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白色垃圾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19-09-19 13:27:36
热度:108

白色垃圾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白色垃圾”污染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论述了我国“白色垃圾”的污染现状以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关键词:白色垃圾;污染

“白色垃圾”污染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论述了我国“白色垃圾”的污染现状以及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白色垃圾;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扩大,石油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以石油为原材料的塑料产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增加与提高。由于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易加工、耐消耗、防漏水等特点,塑料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几乎无处不在。塑料制品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废弃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包装袋和废农膜会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白色污染”,也就是“白色垃圾”。“白色垃圾”的危害主要有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视觉污染指散落在环境中废塑料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散落的废塑料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的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潜在的危害指废旧塑料进入环境后,由于很难降解产生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废旧塑料制品在土壤中阻碍农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减产。其次,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制品被动物误食导致死亡。

1“白色污染”的现状

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农膜、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大量使用。我国从80年代农业生产开始使用薄膜,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废旧农膜。90年代以来,各种塑料袋和一次性餐具的广泛使用,给顾客带来很大的方便。由于一开始人们对废塑料带来的隐患缺乏认识,从而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我国塑料产量增长很快,1992年塑料原料产量约370万吨,成为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口近600万吨,国内塑料的消费量1100万吨。1996年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达1574万吨,其中薄膜为240.6万吨(含农膜93.3万吨)。1990年以来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年~199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8.9%。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有关人员介绍,1990年国内包装用塑料为95万吨,1995年为211万吨。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相对应,中国也是世界上“白色污染”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年需各种快餐盒100亿只以上,方便杯等一次性水具200亿只,其他塑料包装产品数十万吨,单我国铁路客车每年耗用白色餐盒约7亿只,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垃圾中,一次性塑料用具要占到垃圾重量的5%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地膜覆盖面积达500km2,每年每公倾耕层中农膜残留量高达45kg,残留的废膜不溶解、不腐烂、阻碍水分的输送和植物根系的增长,连续使用两年以上麦田,每亩残留农膜碎片6.9kg,小麦减产9%,连续使用5年的小麦田,每亩残留农膜碎片达25kg小麦减产26%,倾入海洋中的塑料制品日积月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白色污染”严重的危害生态环境,己成为全球的公害。“白色污染”受到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极大关注,并声言各国若再不研究施行对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将要被塑料覆盖。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己取得显著改观;二是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三是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以重复使用,可用于造纸、炼油、制漆、做建材等。废塑料制品在进入垃圾堆前,进行分类回收,是提高废塑料利用价值增加回收量的有效措施。在发达国家,由于政府严格管理,市民己养成良好习惯,未出现过视觉污染。在技术方面,一是以纸代塑,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

3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的措施。

3.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要调动人们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塑料制品的积极性;需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3.3管理工作跟不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一步加大管理措施的力度。

3.4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新闻媒体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生产、经营塑料制品的单位没有责任感,没有认识到自身履行的义务,没有回收利用处置的思想及具体行动。

4“白色污染”防治对策

4.1建立专门的“白色污染”治理法规。治理“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在某些方面应有一定法规来约束。如制定《塑料制品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强制回收废旧塑料管理规定》及《废旧塑料回收优惠政策》、《塑料包装一次性餐具处置设施环保标准》等法规和标准。

4.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治理“白色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进行大规模环境法规宣传,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法制观念和道德水准,使民众充分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自觉抵制或减少塑料制品的消费。

4.3从源头抓起,减少“白色污染”的产生量。“白色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减量化,要从源头消减,适当控制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和生产量。

4.4将“白色污染”治理措施纳入政府的环境目标管理工作中,进一步限制“白色污染”的产生,并且制定减少“白色污染”提高废旧塑料利用率的鼓励政策和强制的回收政策,使废旧塑料无害化、资源化。

4.5建立“网络式”的回收管理机构。废旧塑料回收是治理“白色污染”的重要手段,可以由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部门或专业垃圾清运部门组成一个网络式的回收管理机构进行回收。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这样,就完全有可能变“白色污染”为“白色资源”。国外就有设置不同颜色的垃圾箱分类收集废弃塑料制品使其获得再生利用的做法。并在进行这项工作的同时,做好废物可变成资源的宣传工作。

建立公众举报电话,设立监督员,由社区居民自治团队,组织本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白色垃圾管理,定期公布塑料收集、清运、处置以及相关经费支出情况。逐步建立参与、管理、控制输入易耗塑料制品的机制。

4.6选择区、镇或街道试点,探索经验,逐步全面铺开。选择1至2个区、旗(县),甚至可小到街道进行废旧塑料的回收管理和利用等试点。试点工作开展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降低废旧塑料的产生量和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倡导用菜篮子或布袋子买菜,逐渐减少、淘汰塑料袋,教育居民养成不乱扔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等好习惯。

4.7科研机构和单位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寻找切实可行的替代品。鼓励开发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材料,扶持生产利于环境保护的包装材料的企业扩大再生产,逐步替代塑料包装袋,减轻“白色污染”的危害。如可以大力推广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的一次性餐具,污染小、可降解,这样既可减少秸秆带来的污染,又可做到废物不废,变废为宝。

总之,鉴于我国白色垃圾的污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应尽快完善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建立环保监督、环卫管理体系,强制回收公众参与的减废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白色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