研发和应用、秸秆再利用等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建鸿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平建认为,农村污染必须管起来,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加环保投入,并明确农村环境污染监督主体。关闭剧毒农药生产厂家,研发低毒高效农药,并对土地进行测量,根据土壤的需要施肥,严格限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规定被污染土地的修复要求和措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