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四大机制破污染防治攻坚难题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2-16 21:03:37
热度:38
淮北市四大机制破污染防治攻坚难题淮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以制度供给为抓手,健全环境监督长制、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清单制管理模式和“闭环式&r
淮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求,以制度供给为抓手,健全环境监督长制、生态环境监管机制、清单制管理模式和“闭环式”工作机制等四大机制,有效破解监管力量弱、部门协调难、工作合力差等难题,推动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PM2.5平均浓度为3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1%,降幅全省第二;优良天数比例为79.5%,同比上升上升8.3个百分点,增幅全省第二;1—9月份水质改善率位居全省第一。
全面推行环境监督长制。全面推进“环境监督长制”建设,设立“三长一员”,全市设立环境监督长750人、环境监督员758人,解决“有人干事”;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各级环境监督长、环境监督员排查、上报、整改、销号、考核等相应职责任务,解决“有责理事”;强化监督考核,制定并落实“淮北市环境监督员考核奖惩办法”、“淮北市生态环境问题发现交办处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解决“有章管事”;加大资金保障,推进环境监督长制涉及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有钱办事”;加强业务培训,采取“1+N”结队指导方式,即1名县(区)、镇(街)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结队帮扶不少于10名村(居)环境监督员,解决“有能力成事”,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环境监督长制”实施以来,共排查发现环境问题1504件,已整改1205件,整改率80.1%,环境监督长制有力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重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增加了6个内设机构、10个行政编制,增编幅度位居全市前列;在省内率先完成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职能设立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县(区)分局执法大队升格为正科级,接受支队和属地分局双重领导,具体工作以属地分局领导为主,实践证明,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能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对全市4个县(区)分局局长和4个执法大队大队长全部实现交流轮岗,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淮北经验”,滁州等市到淮考察学习。
构建清单制管理模式。建立攻坚任务清单、检查清单、考核清单,并在清单完善、清单推进、清单落实各环节持续用力,健全“3+N”清单制管理体系(“3”就是任务、检查和考核三类清单,“N”就是根据特定对象),围绕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或清单制定执行,做好攻坚任务落地落实,具体包括:实行日会商、日调度,整合微观站数据、国控和市控数据等,实现监测数据一张图展示,对空气质量实时研判,特殊时段加密会商,提前发布管控指令,即按照“时间精准、区域精准、措施精准”和“全时段管控+早晚间重点时段加密巡查”的管控模式,明确高值时间、区域、主要污染源及管控措施;实行月考核,在实行市、县(区)联动的基础上,对各县(区)政府、各部门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为各地区管控提供依据;实行提醒约谈,抓住“关键少数”,对大气质量PM2.5浓度月度不达标问题的镇(街)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
打造“闭环式”工作机制。为持续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细化整改流程,打造问题管理、定期调度、销号验收、通报预警、督查督办等“闭环式”工作机制,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同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督导、实地核查、跟踪督办,“点对点”精准发力,“实打实”项目推动;健全“日督查、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每周对4个县(区)和近30个市牵头单位整改问题进行“对账”。
原标题:淮北市四大机制破污染防治攻坚难题
全面推行环境监督长制。全面推进“环境监督长制”建设,设立“三长一员”,全市设立环境监督长750人、环境监督员758人,解决“有人干事”;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各级环境监督长、环境监督员排查、上报、整改、销号、考核等相应职责任务,解决“有责理事”;强化监督考核,制定并落实“淮北市环境监督员考核奖惩办法”、“淮北市生态环境问题发现交办处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解决“有章管事”;加大资金保障,推进环境监督长制涉及的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解决“有钱办事”;加强业务培训,采取“1+N”结队指导方式,即1名县(区)、镇(街)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结队帮扶不少于10名村(居)环境监督员,解决“有能力成事”,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自“环境监督长制”实施以来,共排查发现环境问题1504件,已整改1205件,整改率80.1%,环境监督长制有力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和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重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增加了6个内设机构、10个行政编制,增编幅度位居全市前列;在省内率先完成生态环境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职能设立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县(区)分局执法大队升格为正科级,接受支队和属地分局双重领导,具体工作以属地分局领导为主,实践证明,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能有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对全市4个县(区)分局局长和4个执法大队大队长全部实现交流轮岗,为全省生态环境执法改革提供“淮北经验”,滁州等市到淮考察学习。
构建清单制管理模式。建立攻坚任务清单、检查清单、考核清单,并在清单完善、清单推进、清单落实各环节持续用力,健全“3+N”清单制管理体系(“3”就是任务、检查和考核三类清单,“N”就是根据特定对象),围绕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或清单制定执行,做好攻坚任务落地落实,具体包括:实行日会商、日调度,整合微观站数据、国控和市控数据等,实现监测数据一张图展示,对空气质量实时研判,特殊时段加密会商,提前发布管控指令,即按照“时间精准、区域精准、措施精准”和“全时段管控+早晚间重点时段加密巡查”的管控模式,明确高值时间、区域、主要污染源及管控措施;实行月考核,在实行市、县(区)联动的基础上,对各县(区)政府、各部门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为各地区管控提供依据;实行提醒约谈,抓住“关键少数”,对大气质量PM2.5浓度月度不达标问题的镇(街)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
打造“闭环式”工作机制。为持续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细化整改流程,打造问题管理、定期调度、销号验收、通报预警、督查督办等“闭环式”工作机制,做到整改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同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实地督导、实地核查、跟踪督办,“点对点”精准发力,“实打实”项目推动;健全“日督查、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实行挂图作战,每周对4个县(区)和近30个市牵头单位整改问题进行“对账”。
原标题:淮北市四大机制破污染防治攻坚难题
-
实名曝光 | 常州武进公开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例2021-12-16
-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科普工作 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12-16
-
典型案例丨贵州省毕节市大量生活污水长期直排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021-12-16
-
大连市生态环境局通报十起环境违法典型案例2021-12-16
-
十堰市茅箭区百二河支沟何家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开工2021-12-16
-
《威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1-12-16
-
典型案例 | 黄河陕西韩城龙门段长期非法倾倒大量废渣破坏黄河生态 环境隐患突出2021-12-16
-
聚焦农村环境整治,河北省召开农村黑臭水体试点经验交流会2021-12-16
-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报送2021年度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总结的通知》2021-12-16
-
危废与高环境风险企业需投保环责险 《湖北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发布2021-12-15
-
广东生态环境厅答疑 好多人都在问环评豁免和排污许可2021-12-15
-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反馈督察情况2021-12-15
-
生态环境部:原则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2021-2025年)(送审稿)》等政策2021-12-15
-
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情况 点名了哪些环境问题?2021-12-15
-
“两高”项目违规问题突出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反馈督察情况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