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个优良天 江苏南通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2-03 09:12:30
热度:49
322个优良天 江苏南通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抬头“南通蓝”,放眼“生态绿”,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擦亮了南通“气质&rdqu
抬头“南通蓝”,放眼“生态绿”,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擦亮了南通“气质”,向人们递出一张满目碧绿一城蓝,云淡水清皆是景的“南通名片”,极大提升了南通市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021年以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要求,牢树“一盘棋”,严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坚持每微克必争、每天必争、每个环节必争,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向南通群众提交了一份优异的“蓝天”成绩单。2021年,南通市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五,同比下降11.8%;优良天数比例为88.2%,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紧跟“联动治理”强合力,全社会参与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南通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重点项目、强源头治理、增治理能力。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多次调研国控站点大气环境质量,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立了良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直通“点位长”促成效。每日通过短信平台、每旬在《南通日报》通报国、省、市控站点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各国、省、市控站点“点位长”亲自把关,对每个站点制订个性化空气质量提升方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空气质量同比恶化点位长实施约谈,星湖花园站点及时扭转了不利局面,2021年下半年空气质量同比实现持续改善。
部门联动齐发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单位、部门的相互配合,南通市区654扬尘办、住建、交通等部门高频次检查各类现场抑尘措施落实情况;公安机关每天出动警力,加强国控点周边执勤巡逻,及时劝止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城管部门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商家定期清洗维护油烟净化装置,大家齐发力、全动员、同联动,保持大气污染防治各领域工作力度不松懈,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企业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大气治理,各企业是主力军,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引导下,能够强化环保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技术路线,实现绿色低碳清洁安全生产。2021年以来,南通市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审核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制订工作,将1697家工业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清单。管控期间,大多数企业能够自觉承担起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全力配合保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工程治理”风向标,全领域推进
2021年,南通市实施综合治理促进减排,共完成1176项治理工程项目和7513项治气工作任务。
系统推进工业源污染治理。开展专项整治,聚焦企业集群、工业园区、废气活性炭吸附设施、重点园区刺激性气味、储罐废气等方面,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完成整治,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印发《南通市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实施方案》,通过现场会、培训会、座谈会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探讨共性问题解决方案,分析不同行业替代特点。对227家企业涉VOCs原辅材料使用、源头替代等情况完成排查建档,推动34家企业配备高效废气处理设施39台。2021年以来,南通市共完成清洁原料替代企业173家,源头替代示范型企业13家。积极培育豁免企业,经企业申报、地区审核、专家核查、对外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13家A级企业、7家引领性企业、73家其他类型企业符合豁免企业申报条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予以豁免。
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推动高排放车辆淘汰,发挥补贴政策引导,加快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推动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政策出炉。以柴油车治理为重点,积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路查路检及入户抽测工作。2021年以来,南通市本级共检查柴油货车382辆,其中8辆不合格,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76辆,对检测超标的车辆,要求待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推进扬尘源污染治理。2021年以来,南通市坚持源头治理,扎实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查车辆抛洒滴漏现象,持续推进“红黄绿”牌分级管控,常态化开展道路清扫保洁,不给尘粒“搞破坏”的机会。依托市域治理指挥平台建设“扬尘一张网”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控、问题预警、工单交办、跟踪督办、综合评价等功能,极大提升扬尘管控智慧化水平。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2021年,南通市裸土防尘覆盖措施到位率位居全省前列,1-11月,降尘量均值为2.6吨/平方千米·月,全省第三,同比下降21.2%。
赋能“现代治理”黑科技,全方位监测
为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实现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关联分析,南通依托网格化监测微站、扬尘在线监测等,采取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和人工排查等综合方式,实施问题排查溯源,锁定污染源无处遁形。
