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何时休?
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何时休?【讯】12月1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
【讯】12月1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河道生态修复之名,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破坏自然生态,影响河道行洪安全。
河南省存在违规造湖行为,并非首次发现。2021年4月,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河南省督察发现,郑州、开封等地市不顾水资源禀赋,以引黄调蓄灌溉、民生供水为名,大量引用黄河水搞“人工造湖”,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利用的严峻形势。
实际上,一些地方以生态修复之名违规“挖湖造景”的现象屡见不鲜。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雪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出现盲目新建、扩建水景观,以引黄调蓄灌溉、民生供水、生态修复等为名“挖湖造景”的现象,挤占了农业用水,增大了生态风险。
“挖湖造景”,不止黄河流域。今年9月,自然资源部通报了56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其中侵占耕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问题占了7个,涉及辽宁、浙江、安徽、福建、广西、云南6个省份。
为何“挖湖造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的政绩观出了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用“面子”工程取代了实实在在的努力。打着“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生态城市”等各种旗号,实施“挖湖造景”工程,认为这样就可以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实际上,却不顾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生态环境状况,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致力于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共融共赢。恢复生态系统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帮助其为人类和自然带来利益。而不是看似满眼绿色,实际与当地环境不符,绿色难以长存;看似碧波荡漾,实际上水资源枯竭、地下水超采。
盲目挖湖造景,该停下了。
-
浙江为什么要给生态环境定标准?2023-12-04
-
湖北举办第二轮第二批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驻动员会议暨业务培训班2023-12-01
-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部实现督察进驻2023-11-29
-
钟寰平: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2023-11-29
-
涉及生态环境部司长 今年已有多位生态环境部门干部落马!2023-11-29
-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标准2023-11-29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举报方式汇总2023-11-29
-
市政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项目助推张家口市生态文明建设2023-11-24
-
广东省纵深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023-11-24
-
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2023-11-24
-
全国首个村级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如何实现水清业兴的?2023-11-15
-
贵州省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黔西南州开展督察2023-11-13
-
广东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有哪些亮点?2023-11-13
-
宜春公布4起生态环境领域典型案例2023-11-13
-
碳汇替代性修复生态检察模式的思考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