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IIGF观点 | 碳中和背景下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1-11 10:01:23
热度:48

IIGF观点 | 碳中和背景下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一、纺织行业碳排放现状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国。纺织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产业,是我国温室气体的重要

一、纺织行业碳排放现状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纺织品生产国。纺织行业作为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大的产业,是我国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根据纺织行业历年碳排放量数据,近年来纺织业碳排放量虽在逐年下降,但尚未完全摆脱高能耗、高排放的现状。在实现“30·60目标”任务的压力下,纺织行业仍需持续探索碳减排之路,尽早实现低碳绿色转型之路。
表1国内纺织行业2013——2018年碳排放量情况数据来源:Wind,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整理  二、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情况概述
  (一)政策背景
  国家政策层面,自2016年起工信部联合各部委陆续发布多个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其中多次提到纺织行业作为重要领域,要加快绿色制造、绿色设计,推动行业循环再利用,促进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表 2国家层面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  标准指导层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废旧纺织品无害化再生利用装备、纺织印染等高用水行业废水处理回用装置以及废旧纺织品等废旧资源的再生利用列入节能环保产业,将纺织行业的园区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列入清洁生产产业。将纺织面料等产品的低碳产品认证和推广列入绿色服务。
表 3《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纺织行业相关条目  《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将纺织品列入废旧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将纺织行业企业列入园区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项目。
表 4《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  行业协会层面,相比于国家政策,各行业协会对于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自2010年起便已起步并逐渐深入。近年来各协会也陆续发布多个意见指南及相关指导性文件引导行业落实低碳转型与绿色发展。  (二)绿色发展现状
  纺织行业绿色发展理念萌芽较早,近些年经过绿色布局与引导调整,整体朝着低碳高质量发展稳步迈入,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正加速融入纺织产业链体系。
  自2016年至今,纺织行业共有251种绿色设计产品、91家绿色工厂、10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1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工信部列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单。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维度和内涵不断拓展,并逐步覆盖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工厂。
  在纺织行业产业链上游,印染过程中的前处理工艺使用烧碱产生大量污染。[1]对此,根据我国2003年正式执行的《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纺织行业培育出具有多种天然植物纤维及有多种天然色彩的天然植物纤维,从原料层面避免染色,降低有害化学药品使用量。同时,针对印染工艺必不可少的面料,研发新纺织纤维、绿色染料用剂,不断优化降低碳排放与有毒气体产生。通过推广绿色纺织纤维、无害化纺织面料,超临界CO2染色、天然色素染色、超声波染色、BASF的染料染色等新型染色手段,以及绿色用剂有效降低纺织面料生产废水中的有毒物质,使得排放的染色污水减少且易于处理净化。
  在纺织行业产业链中游,印染过程中大量耗电设备的运转、浆料助剂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成为碳排放主要来源。而印染后产生的有毒废水处理也将直接造成大量碳排放与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在加工过程中提升纺织工艺设备的能源使用效率,优化配备高能效装备并大量使用清洁能源,同时运用新型的物理机械整理、生物酶整理、物理和化学方法改性整理等绿色整理工艺[2],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在纺织行业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包装、运输与回收环节。包装环节对于塑料等包装袋的过度运用、运输环节对于交通的需求均催生了碳排放。对此,在包装环节,纺织行业大力发展全生命周期“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提倡无害化绿色包装,促进资源重复使用和再生。在运输环节,通过纺织行业与绿色物流的深度有机结合形成循环物流系统与绿色供应链,从原材料生产商、纺纱、织造、染整到终产品生产企业、消费者形成循环供应网络,通过协调和控制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绿色性,使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最优。[3]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与清洁程度,降低碳足迹。同时作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环节,加大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节约社会资源,缓解纺织服装加工和处理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三、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问题分析
  (一)法律层面
  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随着生态环境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走在时尚与绿色发展的前沿,不断研究和制定新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而我国虽近些年纺织行业绿色发展进程不断加速,但对于纺织行业出台的专门性法律法规仍相对稀缺,大多依附于制造业整体大政策背景之下。针对绿色发展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并不完善,许多标准并未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尚停留在建议的阶段。此外,我国纺织行业标准政策尚未内部严格统一,例如服装要求的甲醛含量各部门制定要求不同。
  (二)行业标准方面
  行业检验标准较落后。我国纺织品标准主要参照世界其他国家标准制定,自有标准的制定进度较为缓慢,行业内企业参与度不足,标准存在片面性,不能完全反映纺织行业实际情况。除此之外,中国标准的纺织品测试项目偏少,与国际接轨性不强。例如欧盟的四个测试项目我国均存在空白;ISO标准提供多种试剂全部或部分进行试验,而我国标准只选取其中一部分。[4]
  (三)资金流通方面
  小微企业融资存在困难。我国纺织力量分散,中小微型企业约占90%以上。由于纺织企业自身规模小,效益不稳定,因此难以对银行信贷资金形成吸引;虽然民间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困难的问题,但由于民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高,贷款周期短,中小纺织企业仅能依靠短期流动贷款及过桥资金等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形成的资金流缺乏稳定性及长期性[5],更勿论投入资金用于企业转型改造与绿色技术投资研发。此外,贷款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金融体系结构设计不合理,纺织绿色转型对口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都使得中小型企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出现融资困难的问题。[6]
  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展望
  针对前部分中提出问题,本文尝试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期有助于纺织行业解决难点痛点,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法律法规层面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于纺织行业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与员工人身安全等法律意见的完善,参考吸收国外相关法令方案与我国国情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对国内现有法律的不完善之处做出补充和修正。同时,针对现有规定中界限模糊、内容不具体的部分,尽快完善明晰相关要求与表述,加快推进绿色纺织行业发展。
  (二)检验标准方面
  建议有效衔接标准修订和标准制定的工作,在接轨国际标准、适应国际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同时,积极考虑国内实际情况,提高企业参与度,制定出对我国纺织企业的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标准。此外兼顾最终消费者的实际使用要求,促进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7]
  (三)转型融资方面
  碳中和是全球新的价值共识,在碳中和的目标下,各国既要快速发展经济,也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在“30·60目标”的背景下,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发展是碳中和目标实现和缓解温室效应的必由之路。目前,金融创新性支持纺织行业绿色转型可通过两个途径——绿色金融及转型金融得以实现。
  绿色金融的概念有严格界定也有明确的国际共识,因此其规模和覆盖面稍显有限。对于纺织行业中普通碳排放与环境影响行业企业,可尝试寻求绿色金融支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产品帮助绿色技术升级改造类、绿色高效装备升级类、纺织废弃物回收类项目寻求有效资金支撑。而对于行业中碳排放与环境影响稍高难以寻求绿色金融支持的行业,可考虑借助转型金融的力量。
  转型金融有助于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主体提供融资以帮助其转型,通过可持续发展挂钩信贷、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类转型金融产品为高碳纺织企业在低碳减排过程中面临的无法融资问题提供支持,以支撑该部分企业实现可持续转型。
  作者:
  万秋旭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王彩琦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科研助理
  原标题:IIGF观点 | 碳中和背景下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