专项化开展污染源解析。分别在紫琅学院、狼山街道、星湖花园等国控点针对性开展单颗粒源解析工作,包含本地和传输污染过程,同时开展VOCs源解析两次,为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加密化实施网格化监管。完成136台微型站的安装建设,保障了国控点三公里范围内各个方向的加密监控。通过网格化实时报警机制,实现“网格吹哨、镇街相应”,以最快速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对网格化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乡镇(街道)反馈率和问题发现率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委托第三方上门进行帮扶指导。
常态化开展走航监测。2021年以来,针对国控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区域共开展颗粒物走航41次,发现高值热点60余处,开展VOCs走航监测40余次,对发现的高值点位及时通报处置。依托道路尘负荷走航实施“以克论净”考核,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尘负荷走航5800余公里。
实时化完成平扫雷达监测。架设2台持续水平扫描高能雷达,24小时对站点周边半径3-5km范围的污染进行扫描,及时了解国控点周边污染形势,分析污染热源现象,为溯源排查划定范围和方向。共发现230余处高值热点,同时结合热点位置开展进行摸排,发现问题及时交办。
提速“更优治理”新妙招,全维度创新
开创联合惩戒“加征扬尘环保税”工作。崇川区依照《环境保护税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款为后盾,采用联合惩戒的形式对房建类工地加强管控,成功实现双向惩戒约束的效能。2021年以来,崇川区加征扬尘税230万元,较好地震慑了不法排污工地,营造了扬尘治理的良好氛围。
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工作。海安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以PM2.5平均浓度、臭氧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臭氧污染天数、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等为考核指标,以各区镇为考核对象,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前三季度,各区镇总计上缴赔偿资金800万元,下发补偿资金600万元。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南通环保战士不畏酷暑严寒,不惧黑夜无眠,以平凡的付出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为人民群众带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南通市将坚持蓝天保卫战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落实O3和PM2.5浓度“双控双减”,开展VOCs和NOx协同减排,以大气工程治理为抓手,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不断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水平,全力推动实现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原标题:322个优良天,南通市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
2021年以来,南通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要求,牢树“一盘棋”,严守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坚持每微克必争、每天必争、每个环节必争,实现了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向南通群众提交了一份优异的“蓝天”成绩单。2021年,南通市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五,同比下降11.8%;优良天数比例为88.2%,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紧跟“联动治理”强合力,全社会参与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南通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重点项目、强源头治理、增治理能力。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多次调研国控站点大气环境质量,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立了良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切实推进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直通“点位长”促成效。每日通过短信平台、每旬在《南通日报》通报国、省、市控站点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各国、省、市控站点“点位长”亲自把关,对每个站点制订个性化空气质量提升方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空气质量同比恶化点位长实施约谈,星湖花园站点及时扭转了不利局面,2021年下半年空气质量同比实现持续改善。
部门联动齐发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单位、部门的相互配合,南通市区654扬尘办、住建、交通等部门高频次检查各类现场抑尘措施落实情况;公安机关每天出动警力,加强国控点周边执勤巡逻,及时劝止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城管部门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执法检查,督促商家定期清洗维护油烟净化装置,大家齐发力、全动员、同联动,保持大气污染防治各领域工作力度不松懈,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
企业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大气治理,各企业是主力军,在生态环境部门的引导下,能够强化环保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技术路线,实现绿色低碳清洁安全生产。2021年以来,南通市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审核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制订工作,将1697家工业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清单。管控期间,大多数企业能够自觉承担起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全力配合保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工程治理”风向标,全领域推进
2021年,南通市实施综合治理促进减排,共完成1176项治理工程项目和7513项治气工作任务。
系统推进工业源污染治理。开展专项整治,聚焦企业集群、工业园区、废气活性炭吸附设施、重点园区刺激性气味、储罐废气等方面,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完成整治,实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印发《南通市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实施方案》,通过现场会、培训会、座谈会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探讨共性问题解决方案,分析不同行业替代特点。对227家企业涉VOCs原辅材料使用、源头替代等情况完成排查建档,推动34家企业配备高效废气处理设施39台。2021年以来,南通市共完成清洁原料替代企业173家,源头替代示范型企业13家。积极培育豁免企业,经企业申报、地区审核、专家核查、对外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13家A级企业、7家引领性企业、73家其他类型企业符合豁免企业申报条件,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期间予以豁免。
