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2021年环保产业发展述评和2022年发展展望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3-16 08:09:18
热度:44

2021年环保产业发展述评和2022年发展展望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在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们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历史的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在刚过去的这一年,我们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在这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四五”起步之年实现良好开局。在这一年,我国环保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显著成效,有力地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产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污染防治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回顾总结2021年的发展状况,展望2022年的前景和挑战,希望推动环保产业再上新台阶。
  政策发力,拓展市场空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的转型期、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窗口期、也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建设期。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相关政策措施密集出台,谋划碳达峰碳中和大局,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为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要求,多项利好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利用市场机制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强生态”,支持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3月,国务院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11月,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环保产业迎来强政策周期。
  水污染治理行业是环保领域最成熟的板块,这一年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上的谋篇布局更加成熟,对相关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相继出台,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及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重要部署,标制着我国进入了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转变的新时代。《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地下水管理条例》相继出台,使水污染协同治理理念更加明确,流域治理战略布局更加清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PM2.5和O3协同控制,有效遏制O3浓度增长趋势,加快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十四五”期间降低10%以上。双碳目标下,在VOCs高效治理的同时必须兼顾碳减排,重点发展绿色低碳治理技术。在这方面,实施源头替代与清洁生产、降低过程泄漏、进行高效末端治理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第三方服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咨询和培训业务量增长迅速,“一市一策”“一行一策”“一厂一策”等治理方案的编制需求成为VOCs治理行业的有效支撑,检测与数据管理、治理设施运营服务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鼓励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统筹规划建设一批集中涂装中心、活性炭集中处理中心、溶剂集中提纯回收中心等,实现VOCs集中高效处理。
  随着国家“十四五”发展目标及相关政策标准的相继出台,“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塑料污染治理”等工作扎实推进,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和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固体废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尽管如此,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工作的开展,仍反映出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行业存在着配套政策标准名录制修订工作相对滞后,部分固体废物分类模糊、收集转运困难、处置利用能力和技术存在短板,污染防治和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亟待加强等问题。
  补齐短板,提高质效,保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
  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意味着污染防治触及的矛盾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广,要求也更高,减污与降碳、城市与农村、PM2.5与臭氧、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新污染物治理与传统污染物防治等工作交织,问题更加复杂,难度和挑战前所未有。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必须保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既要坚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又要考虑内涵发展、体质增效,不鼓励设定过高的目标,将工作重心放在巩固工作成果、提升工作质效上。
  “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时期,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而希望把工作重点放在夯实工作基础、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工作质效上。在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同时,逐步重视雨污水管网和下水道沟泥的处理处置,促进下水道沟泥有机物、溢流污染的控制,及管网甲烷气体的减量排放。目前全国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仍显不足,资源化处置将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污泥处理处置产能提升将是今后投资热点,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将提速。江苏、广东省份部分发达城市开始推进排水管网养护进小区活动,力争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和污水提质增效问题。
