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卖碳”十年赚40亿美元!碳积分的“吸金”能力你想象不到!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2-10 15:00:36
热度:49
特斯拉“卖碳”十年赚40亿美元!碳积分的“吸金”能力你想象不到!“碳”生意有多赚钱?有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利高达15.8亿美元,远超
“碳”生意有多赚钱?有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利高达15.8亿美元,远超其全年7.21亿美元的净利润。2010年起,特斯拉向菲亚特克莱斯勒、通用、福特、大众等传统车企出售碳排放积分,累计获利超40亿美元。
所谓的碳积分,即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购买碳积分抵消碳排放,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在欧盟“最严碳排放法规”下,今年1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境内新销售的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进一步加严,如果不达标,每辆车平均每超标1克将罚款95欧元(约合人民币740元)。
因此,对于超标排放的车企来说,购买低排放车企的碳积分可以帮助避开巨额罚款。特斯拉正是通过建立“排放池”,来吸引这些无法合规的车企加入。
不过,碳排放交易并不局限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在制定碳中和计划表。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实践,争取如期实现2060碳中和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试点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后,截至2021年6月,已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2021年7月16日,我国首个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市,开盘价为48元/吨,共有2225家控排企业需完成履约周期。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全国碳交易首个履约周期将至,重点排放企业的交易意愿增强,届时碳市场成交量还将有所上升。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表示,碳市场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同时,为了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行,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前的数据质量管理。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大力支持的行业,且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扩大,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其中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即售卖碳积分给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企业,以获取收益。
所谓的碳积分,即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企业或个人可以通过购买碳积分抵消碳排放,从而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零碳排放。
在欧盟“最严碳排放法规”下,今年1月1日起,欧盟成员国境内新销售的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标准进一步加严,如果不达标,每辆车平均每超标1克将罚款95欧元(约合人民币740元)。
因此,对于超标排放的车企来说,购买低排放车企的碳积分可以帮助避开巨额罚款。特斯拉正是通过建立“排放池”,来吸引这些无法合规的车企加入。
不过,碳排放交易并不局限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在制定碳中和计划表。我国也在积极探索碳交易市场实践,争取如期实现2060碳中和的目标。
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试点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后,截至2021年6月,已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2021年7月16日,我国首个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市,开盘价为48元/吨,共有2225家控排企业需完成履约周期。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全国碳交易首个履约周期将至,重点排放企业的交易意愿增强,届时碳市场成交量还将有所上升。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表示,碳市场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同时,为了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行,10月2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前的数据质量管理。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新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大力支持的行业,且随着碳交易市场不断扩大,蔚来、小鹏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其中找到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即售卖碳积分给高耗能,高碳排放的企业,以获取收益。
-
福建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2021-12-07
-
财政部:指导浙江省财政部门研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财政奖惩政策2021-12-02
-
重点关注!两高新建项目须碳中和,否则无法投产!2021-12-01
-
新华社:山东超300家重点排放企业纳入碳交易市场2021-11-29
-
约2300家石化企业或纳入碳市场,碳核算体系已在制定中2021-11-25
-
四川48家企业纳入全国碳市场2021-11-25
-
2021年度“碳中和典型案例”名单出炉 简析5个案例2021-11-24
-
王爱杰:污水处理系统碳中和的行动与思考2021-11-22
-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021-11-18
-
看市场投资“众生相” 解碳中和蕴藏的“财富密码”2021-11-17
-
发改委:《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已编制完成2021-11-17
-
专家解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11-16
-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11-16
-
完善价格政策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11-12
-
全民践行绿色低碳行动 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