全面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推动高排放车辆淘汰,发挥补贴政策引导,加快公共领域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推广应用,推动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限行政策出炉。以柴油车治理为重点,积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路查路检及入户抽测工作。2021年以来,南通市本级共检查柴油货车382辆,其中8辆不合格,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76辆,对检测超标的车辆,要求待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
推进扬尘源污染治理。2021年以来,南通市坚持源头治理,扎实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严查车辆抛洒滴漏现象,持续推进“红黄绿”牌分级管控,常态化开展道路清扫保洁,不给尘粒“搞破坏”的机会。依托市域治理指挥平台建设“扬尘一张网”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控、问题预警、工单交办、跟踪督办、综合评价等功能,极大提升扬尘管控智慧化水平。根据省生态环境厅的通报,2021年,南通市裸土防尘覆盖措施到位率位居全省前列,1-11月,降尘量均值为2.6吨/平方千米·月,全省第三,同比下降21.2%。
赋能“现代治理”黑科技,全方位监测
为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实现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关联分析,南通依托网格化监测微站、扬尘在线监测等,采取卫星遥感、走航监测、无人机和人工排查等综合方式,实施问题排查溯源,锁定污染源无处遁形。
专项化开展污染源解析。分别在紫琅学院、狼山街道、星湖花园等国控点针对性开展单颗粒源解析工作,包含本地和传输污染过程,同时开展VOCs源解析两次,为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加密化实施网格化监管。完成136台微型站的安装建设,保障了国控点三公里范围内各个方向的加密监控。通过网格化实时报警机制,实现“网格吹哨、镇街相应”,以最快速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月对网格化运行情况进行通报,并对乡镇(街道)反馈率和问题发现率进行排名,排名靠后的乡镇(街道),委托第三方上门进行帮扶指导。
常态化开展走航监测。2021年以来,针对国控站点周边3公里范围内区域共开展颗粒物走航41次,发现高值热点60余处,开展VOCs走航监测40余次,对发现的高值点位及时通报处置。依托道路尘负荷走航实施“以克论净”考核,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尘负荷走航5800余公里。
实时化完成平扫雷达监测。架设2台持续水平扫描高能雷达,24小时对站点周边半径3-5km范围的污染进行扫描,及时了解国控点周边污染形势,分析污染热源现象,为溯源排查划定范围和方向。共发现230余处高值热点,同时结合热点位置开展进行摸排,发现问题及时交办。
提速“更优治理”新妙招,全维度创新
开创联合惩戒“加征扬尘环保税”工作。崇川区依照《环境保护税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款为后盾,采用联合惩戒的形式对房建类工地加强管控,成功实现双向惩戒约束的效能。2021年以来,崇川区加征扬尘税230万元,较好地震慑了不法排污工地,营造了扬尘治理的良好氛围。
推进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工作。海安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试点工作,以PM2.5平均浓度、臭氧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臭氧污染天数、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等为考核指标,以各区镇为考核对象,建立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机制。2021年前三季度,各区镇总计上缴赔偿资金800万元,下发补偿资金600万元。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南通环保战士不畏酷暑严寒,不惧黑夜无眠,以平凡的付出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为人民群众带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南通市将坚持蓝天保卫战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落实O3和PM2.5浓度“双控双减”,开展VOCs和NOx协同减排,以大气工程治理为抓手,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不断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水平,全力推动实现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原标题:322个优良天,南通市优良天数比率全省第一
-
三部门:新能源汽车享受车船税的要求调整2022-02-03
-
6060.5亿,惠州2022重点项目清单公布!涉新能源、固废处理、污水处理等2022-02-03
-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扎实开展春节期间扬尘治理工作2022-01-23
-
“十四五”交通运输规划: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到72%,交通运输CO2排放强度下降5%2022-01-20
-
新的车购税优惠政策有望上线,2022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关注这四点!2022-01-20
-
宁德时代换电品牌将至,2022成新能源汽车与换电产业“蜜月期”!2022-01-17
-
工信部: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的规划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2022-01-13
-
补贴降了销量反增?!“双积分”接棒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赋能2022-01-13
-
国家能源局:支持煤炭、油气企业建设光伏,多角度促进新能源加速发展2022-01-12
-
环保企业纷纷跨界布局,新能源市场会是下一个“蓝海”吗?2022-01-12
-
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考点”→多方位协同管控2022-01-11
-
“光储充”一体化会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终极”形态吗?2022-01-10
-
助力新能源环卫车推广应用,2022北京冬奥会先来“打个样”2022-01-07
-
安徽省发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第一批重点合作园区2022-01-06
-
45家!安徽省发布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第一批重点培育企业名单202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