  固体废物量大面广、利用前景广阔,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领域,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但在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和农业废弃物污染防治、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方面仍存在短板。比如,建筑垃圾领域仍存在产生量大,末端处理能力不足,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综合利用率不高,资源化利用产品相关政策体系不健全、市场出路不畅等问题。危险废物处置管理方面仍存在违规贮存、随意堆放倾倒、非法处置等情况。在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存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不完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积存,垃圾无害化处置能力缺口大,垃圾焚烧处置、资源化设施建设推进滞后等情况。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固体废物减量化和循环利用也将加速推进,市场也会向着规范化和良性化发展,并倒逼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从2007年开始至今,土壤修复行业得到的快速的发展,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通过从业单位和专家的共同努力得到解决,如污染场地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修复过程中各方责任有待进一步明晰,修复及风险管控质量控制有待加强,修复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专家评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燃煤烟气脱硫脱硝工艺中氨的使用与排放现状一直是行业关注焦点。据《中国环保产业》2021年第5期,全国氨法SCR脱硝存在不容忽视的氨逃逸现象,解决SNCR/SCR脱硝氨逃逸问题,需要提升催化剂性能,发展各种精准喷氨技术,强化氨的排放监督和标准体系的建立。无论是氨法脱硫还是SCR脱硝,需要从技术、政策、标准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对氨排放控制的管理。
  市场热度不减,环保产业受资本追捧
  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强调,发挥环保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测算,2020年我国环境治理营收总额1.95万亿元,全国环境治理营收近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速约20%,“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速仍保持在13%以上。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对15556家环保企业的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统计范围内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山东6省(市)的企业营收均超过1000亿元,6省市合计占全国的2/3以上;固废处理与资源化板块成为生态环保产业中营收规模最大、利润率最高、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其次是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领域,3个领域营收占比之和近90%。近年来生态环保产业结构快速优化,以第三方治理、综合环境服务、环保管家、“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的现代环境服务体系加速形成,环境服务营收占比超过60%。目前,A股上市环保公司总数近180家,全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
  政策的持续加码和需求的稳定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环境产业。近年来,央企加大进入生态环保领域步伐,越来越多的地方综合性环保产业集团相继出现,正在成为环保产业的“新兴势力”,行业竞争加剧,环保产业格局的演变正步入行业巨头联合的新阶段。据公开信息统计,46家央企的112家下属企业有环境业务,包括中节能、中国建筑、中电建、中交、中车等。除此之外,具有国资背景的地方环保集团也纷纷组建,进入环保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27家省级环保集团成立,包括浙江省环保集团、辽宁省环保集团、陕西环境产业集团等。同时,众多地产企业跨界环保,万科、雅居乐、首创股份、美的地产等公司布局环境修复,引发行业新变局。这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对环保产业的高度关注和追捧,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回款问题较突出,项目拖欠款现象比较普遍。而且,我国环保企业数量多、规模普遍较小、竞争力较弱,规模化、实力强的头部企业较少。
  以袋式除尘行业为例,2021年尽管市场需求量持续走高,企业订单稳中有升,但受到钢材和滤料等原材料涨价影响,行业利润空间有限,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一方面须进行生产工艺优化、进一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必须进行有选择的订单筛选,最大限度避免呆账、坏账的风险。同时,企业资金普遍紧张,货款难以回笼依然是突出问题。中小企业相对更侧重于市场的订单,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核心竞争力不足。
  随着2020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极大地挤压了电除尘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经常面对的是一个低价的订单和一个高企的钢材价格,在项目实施中被动应对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其引发的价值损益、利润指标的应对保障及对冲措施不及时,造成电除尘企业“增量不增利”现象突出。
  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新阶段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在“双碳”目标下,减碳问题受到各个行业的高度关注。
  “双碳”对各个行业提出了高质量化发展的要求,如何科学地实现碳减排、碳中和是摆在各行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电力产业更是首当其冲。在“双碳”背景的新形势下,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考虑多行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从而科学地而不是“运动式地”达成“双碳”目标。近30年来,我国火电产业发展经历了超低排放改造以及发电煤耗的大幅降低,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洁高效燃煤体系,这一阶段火电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是“清洁高效”。在当前“双碳”背景下,火电产业跨进“协同共享”转型发展阶段,减污降碳增效协同,火电产业以共享为思路融入社会,打开“院墙”,主动发挥城市“静脉”和“动脉”作用。未来,火电产业将跨入“智能智慧”阶段,这将是“协同共享”阶段系统思维运用的进一步扩充,能源行业将进一步地与其他行业发生互联互通。
  2021年3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钢铁企业依法依规落实许可证“一证式”管理要求,有了明确的罚则与执行要求,并将固危废与碳排放管理要求一并纳入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范围,体现未来环保管理全覆盖与精细化并重的新时期监管思路。随着国家层面“双碳”政策的快速推行落地,作为“两高”重点行业的钢铁工业成为国家与地方推行碳排放约束管理的重中之重,宝武、河钢、包钢等几大钢铁集团纷纷出台“双碳”目标,履行社会责任。钢铁行业进入超低排放评估提速与动态调整新阶段,但超低排放改造绝不是一味堆砌末端治理设施,否则不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还会增加无效成本与碳排放量。新形势下的超低排放改造应当强化源头消减、严格过程控制,优化末端治理,从而实现常规大气污染物与碳的协同减排。
  在环境监测领域,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仍是2022年重要的市场动向。在政策指引下,作为臭氧前体物的VOCs组分监测及一般地市的光化学污染监测等得到了明显增长。在“双碳”背景下,环境及污染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直接测量是核算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和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监测与评估能力,实现温室气体的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生态环境部积极部署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目前已着手在电力、钢铁等十大行业开展碳排放在线监测试点工作,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在线监测有可能覆盖重点行业数十万家重点企业,包括排放源监测、城市环境监测、背景监测等,都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客观需要,也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必然要求。练好内功、抢抓机遇、积极创新、主动转型,中国环保产业必将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原标题:把握机遇启新程 继往开来谱新篇——2021年环保产业发展述评和2022年发展展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