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掐断”的河流,怎么管?
被“掐断”的河流,怎么管?【讯】如果不是身处河道中央,很难想象在一条相距约百米的河道中,人可以纵贯自由通行。东经100°、北纬24°,是西岭河一处断面的坐标。这里位
【讯】如果不是身处河道中央,很难想象在一条相距约百米的河道中,人可以纵贯自由通行。
东经100°、北纬24°,是西岭河一处断面的坐标。这里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河为恭城河右岸一级支流。当无人机拉升至高空,从上帝视角往下看,一条蜿蜒的玉带自崇山峻岭间潇洒流淌,却从这一坐标起戛然而止。在此后的下游3公里处,裸露的河道呈暗黄色,在无人机的镜头里一览无遗。
恭城河隶属水量丰沛的珠江流域,是谁“掐断”了河流?中国环境报记者近日跟随生态环境部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珠江南海局)工作组,到现场开展调研。
河道减脱水在南方丰水区并非个案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远山云雾缭绕,脚底下是干涸的河道,肉眼能看到几处零星的小水洼。“感觉像在爬山。”工作组里一位专家穿梭在比人还高的植物中,回过头说道。
U字型的河道底部,大块的鹅卵石天然形成一条道路,两边已簇拥长满3-4米高的植物。一位监测人员拨开植物往深处走,同时分析说:“从植物生长高度来看,断流应该不是一两年了。”
穿过桥洞,在一片地势略高河道里,腐烂的柿子堆积如山。不远处,建筑垃圾、农业垃圾与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珠江南海局监测与科研中心的张家卫和张雪雁对河流的水文和水生态进行测量。由于水面过小,无法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河宽及河深,现场改用米尺对仅有的水洼进行测量。“根据现场实测河段面积、流速,估算出所在横断面流量0.14立方米/秒,与《恭城河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规定下游恭城断面水生态流量8.89立方米/秒的目标,相距甚远。”张雪雁说。
峻山水库坝下减脱水河段(西岭河)
水去哪儿了?答案也许在河道正前方。在那里,一座黝黑的庞然大物拦腰横跨在两山之间。无人机在高空盘旋,“这是峻山水库,可以看见水库里水量充足,但看不见有生态流量下泄。”工作组专家初步判断,河流出现断流,主要是水库把上游来水都蓄起来了,没有及时泄放生态流量。
峻山水库坝下减脱水段示意图
在恭城河水域,工作组沿河巡查途中又发现两处断流河段,一处是在宽约89.6米的河道内,只有孤零零的几段流水,大面积河床裸露在外,十分明显。而另一处河道没有明显流水,“从水洼内绿油油的丝状藻类可判断,这段河道已经很久没有流动的水流了。”工作组成员告诉记者。
左图为恭城河干流断流河段,右图为源口水库下方河道。
生态功能一旦破坏将积重难返
生态流量指为了维系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保留在河湖内符合水质要求的流量(水量、水位)及其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四条明确要求“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均明确要求,开发、利用和调节、调度水资源时,应当统筹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保障基本生态用水。
工作组专家认为,河流断流除受到气候变化、自然水文波动影响外,主要原因在于人为。
断流究竟会给水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以恭城河举例,首先,河道周边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周边环境,一旦遇上汛期,突然增加的水流会将垃圾带入下流河段,造成环境风险隐患。
“其次,水量不足会影响流域内水体自净能力,长期缺水还会导致生物种群在流域层面或者小区域层面上发生缺失。”工作组专家告诉记者。
根据现场水生态采样后结果显示,峻山水库坝址下游减水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生物指数及着生硅藻多样性等,都不同程度劣于恭城河其他丰水河段,水生态系统结构较差。
“最关键的是生态流量断流造成的后果具有隐蔽性,短时间难以发现直接或明显的危害。长时间造成的后果却积重难返。生境受损后,局部和小范围物种可能就此消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乔飞表示。
2023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在水资源方面,着力推进重点河湖生态用水逐步得到基本保障。到2025年,354条(个)河湖要达到生态流量要求。
“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直指“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要求。“如果河道中连水都没有了,何谈有鱼有草呢?”工作组成员说。
建造时间久远的水电站如何考虑生态流量?
