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设备网

浙江出台方案保护八大水系生物多样性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1-12-02 10:04:51
热度:54

浙江出台方案保护八大水系生物多样性【讯】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翻开地图,钱塘江(含曹娥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自北向南蜿蜒盘踞,密布

【讯】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翻开地图,钱塘江(含曹娥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自北向南蜿蜒盘踞,密布的河网水系成为浙江钟灵毓秀的生命之脉。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旨在加强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标杆。

聚焦八大水系干流、河口海湾,实施一体化保护修复

冬日,瓯江第二大支流楠溪江江滩边,芦花摇曳生姿。踩着高低不平的鹅卵石,沿江而上,只见清澈见底的江里,野生鱼群正欢快地摆动身体,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其中,就有楠溪江特种鱼香鱼的身影。

“珍稀水生物重现,离不开水环境的改善。”温州市生态环境局永嘉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县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契机,在楠溪江中上游建成8座城镇污水处理站、31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终端,并出台实施《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多方呵护下,楠溪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年达优。

不仅仅是楠溪江,富春澄澈缥碧、西湖波光潋滟、鉴湖桑青水秀、运河清波再漾……近年来,伴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深化,八大水系渐开了笑靥,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眼下,“十四五”工作已全面实施,迈入新时期治水征程,八大水系保护工作怎么做?

“省委、省政府将保障八大水系水生态健康作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部署推进,要求健全生态修复和保护机制,把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浙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标志性成果。”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重点体现水生态系统整体性修复理念,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贯通各相关生态要素一体化保护修复,以杭州湾问题为导向,以杭州湾、钱塘江、千岛湖为重点,全面推进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方案》的实施范围,包括八大水系集水区域及近岸海域所涉浙江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重点聚焦八大水系干流和河口海湾。计划到2025年,实现水环境质量更优、水生态环境更美、水生态系统更稳定,通过综合施策,绘就“百鱼竞游、千里绿岸、万顷碧水、人水和谐”的水美江南。

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让“原住民”回归碧波

浙江省八大水系的水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水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对此,《方案》在部署严格生态空间管控、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任务的同时,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放在突出位置,计划实施一系列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性、关键性工程。届时,八大水系里的“原住民”将重新回归碧波。

根据《方案》,今年起,浙江将通过一个周年完成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资产台账和数据库,通过评估分析珍稀濒危物种受威胁状况和增殖放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制定珍稀濒危水生物种名录。同时,因地制宜在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或其他保护地,谋划浙东海洋国家公园建设方案。到2025年,海洋自然保护地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10%。

水清鱼跃,八大水系中的土著“家族”也将逐步恢复和壮大。

浙江将综合采取繁殖保护、亲本放归和幼鱼放流等方式,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专项保护,实现钱塘江松江鲈鱼和瓯江、飞云江香鱼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以及八大水系倒刺鲃、赤眼鳟、鲚类等土著鱼类资源修复。同时,将鲚类、大眼华鳊等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土著物种苗种的人工繁育纳入科技专项,优化增殖放流方式,提高八大水系鳊、鲂、鲴等土著物种的放流比例,促进代表性鱼类资源修复。到2025年,设立土著鱼类种苗公司等 5家-8 家,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增殖放流苗种分别达到20亿、80亿单位以上。

在制度约束方面,《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禁渔休渔制度,明确禁渔休渔范围、时间和禁止作业方式,严格执行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双控”制度。到2025年,压减海洋渔船数量3000艘、功率30万千瓦。

摸清河湖水生态“家底”,推动数字化监管

数字赋能,在八大水系的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也得到了重点体现。根据《方案》,浙江省将整合水生生物资源调查、水生态健康调查及地理信息等多元数据,构建生物多样性信息监管平台。

“治水”变“智水”,为获取多元数据资源支撑,浙江对八大水系已开展了相关水生态调查评估工作。

“河流水生态质量的科学评估结果是科学管理河流的基础。从去年开始,我省针对不同水体类型,以水生生物及其栖息环境为对象,在安吉西苕溪、德清东苕溪以及瓯江温州、青田段等流域组织开展了水生态健康评估试点,并将继续覆盖延伸至其他流域。”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监测与评价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走访询问、鱼获物调查和捕捞调查,共记录到5目10科37属45种”,“物理生境总体较优,自然河岸线保留较好,为泥沙沉降、水生生物栖息和避难提供了丰富空间,但局部河段生境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以西苕溪段的“生态健康体检”报告为例,河流水生态基础底数和短板弱项一目了然。通过对水生态健康的“把脉问诊”,为“因河制宜”开展八大水系的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方案》同时要求,制定河湖健康和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方法、近岸海域“蓝海”指数,开展定期调查评价,探索建立环境DNA基础数据库。

“下一步,我省将把水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纳入美丽浙江建设和‘五水共治’考核,以及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组建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库,开展土著鱼类繁育、生境保护修复关键技术、新污染物溯源等相关研究,推动《方案》落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水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Baidu
map