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走出去”应避免同质化竞争
动力电池“走出去”应避免同质化竞争【讯】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近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当前,全球布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虽然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
【讯】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近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召开。
当前,全球布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速度明显加快。虽然我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的“领跑者”,多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产销量一半以上,去年更是高达63%。但是,仍不能忽视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变化和挑战。例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支持力度,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上一年增长了52%。
从国内来看,虽然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的呼声很高,但燃油车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具有高性能、技术成熟、高可靠性、配套设施完善等特点,新能源汽车还面临国家电网负载、大量电池报废、充电设施急需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破局?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提出了对动力电池发展的几点预判和建议。
碳酸锂价格涨跌对市场影响很大
过去几年,锂资源、锂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以碳酸锂为代表,2021年初,每吨碳酸锂的市场价格约为5万元—6万元。但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去年一度突破了每吨60万元,上涨价格超过10倍。
今年以来,碳酸锂的价格仿佛坐上了“过山车”,自60万元/吨的高位一路回落,一直持续到今年4月底的18万元/吨左右,但近期碳酸锂价格又开始止跌回升。上海钢联数据显示,6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31 万—32 万元。碳酸锂价格的涨跌牵动着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碳酸锂价格还会再现一路高涨吗?
对此,苗圩作出预测:“碳酸锂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回落趋势,我认为,今年价格大概率会保持在每吨15万元—20万元。”但即便如此,这一价格也是碳酸锂价格上涨之前的3倍—4倍,碳酸锂价格仍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变数之一。
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应注重品牌营销
据了解,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稳步开拓国际市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累计出口68.1GWh。“我认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把握好发展的主动权,在牢牢占据国内市场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开拓海外市场,‘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注重品牌营销,避免低价同质化竞争。”苗圩提醒道。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中,有6家是中国企业。宁德时代连续8年稳坐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第一名,比亚迪成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十强榜单中增速最高的企业。但也应看到,欧美国家也在加快培育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苗圩认为,首先要降本增效。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近40%,“只有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动力电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电动汽车才能真正实现与燃油车的竞争。”
其次,坚持创新驱动,做好下一代电池技术储备。在材料体系创新层面,固态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焦点。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锰锂正极、高镍正极、富锂锰正极、硅碳负极等新材料体系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最后,加强电池上游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我国锂矿资源储量有限,但盐湖锂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特别是高镁锂比的盐湖卤水提取碳酸锂工艺趋于成熟,其成本约为每吨5万元。“要加大工艺技术研发力度,加快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生产能力。还要落实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加强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这既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资源保供措施,更是我国的优势所在。”
加快推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
“面向‘双碳’目标,促进动力电池绿色低碳发展将为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汽车强国建设增添新动力,对我国履行国际社会的承诺也具有重要意义。”苗圩建议,当前,迫切需要推动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化。
2018年,《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发布,其中动力电池一共有145种规格,包括圆形电池6种,方形电池125种,软包14种。总体来看,电池规格尺寸偏多,适用性并不强。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由行业组织动力电池企业修订动力电池规格尺寸标准,减少规格,进行标准化生产,是将来提高竞争力的一个很重要也很紧迫的工作。“在安装设计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续航里程和动力要求,提供不同的电池容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果做得好,还可以实现标准方面的全球引领。”苗圩表示。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废旧动力电池如果不能被妥善处置,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风险,还会造成钴、锂等稀缺资源的浪费,势必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电池前端设计就要考虑后端回收。”苗圩建议,对电池回收体系进行顶层谋划,由动力电池企业牵头,从产品设计源头就要考虑到电池易拆解回收的问题,并给后端回收利用企业提供作业指导书,保障高效回收利用。
此外,加快构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也是题中之意。国内电池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欧盟已经出台法规,明确要求2027年后电池碳足迹如果不能满足阈值要求,新能源汽车就不能在欧盟销售。
“中国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强国,实现电池低碳化发展,打破对新能源汽车是否绿色环保的质疑,引领全球动力电池产业转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巩固产业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苗圩建议,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协同,引导行业上下游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并与国际社会提前对接,以统一标准,实现互认,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链更好地“走出去”。
-
两部门印发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2023-05-22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环卫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支持力度2023-05-18
-
代表委员热议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2023-03-08
-
多地密集出台碳达峰方案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2023-01-31
-
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再扩容2022-12-07
-
动力电池产业链加速零碳转型2022-12-07
-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12.5%2022-10-25
-
三部门:2023年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2022-09-27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09-21
-
将进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2022-09-05
-
火火火!新能源汽车“下沉”市场加速跑2022-08-05
-
动力电池如何为“双碳”赋能?2022-08-01
-
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开始内卷?2022-07-26
-
工信部: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2022-07-26
-
商务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搞活汽车流通 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活跃二手车市场、购用新能源汽车!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