四周,青山环绕,脚下,河道干涸,这样的场景似乎有些矛盾。
在结束西岭河的现场调研后,工作组前往河道附近的峻山水库和水电站以及恭城河源头处的第一座水电站——源口水库询问情况,确认水库枯水期及丰水期流量下泄信息。
在水库和水电站调取生态流量下泄信息时,源口水电站一位技术工作人员说:“源口水库的水只用于农业灌溉、饮用和水力发电。”他表示,水库并没有下泄生态流量的要求。
当工作组辗转联系到水库负责环评工作的管理人员后,对方表示,源口水库建设时间历史久远,当时并没有环评报告,后续也并没有补充环评相关材料。
工作组调研峻山等其余水库时发现诸多问题:水库在线流量监测及视频监控设备长期损坏,相关管理人员对恭城河生态流量保障工作要求不了解、不掌握,无法提供生态流量保障调度等相关记录台账,未落实《恭城河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相关保障措施。
记者查看水利部于2020年印发《第二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的函》(水资管函〔2020〕285号),其中批复实施的《恭城河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恭城河生态基流保障目标——依托峻山等水库的监测设施,对恭城河干流骨干水库的入库流量、出库流量、出库水位、水库蓄水量等进行监测,并开展生态流量保障调度。
近年来,为了加强生态流量保障,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强调“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严格生态流量管理,强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
然而根据工作组现场调研情况,建设时间久远的水电站没有环评报告或环评文件未明确生态流量要求;后续政策已明确生态流量,相关管理部门在执行层面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中国水利网公开信息里也指出上述问题,“我国已建水利水电工程数量众多,工程规模、类型和年代各异,建设主体复杂,生态流量保障落实情况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工程大多未明确生态流量泄放要求,调度管理制度不健全,泄放设施和监管措施不完善,生态用水保障历史欠账多。部分已具有生态流量目标的工程,存在审批文件规定不一致或不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等问题”。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杨钦表示,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流量一般都有严格下泄要求,但部分小型水电站或者建造时间久远的水电站没有对生态流量做出要求,并缺少生态流量泄放设施。
工作组表示,“针对建设时间较早,环评文件未明确生态流量泄放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应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尽快补充完善生态流量管控要求,完善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
为探索推进已建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2022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并于今年4月印发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河湖名单和工程名录,选取168条(个)典型河湖和343个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开展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先行先试,推进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管理。
从政策制定到具体落实到位,根据工作组现场调研来看,生态流量下泄保障工作依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河湖生态流量监管还有哪些难题待解?
“河湖生态流量保障达标评价属于‘事后’性质,一旦河湖生态流量遭到长时间破坏,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损害已不可避免。因此,完善河湖生态流量工作保障和监管工作刻不容缓。”珠江南海局工作组成员说。
近年来,为加强珠江流域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监管,珠江南海局充分发挥流域局在水资源监管领域的专业优势,认真谋划、周密部署、积极探索,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暗查+明查”方式组织开展了跨省界河湖、重点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矛盾突出或减脱水问题严重区域生态流量保障情况监管。在现场工作中,工作组发现,标准不明晰、数据不流通、监测能力欠缺……种种问题成为生态流量监管工作的掣肘。
那么,上述问题如何破题?
首先,需进一步明确重点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管控要求。相关部门现阶段制定的流域生态流量保障方案中确定的管控断面数量偏少,仅在最下游的水量汇集处设一处管控断面,且普遍未制定敏感期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方案,不利于全流域全过程生态流量保障监管。工作组建议,将水利水电工程取水拦河坝(堰、闸)处河流断面作为生态流量保障管控考核断面,以科学客观反映河流生态流量实际情况。
其次,加强信息共享,提高生态流量监管水平。根据部门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门对生态流量履行监管职责。水利部门在水文监测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方面,构建了相对完备的体系,对水资源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应用支撑。
“建议加强部门间工作联动和数据共享,建立生态流量保障监管部门联席协商机制,为生态流量(水位)监测预警和精细化调度与管理夯实基础。”工作组建议,“生态流量保障控制断面应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监控数据传输规范安装监测监控设施并按要求接入生态环境监管部门信息平台,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管理部门应加强水库生态调度,明确生态流量泄放方式,规范工作台账记录,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和湖泊适宜生态水位。”
最后,加强标准研究,确保生态流量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生态流量保障监管工作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集复杂性、开放性、综合性于一体,亟须加快开展生态流量确定方法、监管措施、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完善技术规范,统一指导全国生态流量的确定。
工作组表示,“针对生态流量确定方法,亟需在现有生态流量计算技术标准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水生态功能的完整性,研究针对性强、实用性强、覆盖面广,适用于不同类型河流、不同敏感时期、不同保护目标对象的差异化生态流量确定的标准规范,确保生态流量科学合理可行”。
上一篇:山东致力编制土壤隐患排查系列指南
-
浙江省公布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2023-12-14
-
生态流量如何保障?有哪些政策要求?2023-12-14
-
南水北调生态环保公司首个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开工2023-12-13
-
这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涉嫌严重违法违规2023-12-13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曝光一批未达标空气污染源名单2023-12-13
-
国新办: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完成投资1921亿元2023-12-13
-
刘友宾:生态环境厅局长要当好“第一新闻发言人”2023-12-12
-
边督边改!青海检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案例2023-12-12
-
甘肃省甘南州生态保护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无序采砂问题突出2023-12-11
-
毕节市生态环境局纳雍分局督促指导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农村环境质量2023-12-08
-
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2023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2023-12-08
-
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有成效,但鉴定评估难等亟待解决2023-12-08
-
揭牌!江南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成立!2023-12-07
-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进入下沉工作阶段2023-12-07
-
违规取水、挖湖造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问题为何一犯再犯?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