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视点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特辑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7-19 11:00:16
热度:60

视点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特辑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  一、简要梳理一下碳市场的“前世今生”。  2011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一周年。
  一、简要梳理一下碳市场的“前世今生”。
  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等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2013年,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启动,我国碳市场的首单交易出炉,也意味着我国在建立碳市场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4年,发改委透露,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16年试运行。
  2015年,发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
  2016年,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并且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2020年,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2021年,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同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开市。
  碳排放配额开盘价为每吨48元,首笔交易成交价格为52.78元/吨,成交16万吨,交易额790万元。7月16日开市首日,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为4,103,953吨,成交额210,230,053.25元,成交均价51.23元/吨(同收盘价),较开盘价上涨6.73%。
  2022年1月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官宣,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
  二、带你数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行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成交均价42.85元/吨,履约完成率99.5%(按履约量计)。
  截至2022年6月,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1.93亿吨,启动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配额现货二级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4.90亿元。第一个履约周期中,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
  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大事记
  2021年5月,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
  2021年11月,上海环交所牵头发布了《碳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团体标准。
  2022年6月24日,EATNS碳管理体系专家委员会及评定工作委员会在上海成立。
  2022年7月4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分别在沪深两所上市发行,样本股日均总市值9.15万亿元,占A股市场10.82%。
  2022年7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12家新成员正式加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开发者联盟。(开发者联盟2020年8月由三峡集团、阿里巴巴、华为、中金公司等12家创始成员发起成立)
  2022年7月,首个碳资信标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正式发布,这是首个反应双碳目标下企业偿债意愿和能力的标准,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牵头起草,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沈阳环境资源交易所、河北碳排放权服务中心、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机构联合编写。
  四、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划重点
  计划下半年出台《上海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上海环交所宣布启动碳价格指数开发工作,价格指数是研究价格动态变化的重要工具,是分析价格变化规律的有效方式。
  上海环交所发布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标准”。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上海环交所签署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普惠机制协同创新框架合作协议。
  上海环交所与常州市、台州市、蚌埠市、宜兴市的市政府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与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与远纺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绿色融资的合作协议。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达成一项创新性的碳金融合作——基于CCER减排量交易协议的融资协议。
  上海环交所与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的所属相关企业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建设氢能发展服务平台,以绿色发展助力上海经济振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