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9.04%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3-11-24 23:13:54
热度:48

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9.04% 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日前,一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主题的全省现场会在马关县召开,来自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相关负责同志在内的7

日前,一场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主题的全省现场会在马关县召开,来自省级相关部门和各州(市)相关负责同志在内的70余人齐聚文山,进村入户看成效、寻亮点、学经验。

到文山农村看污水治理,这在以前,群众不相信、干部不敢想。我州山区半山区占97%以上,1.3万余个自然村在山麓坡地星罗棋布,呈现“小散居”“户不连户、村不连片”的特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始终赶不上全省平均水平。

事虽难,做则必成。近年来,我州认真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全面落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坚持以“三个一”为切入,抓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分类施策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污水变净、乡村变靓的华丽蝶变。截至目前,全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9.0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3位。

因地制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有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提升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面临收集难、处理难等问题。我州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走进马关县坡脚镇田蓬村,村庄整洁、道路干净、庭院清爽,村民甘榜辉正忙着清洗衣物,洗衣机排出的污水顺着地面流入排污管道、流向村尾处的化粪池,经沉淀发酵后被附近村民用作农田灌溉。“污水都统一收集处理了,现在村子不光看着美丽还没有怪味了。”甘榜辉对当前的生活环境十分满意。

田蓬村地势高低起伏,农户居住较为分散。该村依山就势将53户划分为4个片区,建造4座“大三格”化粪池,采取“多点收集、分区治理”资源化利用方式。同时结合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村庄长远发展规划,在保障“大三格”化粪池处理能力基础上适当扩建存水容积,实施“污水治理+产业发展”一体推进,既解决了治污难问题,又保障了农田灌溉用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与田蓬村不同,广南县坝美镇汤拿村地处国家AAAA级坝美世外桃源景区入口,252户人家集中成片,民居依山而建、层层跌落。立足景区入口和村庄实际,汤拿村实施了污水管网、污水化粪池、格栅、沉淀池等设施建设,全村生活污水通过户收集、管运输,先后经污水化粪池、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处理后达标排放。

我州针对不同村庄现状,探索推出城镇纳管、集中收集、连片收集、分散收集4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靠近乡镇周边的村庄优先接入污水处理厂纳管处理;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推行集中收集、设备处理、达标排放;对集中连片村庄推行“农户小三格+集体大三格+氧化塘/湿地”生态处理;而超过八成的村庄则结合“厕所革命”,利用农户房前屋后“四小园”就近就地消纳。

记者了解到,4种治理模式仅为大小村庄提供样板,而在实际工作中,同一村庄混用不同治理模式的不在少数,可以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治污。

整合资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实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千家万户,项目工程量大、覆盖面广、需求资金多。而对于财政并不富裕的文山来说,钱从哪儿来?这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

我州用好用活用足支持政策,制定出台《文山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从今年起统筹上级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的10%用于各县(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奖补,并整合州级行业部门的现行资金和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推进和各计其功的工作原则,明确不同行业部门的职能职责,充分打好资金“组合拳”,形成合力解决建设资金来源的问题。同时,立足有建造沼气池历史的实际,全面摸排并将7.8万余座废弃沼气池改为化粪池,将358个臭水塘、废弃小水窖改造为村内小景观,探索出高效经济的“以废治废”模式。

政府帮一点、群众干一点,花小钱就能办大事。在马关县坡脚镇大讯村,有一个特别的机构:自建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污水治理工作;还有两支特殊队伍:以“村内工匠+群众”的方式组建的施工组和以村小组为单位、青壮年带头、男女搭配、老少结合的方式组建的互助组,主要负责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示范作用,通过群众会议带、组织结对带、先进典型带,群众投工投劳、互帮互助的积极性非常高。”坡脚镇党委书记杨洪旭介绍,大讯村的群众投工投劳388个工时,直接省下人工成本4.6万余元,加上行业部门指导省下设计费、闲置资源利用省下材料费等,整个项目原本预算36.6万元,实际只用8.9万元就干成了。

自建委员会、施工组、互助组……这些以群众为主体的队伍,已成为文山大小村庄治污“主力军”。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花小钱办大事”的理念在文山各地结出了硕果。

建管并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更长效

“村内污水排放有序,严禁乱泼乱洒、不得破坏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西畴县新马街乡石碑村把污水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并将72户农户细分为6个网格,由党员干部担任网格长,对网格区人居环境进行统一管理。

“管道通畅,排水口正常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马关县马白镇龙树脚村采取“党员+保洁员”的形式,定期对公共污水管网、末端处理设施开展检修维护,确保设施设备正常发挥作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是基础,群众遵守是关键,运行长效是根本。如何杜绝群众随意排污、治理设施“晒太阳”?如石碑村一样,全州1.3万余个自然村全覆盖建立村规民约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红黑榜”晾晒评比,通过“红榜夸一夸、黑榜羞一羞”,促进群众之间相互监督,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压实“乡、村、组”三方责任,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网格长包户”的长效机制,明确农户家中的设施由农户自己负责,户外公共设施由村集体负责管理维护,日常的污水管理维护费用由村集体承担。

自建自管、常治长效。目前,全州建成的198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真正实现治理设施看着管用、用着实用、长期能用,文山农村污水横流、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条条管网铺设完成,一座座处理设施投入使用,文山美丽乡村的生态底色不断被擦亮,一幅水净山青村美民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云南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