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海洋司胡松琴:为地方政府拉紧法律“紧箍咒”
生态环境部海洋司胡松琴:为地方政府拉紧法律“紧箍咒”【讯】“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总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有许多制度创新和务实
【讯】“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总结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经验,有许多制度创新和务实管用的举措。”生态环境部海洋司副司长胡松琴在解读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时表示,新修订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为地方政府落实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任务措施目标拉紧法律“紧箍咒”。
完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增强了法律震慑力
“比如建立了海洋环境目标责任制与考核评价制度。”胡松琴举例说,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其管理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未完成海洋环境保护目标的海域,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区域限批和约谈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措施,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为地方政府落实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任务措施目标加紧法律“紧箍咒”。
胡松琴指出,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确立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制度。在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实践的基础上,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划定国家环境治理重点海域及其控制区域,制定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沿海省市地方制定其管理海域的实施方案,开展综合治理。“这将为巩固前期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继续深入实施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改善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建立了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制度。“海洋垃圾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海洋污染问题之一。在部分沿海地区,海洋垃圾问题比较突出,尚未实现常态化清理处置,影响岸滩环境和公众亲海体验,部分海洋垃圾难以降解,还会被海洋生物和鸟类误食并损害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威胁海洋生物多样性。”
胡松琴指出,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聚焦海洋垃圾这一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管理海域的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清理制度,统筹规划建设陆域接收、转运、处理海洋垃圾设施,明确海洋垃圾管控区域,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这些规定体现了系统治理的思路,多环节多举措遏制海洋垃圾入海数量,通过拦截、收集、打捞已经进入海洋的垃圾并上陆处理,形成了海洋垃圾陆海统筹治理的闭环。”
“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还在海上排污许可、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治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海洋倾废等方面作出一系列新的规定同时,在法律责任方面也增加了处罚事项、加大了处罚力度、丰富了计罚方式和处罚手段。”胡松琴指出,这些有效解决了“该硬不硬、该严不严、该重不重”的问题,完善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增强了法律实施的震慑力。
加强对海洋倾倒监管,新增连带责任制度,建立信用记录与评价应用制度
“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在加强对海洋倾倒监管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规定。”胡松琴表示,海洋倾废监管对于统筹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针对海洋倾废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实践经验与国际履约成果,完善审批与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废弃物源头管理。继续实施可以向海洋倾倒的废弃物名录制度,以严格管控海洋倾倒的废弃物种类,从源头避免和减少海洋倾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源头防控”等原则,在这次修订的法律中增加“国家鼓励疏浚物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避免或者减少海洋倾倒”有关规定,严控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数量,统筹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高质量发展。
二是科学布局海洋倾倒区。进一步强化海洋倾倒区的科学布局和全局性谋划,增加倾倒区规划制度,明确倾倒区规划应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据规划统一开展倾倒区选划,以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优化我国海洋倾倒区的布局,特别是近岸和远海倾倒区的分布比例,尽可能减少倾倒活动对倾倒区及其周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法律规定要定期对倾倒区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调整、暂停或封闭倾倒区等管理措施。
三是完善许可及监管制度。深化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倾废许可审批层级,明确海洋倾废许可有关申请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海域派出机构提出。强化产生废弃物单位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明确由产生废弃物的单位作为倾废许可申请的主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倾倒作业船舶等载运工具,增加安装使用符合要求的海洋倾倒在线监控设备等规定,并强化倾倒作业报告制度,有效提高监管效能。
四是强化法律责任及监督执法。针对海上违法倾废活动频发、违法处罚偏软偏轻等问题,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了处罚金额,增加了一定时间内行业禁止等处罚手段,以及扣押船舶等行政强制措施。新增了连带责任制度,明确获准倾倒废弃物的单位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受托单位承担连带责任等,同时还建立了信用记录与评价应用制度,对违法活动形成有力震慑。
-
重庆市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全部实现督察进驻2023-12-20
-
有期徒刑10年6个月!这名生态环境局原局长一审判决结果公开2023-12-19
-
生态环境部:废硫酸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发布!2023-12-15
-
银川又有4家企业被生态环境部门曝光2023-12-15
-
重庆启动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2023-12-15
-
浙江省公布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2023-12-14
-
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公司首个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开工2023-12-13
-
这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涉嫌严重违法违规2023-12-13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曝光一批未达标空气污染源名单2023-12-13
-
国新办: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完成投资1921亿元2023-12-13
-
刘友宾:生态环境厅局长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2023-12-12
-
毕节市生态环境局纳雍分局督促指导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环境质量2023-12-08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2023-12-08
-
浙江“蓝色循环”创新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2023-12-08
-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有成效,但鉴定评估难等亟待解决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