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4-29 11:01:32
热度:48

准确把握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和实施路径 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讯】海绵城市适用于任何气候和土壤条件,应成为城市更新和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标配”。要必须坚定信心

【讯】海绵城市适用于任何气候和土壤条件,应成为城市更新和未来城市建设的核心“标配”。要必须坚定信心,全社会协同,准确把握海绵城市的内涵,充分认识海绵城市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和战略意义,确保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核心内涵与目标的再理解

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涵

海绵城市是综合采取自然和人工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水、林、草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其核心是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进行系统谋划,构建绿灰结合的多目标的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通过对城市雨水径流总量、峰值、频率、污染等协同控制,实现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综合目标。

再进一步,海绵城市是通过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管控,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式;是在继承古代先贤智慧,系统总结国内外雨水管理领域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水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城市治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

正确认识海绵城市与内涝防治的关系

海绵城市建设是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城市内涝是影响大、破坏性强,又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还有很大比例的城市尚未达到内涝防治标准。因此,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可以聚焦城市内涝防治这一突出问题。

对内涝防治而言,城市水利防洪+市政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智慧预警与应急管理的“1+3+1”系统构建缺一不可。其中,城市水利防洪系统是确保城市洪涝安全的基石,要从流域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周边和流经城市以及上下游及其支流河道进行系统梳理和达标整治。对超过内涝防治标准的极端强降雨,还应通过建立智慧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来有效应对。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再明确

全域谋划,系统施策

海绵城市建设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域”和“系统化”的思想,着眼于流域区域整体谋划,立足于构建良好的山水城关系。要把“以水定城”的指导思想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既要从水资源、人口、经济、城市选址与城市规模等区域—城市的宏观关系角度去研究,也要从城市内部的平面规划、竖向控制、洪涝蓄滞区保护、开发强度管控、各市政系统之间衔接等中观角度去思考。

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海绵城市是多目标的,但不同气候、地区和发展阶段的城市,其突出问题也不尽相同,一些城市技术创新性严重不足,究其根源是欠缺对问题导向的把握。从城市项目库中发现,有一些不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也被列入海绵城市实施方案。海绵城市应坚持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根据场地条件、规划目标和指标、经济技术合理性等因素,灵活选取多种设施组合。

急缓有序,突出重点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统筹建设,然而一些城市缺乏规划统筹,也有城市存在“运动式”建设问题。应结合城市更新等工作契机有机融入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短板突出的老旧城区优先安排项目,统筹谋划,有序实施。白城市就是一个统筹建设的典范,白城海绵城市建设坚持老城区“积水与雨污水混接溢流污染治理”问题导向,生态新区“水环境保障和生态防涝体系构建”目标导向,既构建了“蓄排结合、衔接顺畅”的城市排涝除险工程体系,同时结合城市更新和功能提升做了一揽子的改造。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的底线再把控

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已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但目标、指标、排水分区划分、技术路线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核心控制指标不合理,过分关注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核心内容仅聚焦于指标分解,这些都是专项规划的误区。应准确把握城市特点及问题,明确雨水滞蓄空间、径流通道和设施布局。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作为其他专项规划的前置条件。

针对城市竖向设计不合理、缺乏对排水分区管控的问题,往往忽略了大排水系统下对应的汇水分区或排水系统之间的动态关系。应顺应自然肌理、地形和水系关系,尤其是注意下凹桥区“高水高排、低水低排”,且汇水分区随着降雨强度的变化是动态变化的,特别是低区的汇水范围当大重现期降雨出现时往往会增大。

因地制宜开展项目设计

海绵城市是一项涉及城市排水、园林绿化、建筑、道路等多专业,需调度多专业、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如绿地设计应在消纳自身径流的同时,统筹考虑周边雨水消纳,合理确定消纳方式。再比如,从内涝防治的视角看,以往的城市建设中,排水系统多是仅考虑排水管渠系统,过去多年以来行泄通道和调蓄空间的大排水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非常欠缺,这是许多城市洪涝韧性的短板,要尽快补上。

严格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

建设管控是保障海绵城市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要严格按照相关强制性标准施工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审查;要严格按图施工,特别强调竖向控制、地下管网建设等易发生问题环节的管控。应加强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及系统的日常养护,有条件时可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集设施资产管理、管网规划与分析、运营管理、信息共享于一体的数据库,实现大型骨干项目和设施可视化、建设运维数据可追溯,完善常态化标准化的日常养护管理制度。

海绵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再落实

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发展需要从落实责任主体、强化规划管控、科学开展评价、加大宣传引导和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出发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各职能部门及业务范围,明确责任分工,由地方政府主导,牵头单位要加大对各参建主体和各单位、部门、项目之间统筹协调力度,各地相关审批部门应严格管控,将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和要求纳入到规划建设审批环节,尤其是改造类项目应全面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应特别关注对内涝缓解程度和人民群众受益程度等目标的评价,充分发挥“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作用。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公众对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作用有所了解,鼓励公众参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施工质量监督等,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教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