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态环境系统新年立下“新战书”
浙江生态环境系统新年立下“新战书”【讯】2022年,浙江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有力推进,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实现全国“双第一”。生态趋好,之
【讯】2022年,浙江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有力推进,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生态环境满意度评价实现全国“双第一”。生态趋好,之江大地上的生物“朋友圈”也热闹了起来,有着“世界动物活化石”之称的金斑喙凤蝶、中华斑羚、中华穿山甲等竞相亮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韵味和美感油然而生。
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止境。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举行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首场“赛马亮绩·擂台比拼”活动。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郎文荣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亚运会召开之年,对浙江而言,新一年有稳大局、保中心、促发展的政治责任,更有抓关键、打基础、强能力的现实需求,浙江将以“推动绿色发展”和“加强系统治理”为双轮驱动,构建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整体智治体系,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美丽中国省域标杆。
“三大助跑工程”,护航企业稳经济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浙江生态环境系统将立足全局、围绕中心,重点抓实减污降碳促转型、“两山”转化助共富、服务集成稳经济等“三大助跑工程”,助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尽快回归稳进提质正常轨道。
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是拉动投资的民生工程。2021年以来,浙江紧抓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政策窗口,已有洞头诸湾•共富海上花园EOD项目等10个项目列入全国EOD项目库,通过“肥瘦搭配”的形式实现生态治理和产业开发的融合,不仅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通过生态引领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3年,浙江生态环境部门、发改部门、政策性银行将共同完善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协作机制,建立全省EOD项目库,推动一批EOD项目落地。同时以丽水市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先行探索,鼓励各级各地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绿色金融支持政策落地,为绿色低碳转型相关项目送去资金“及时雨”。
生态价值转化以绿色共富路径助推强村富民。目前浙江已建立30余家两山合作社,实现农产品、土地、民房等闲置生态资源收储、提升、交易。2023年,浙江将继续朝着绿色共富更融合、资源转化更高效的方向创新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同时,通过山海协作充分发掘山区、海岛、平原等不同地域的区位、生态、政策、产业、资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绿色制造业、生态旅游业等,让好风景、好环境可度量、可变现。
浙江生态环境系统也将服务企业项目加快落地与绿色转型发展。据统计,去年,浙江落实重大项目环评“一对一”服务,优化要素保障、执法监管、市场配置等各项惠企政策。还组织千名专家深入万家企业,提供复工复产和污染治理的技术帮扶。2022年,全省审批环评项目10597个,涉总投资2.17万亿元,高效保障排污权需求项目3507个。
2023年,浙江生态环境系统将着力优化服务、举措协同。比如联动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让项目环评审批与生态环境空间管制、降碳减污、重点行业转型提升、现有项目环境管理措施等相结合。同时,在2022年100个低(零)碳镇(街道)、1000个低(零)碳村(社区)及30个减污降碳协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重点园区、重点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布下绿色之网,蓝天碧水迎亚运
“阳光直透水底,油腻腻的绿藻不见了,小鱼小虾游来游去,湖面美不胜收。”家住绍兴市迪荡湖旁的洪阿姨由衷夸赞。经过水生态修复,水域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迪荡湖初步形成“水下森林”。通过水体自我循环、自我平衡,目前湖泊水质已稳定在Ⅲ类。
浙江因水而美,水质的改善、水环境的点滴变化深入人心。老百姓普遍反映,身边的河道变清了、环境变好了、景色变美了。2023年,治水仍是浙江的核心工作,这一年浙江将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和新“三五七”目标任务,特别是围绕亚运水生态环境保障工作,推动由水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转变,全域深化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打造一批省级标杆工业园区、生活小区;推动落实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加强太湖、钱塘江、亚运涉水赛事场馆等重点水体防控,加快河湖生态缓冲带建设。
不仅水更清,天也将更蓝。郎文荣表示,必须要突出治防结合,积极守护“亚运蓝”。2023年浙江将大力开展治气攻坚,重点打好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实施低效治理设施升级改造、重点行业VOCs源头替代、治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攻坚行动,确保到2023年年底,低效设施全面完成改造、活性炭再生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淘汰老旧柴油叉车1万辆,县级以上城市不发生重污染天气、中度污染天气同比下降10%。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治土往往是最后一环,尤为重要。为此,2023年浙江将全面推进净土行动,持续深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一件事”改革,稳步推进杭钢半山基地退役地块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国家试点,开展丽水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国家试验区建设;全面完成全域耕地土壤污染源解析,实施控(断)源工程,阻断污染源对耕地的持续影响等。
此外,浙江还将扎实抓好“无废”治塑治新行动,打造一批“无废亚运细胞”示范单位,让“无废亚运”成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亚运特色行动。包括完善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和收运体系,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20万吨;启动全省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治理提升行动,推进全降解塑料和再生塑料制品应用,推进无害化、减量化向循环化、资源化转变;高质量完成新污染物详查摸底,建立全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基本信息数据库,组织杭州、绍兴等地开展试点示范,探索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新污染物治理浙江模式。
强化变革创新,提升制胜战斗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也把“创新制胜”摆在五大工作导向的首位,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年,浙江开展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创新区建设,首创减污降碳协同指数;推动“双碳智治”“浙里无废”等13个重大多跨应用,归集各类数据166亿条,形成场景应用“一本账”,成为全国唯一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生态环境“大脑”建设试点省……改革创新的能量不断释放、效应不断显现。
2023年,浙江将继续在理论、数智、科研、宣教等基础能力提升上变革创新。在理论变革创新方面,浙江将按照“1+N”架构推进省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陈馆和一系列地方生态文明教育场馆建设,打造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增强公众的沉浸式体验和场景式教育;加强与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重点课题研究,围绕绿色共富、美丽浙江建设等形成一批理论成果等。
在数智变革创新方面,浙江将以生态环境数字化改革和“大脑”建设国家试点为契机,牵头制订统一的应用系统开发标准、数据管理规范和共享办法,率先构建具有浙江辨识度的话语体系和制度体系,重点做好“系统迭代、提升算力”“物联感知、增进智力”“集成优化、夯实能力”三篇文章。
具体而言,持续迭代生态环境“大脑”,完善组件中心、智能模块、模型算法,推进核心业务多跨协同、环境数据应采尽采、重点场景全面贯通;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多种手段,推进“天地空人”生态环境态势智慧感知网络建设,延伸感知触角,加强信息捕捉,开展精准溯源,实现数据流、业务流、决策流、执行流的回路闭环。
郎文荣表示,下一步,浙江生态环境系统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新一年工作目标任务和举措,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实干、勇毅前行,在共同富裕和省域现代化“两个先行”中展现生态环境担当作为。
-
《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2023-01-31
-
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荐先进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的通知2023-01-31
-
2022年江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数首次突破千件2023-01-31
-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春节期间暗访督察湟水河污水处理情况2023-01-31
-
如皋市长江镇推进分散农户生活污水治理 擦亮乡村生态底色2023-01-17
-
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环境一体化典型案例发布2023-01-13
-
厦门全市首座自动保洁生态公厕投用 可实现污水“原地转化”2023-01-11
-
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项目2023-01-11
-
一图说尽 2022 广东生态环境2023-01-11
-
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四个一”全面落实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管控2023-01-11
-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丨全省生态环境执法能手是怎样练成的?2023-01-11
-
丽水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落实情况报告2023-01-11
-
广西通报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典型案例2023-01-11
-
衡水市公布首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标准2023-01-11
-
关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整改验收的公示(第一轮第五十五项整改任务)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