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一市一策”助力潍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3-09-13 11:03:45
热度:31

“一市一策”助力潍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2022年空气质量累计改善幅度达31.2%,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位。&rd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0—2022年空气质量累计改善幅度达31.2%,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一位。”这是山东省潍坊市三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成绩单”。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团队功不可没。

深入一线,调研和收集第一手资料,开展来源解析、排放清单编制、应急预案修订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等研究……从2016年开始,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团队送科技、解难题,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总体解决方案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础保障,支撑完成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的既定目标。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来,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潍坊市经济发展也保持着平稳健康的良好态势,GDP累计增长17.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企业集群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把握全貌,为大气污染成因精准“号脉”潍坊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城市之一,是一个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制造业基地。因历史原因,传统产业在潍坊产业结构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万元GDP能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能源、运输结构矛盾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数据显示,2019年,潍坊市空气优良率仅有六成,重污染天数有18天,空气质量多次落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20位。“当时,潍坊并没有纳入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一市一策’帮扶的范围,但潍坊市委、市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积极筹划开展‘一市一策’跟踪研究工作。”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研究所副所长高健告诉记者。PM2.5成分复杂、来源广泛,对颗粒物化学组分和来源开展系统性的观测和研究是制定科学有效防控对策的依据。初到潍坊,必须要做到对全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心中有数。“我们首先开展了针对污染排放来源、污染特征与成因、行业治理方向三大方面的宏观研究,主要从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应急减排清单等具体工作入手。”高健说。随后,潍坊“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以下简称潍坊工作组)在有限的时间里以颗粒物组分、臭氧前体物等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来源解析,摸准了潍坊主要污染问题特征、关键影响指标、关键来源行业区域等“污染脉象”。这也是“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每到一地首先要完成的规定动作。通过对潍坊近万家涉气企业的实地调研,结合主要污染源本地化排放因子的实测,潍坊工作组建立了主要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通过源解析,确定把工业源排放污染物削减作为发力重点。如何利用有限力量,盯住污染物排放大户?潍坊工作组向科技借力量,抓住“一头一尾”开展精准治理。组织专家团队针对典型工业行业企业、机动车移动源、料堆扬尘等污染排放来源的污染控制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针对性制定深度治理方案。同时,实行重污染天气差异化管控,通过技术手段摸清楚企业的位置及排放类型,对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分级管理。针对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好的企业,用在线监控设备进行监管,要求严格依法排放;针对相对较差的企业,下硬功夫加强管控,不让其违法排放;针对处于中部的企业,通过帮扶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包括升级设备、建设智慧平台、走航监测等。在一系列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措施下,2022年,潍坊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99位,同比前进17个位次,历史上首次进入前100名。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吉海告诉记者:“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下,市委、市政府认真分析问题根源,制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机制完善等一系列攻坚举措,举全市之力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良好成效。”有的放矢,织密“天罗地网”联合发力一个巨大的电子屏上正闪动着各种数据,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台前密切关注着数据的变化……近年来,潍坊市先后引入多个科技创新团队,将精准治污融入大气污染防治“血脉”,织牢大气污染监管“天罗地网”,治理精准度和成效大幅提升。比如遇到较重污染过程,在全面掌握污染源范围的情况下,有的放矢,抓住集中力量解决“牛鼻子”问题,确保减排措施落实到位。“这样做既能够高效地把污染源管住,还可以在提高执法精准性的同时,扩大执法效果和影响,在经济上也较为友好。”高健表示。经过数年努力,潍坊市突出污染问题控制成效非常显著,污染问题趋于隐性、分散和轻量。潍坊工作组在已有宏观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微观细节的深入分析,着重数据表象分析和现场排查联动,推动污染治理落小、落细、接地。例如使用高清卫星将潍坊整个主城区按照行政区划分成多个地块,将各部门、各区县涉及的相关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经纬度标注。对各种扬尘源比如正在施工的工地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二次细分,哪些已经治理,哪些没有治理,哪些是新增的,一清二楚。在科技手段加持下,专家团队先后准确识别了铸造行业浇注冷却工段VOCs排放导致臭气并引起周边投诉、氧化法脱硝导致NOx在线监测数据失真等各类问题。结合潍坊的典型案例交办机制,有效推动了相关行业、区域的整改工作。“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监督帮扶组到我公司开展监督帮扶工作,发现公司稳定塔顶部一处漏点,在现场监督帮扶技术人员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漏点的处置。”有一次,帮扶组在现场帮扶期间,利用红外成像发现一家企业65米高处的塔顶泄漏并迅速组织处置,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企业特意致信表达感谢。

三年来,潍坊工作组与潍坊帮扶团队紧密合作,始终坚持“污染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污染什么时候出来,我们就什么时候到位”的作风,几乎全年无休,冬天顶着寒风排查露天焚烧和散煤燃烧,夏季高温天开展VOCs走航和现场检查,“爬烟囱”“爬炉子”成为常态。各类工业排放口、无组织废气收集点、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控设施、各类扬尘工地都是他们的工作场所。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据显示,2020年潍坊市重污染天数下降至11天,2021年下降至6天,2022年下降至仅有1天。PM2.5浓度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改善,空气优良率连续两年达78%以上,2022年首次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累计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一位,荣获国务院2021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督查激励。

利用“一市一策”机制,做好“接地气”人才培养和带动作用

“参与跟踪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积极响应和落实驻点要求,切实深入区县一线,摸清各地污染现状,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在《“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跟踪研究工作手册》的一段话。

“一市一策”的落地实施,离不开大气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的统一组织。成立“国家队+地方队”相结合的“2+26”城市跟踪研究组,编制《“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跟踪研究工作手册》,组织专家指导组赴各城市开展现场调研与技术指导,与地方政府对接,明确地方需求,为不同城市“把脉问诊”,确保“一市一策”落地实施。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已经被纳入《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中。减污与降碳,同频同效同路径,同时同步同目标,不仅要在战略上统筹谋划,也要在战术上一体考虑。“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的工作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近年来,“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科技帮扶在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寻求新突破。“目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已经拓展到全国50多座城市,深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等城市一线进行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指导。”高健告诉记者。

从范围来看,当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已经进一步扩大到污染问题严重、治理难度大的区域,如新疆、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从具体做法来看,进一步开展“成因与治理”分析,针对PM2.5和臭氧复合污染问题开展跟踪研究。同时,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信息化、大数据、平台等工具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精准性和治理效率。

“主要是要利用好数据,尤其是跨行业部门数据,如用电数据、交通数据、铁塔监测数据等。利用好平台技术,实现污染源监控的全覆盖、动态化、高精度。利用好决策闭环的数据化,以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将成因、排放、监管、成效等方面串联起来。”高健表示。

积极发展城市地方技术团队力量,是“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接下来的方向。下一步,将利用好“一市一策”机制,发挥好人才带动作用,培养提升地方科研和管理力量,加强地方技术支持和能力提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