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椒江实现从水净到水美之变
台州市椒江实现从水净到水美之变 随着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落龙山区域成了“鸟类天堂”。目前鸟类种群数量达1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水环境持续向好、鸟类栖居
随着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落龙山区域成了“鸟类天堂”。目前鸟类种群数量达14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水环境持续向好、鸟类栖居繁衍的背后是椒江区铁腕治水的定力和智慧。
多年来,椒江区始终把治水、护水、兴水摆在突出位置,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海洋污染治理、设施基础建设等方面齐抓共管,全区共完成治水投资83.69亿元,实施治水项目419项。
一座望得见碧水、看得见蓝海、记得住乡愁的魅力之城,正在椒江大地上悄然崛起。
污水“智理”:“隐身”的管网清晰可见
走进椒江区葭沚泾—高闸浦一带,好似来到了“世外桃源”。湿地公园、水车文化,让人目不暇接。这既是城市喧嚣中的一片净地,也是鳞次栉比间的一抹青翠。在滨江“超级碗”公共空间,沙丘步道、观景廊桥,营造出水生态与人文艺术交相辉映的秀美景象,被当地市民称为城市“最美一公里”。
而在治水之前,这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秀带”,还都是生态环境堪忧的“工业锈带”。
“锈带”变“秀带”得益于椒江区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善优化排水管网,深入治理城乡污水。其中,完善优化排水管网是重点也是难点。
椒江区持续投入3100万元探索研发“智慧排水”系统,自下而上提升对地下“生命线”的智能化管控,让城市污水从“治理”走向“智理”。
“现在我们只需手持一台移动设备登录巡维APP,就能看到泵站、管线的三维立体图像。”在监管人员小王看来,这套系统就像CT检查一样,将“隐身”的污水管网“扫描”出一张张动态的地下管网图。“无需开挖路面即可查看地下管网的空间分布状态和信息,对管网检查也更加轻松了。”
截至目前,“智慧排水”系统已监测排水户4995家,每公里管网运维时长缩减60%,减少人力投入30%,覆盖两座城市污水处理厂、28座污水提升泵站、7座雨水提升泵站、850余公里排水管网,实现了管网水位、水量、水质数据实时监测以及雨、污系统的定量化分析。
排水管网的优化完善,也让椒江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有了支撑保障。如今,椒江区已完成301个生活小区、314个公建单位、2497个“六小”行业、16个工业园区(含集聚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水域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海域治污:“滴滴快船”助力蓝色循环
炎炎夏日,在椒江区滨江码头附近,聚集起一群渔民在激烈“抢单”。让他们这样乐此不疲的正是“滴滴快船”APP——通过将废弃渔网、塑料瓶等海域垃圾带回“海洋云仓”回收再利用,就能因此获得绿色积分,得到惠民补贴。
这是椒江区树立“从山顶到海洋”的流域理念,推广海域治污“蓝色循环”模式的一个生动缩影。
海域治污“蓝色循环”模式是椒江区围绕海洋污染,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推出的绿色共富实践探索。
“海域治污‘蓝色循环’模式在岸边设立‘海洋云仓’,对含油污染物、生活污水、废铅酸电池、生活垃圾等海域污染物进行分类回收,每年可为每艘渔船节省治污成本5000元,治污效率提升50%以上。”椒江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海上污染物分类回收后,再借助搭建的“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联管平台,形成可视化“电子五联单”,将水污染物转移处置审批由传统的“群众跑”变“数据跑”,简化手续环节17项,平均节约时间1小时。同时,配套开发了“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系统,对近岸企业污染物排放实行全天候监测,实现污染可追溯、过程可还原、数据可监控。
中端收集、末端处置有了,为了让渔民更积极参与海洋污染物收集处置,椒江区在“蓝色循环”模式下,采用“滴滴快船”“东海驿站”、渔民信用评价机制等方式,让渔民主动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惠民爱海”的措施落到实处。
目前,“蓝色循环”模式已吸纳3400多艘渔船、5300多名渔民及沿海镇村500多名群众。去年4月以来,共收集处理海洋污染物4726吨,减少碳排放量约2496吨。
“五水共治”: 提升城市“颜值”
要检验一个城市的排涝排污系统,来一场台风已足矣。
在海门人老金的记忆里,每年的台风季对于椒江区来说都不亚于一场场“大考”:道路被淹,农田发水,污水溢出。而这些年来,他渐渐发现:台风过后,即便是有短暂积水,也能很快排掉,污水则是更难寻觅。
这正得益于椒江区10年前开始的“五水共治”专项行动。
2014年—2017年,椒江区全面清理“垃圾河”,对6条主城区河道进行长效生态修复试验,开展上洋桥泾、鲍浦河(十塘)段、庆丰河、三山河等断头河连通工程,全区河道实行区、街道两级管理以及常态化保洁,基本实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垃圾的目标。
2017年,椒江区完成3个省市控断面剿劣销号,2410处小微水体达标整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成功创建“清三河”,并夺得“五水共治”最高荣誉“大禹鼎”。
2018年至今,椒江区“美丽河湖”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有条不紊地开展。十年来,椒江区始终从保民生的角度,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巩固治水成果,实现治水迭代,不断夯实水环境基础,治水带来的生态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城市“颜值”日新月异。
十年来,椒江区通过剿劣攻坚、“美丽河湖”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行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分别为100%、88.9%,实现从“水净”到“水清”再到“水美”的蝶变。(浙江环保新闻网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四年之变:长江大保护的三峡实践2022-05-06
-
“四川西昌:厕所革命”改善群众“身边事”,方寸之变显为民情怀20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